俭是一粒种
2023-03-31卜庆萍
文_卜庆萍
社会发展了,有些事便随之忽略了。但我喜欢拂去深厚的尘埃,到历史当中去找寻一些闪光的东西。这些故事虽然老掉牙了,甚至在某些人眼里“俗不可耐”,但看着看着,它们就会在我的眼前放出光芒来。其实,这些事看似很小,却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去牢记。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随母亲艰难度日,却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过分节俭,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四十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十二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周总理的廉洁众所周知,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周总理饮食很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喝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俭是一粒种,它虽然不起眼,但不经意间却能长出一棵茁壮的苗,日子久了,还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俭,乍听起来事虽小,却能成大事。家不可缺少它,国更应传承之。历览前贤国与家,俭这粒种,不可小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