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视角设计观察活动
2023-03-31刘晓莲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第一小学
◇刘晓莲(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第一小学)
观察作为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最基本的技能,是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能源。学生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观察世界时,有意无意地在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但是纵观目前科学课堂上的学生观察,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科学课观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观察的目的不明确,缺乏有意识观察
如果没有非常到位的指导,学生往往只能观察到自己感兴趣的、突出的、显而易见的现象,导致观察结果不够细致、具体和全面。例如,一年级《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当学生看到出示的玉米植株时,相当兴奋,表现出极大的观察兴趣。观察后,问及学生观察到什么时,他们也都纷纷举起了手。但是站起来回答的学生都只提到了玉米果实,而全然忘记了观察的目标是整棵植株,更谈不上全面了解植物的特点了。
(二)观察的持续性不够,不能坚持观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多个内容需要学生进行中长期观察。如,三年级对蚕的饲养观察、四年级对凤仙花的种植观察、五年级对生态瓶的观察、六年级对圭表正午日影的观察等等。然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常常虎头蛇尾,刚开始轰轰烈烈,后来便不了了之了。没有了学生观察素材的积累,取而代之的,只能是教师的讲解或者视频图片的展示。虽然通过类似简单快捷的方法,学生或许也能观察到相应的信息,但势必会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笔者曾对学生“观察一个月内天气”的活动情况进行过一次班级调查,发现:全班45 个人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只有2人;有11位学生只观察记录了两三天;有20 位学生观察了一个星期左右;有9 位学生坚持了两个星期左右;有3 位学生坚持了三个星期左右。这样的现状是极其令人担忧的。
(三)观察的效果不佳,观察不够深刻
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发现,之前明明开展过对某一事物或实验的观察,但是学生对这一观察印象并不那么深刻。例如,第一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开瓶器开啤酒,明确开瓶器的三个作用点,第二节课再提问学生,还是有很多学生表现为对支点的判断错误。
二、观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观察范围过大,目标不够明确
在制定观察活动目标时,教师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认为学生会从这些方面去观察,于是对重难点的描述不够清晰,目标制定得太过笼统,导致学生观察时无所适从和不全面。如,观察目的描述为“请同学们观察白糖熔化的变化”,笼统地让学生去观察白糖,而没有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白糖哪些方面的特征,于是很少有学生会运用各种感官去全面观察白糖的状态、气味、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二)观察动力缺乏,兴趣不够长久
“你怎么不观察呢?”“觉得无聊。”“不会。”“没劲。”“没看出什么。”“懒得观察。”……特别是中长期观察,学生刚开始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都观察同一个事物,到后面就不耐烦了,不想再观察了。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及时地检查了解学生观察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对观察活动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学生的观察兴趣就会更浓厚,而往往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
(三)观察时间仓促,体验不够充分
由于资源有限,不能每个人都分到进行科学观察的材料,一般都是一个小组一套材料进行小组合作观察。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小组每位成员的性格特点和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动手能力强、反应快的学生往往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实验观察,基本只能做旁观者看热闹或者东张西望,甚至发呆。同时,由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经常会觉得观察时间不够用,还没有仔细观察,教师就已经要求学生汇报或进入下一个环节了。这样很多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观察活动,体验不充分,致使观察画面在学生脑海里印象不深,观察结果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素质。
三、从学生视角设计观察活动
基于观察对于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有必要针对学生科学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设计观察内容
整个小学科学课中安排了很多不同的观察内容,科学教师不可能把这些观察内容割裂,然后每次观察前都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其实这些观察内容中所隐含的最基础的观察本性都是一致的,学生懂得什么是科学有效的观察,以后就可以实现触类旁通、发展观察技能和品质的目的。
1.巧用学习单,明确观察目的
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知道什么并期望知道什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之前细致地指导,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心中有要从观察活动中寻找什么的意识之后,观察活动就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不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
案例1:在一年级上册科学《这是谁的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一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节课的主要探究目标是: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一张叶片找到一整棵植物,从而判定这是谁的叶。在一(1)班,笔者以小组为单位,直接下发给每个小组五片不同的树叶,然后让学生人手一片,在指定的区域内寻找它的“母亲”。结果拿着颜色和形状特征比较明显的树叶的18 位学生找到了相应的植株,还有12 位学生分到的叶子特征不是那么明显,其中有4位学生找不到,寻求了帮助,有3位学生时间到了还在找,找错的有3位,正确的只有2位。很显然,从结果来看,这样的观察结果并没有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在一(2)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单,并引导学生围绕它展开了观察活动。
这是谁的叶
①叶宝宝和树妈妈手拉手。
②观察自己手里的叶是什么形状的?叶边缘是怎么样的?(沿叶边缘画一画)再观察里面的叶脉又是怎样的?(也画上去)
③观察手里的叶的颜色、厚薄、光滑程度等,小组同学间互相说一说,比一比每个同学的叶的不同之处。
在学习单的引领下,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本次观察活动的大目标是给树叶找“妈妈”。接着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树叶进行观察,对比自己的叶片和其他同学的叶片有哪些不同。通过观察讨论,学生知道了自己叶子的颜色、边缘特点、厚薄程度、光滑程度、叶脉的形状,以此明确了更清晰的细化的观察目的。而后每位学生都知道待会儿出去要观察寻找的那棵树上的叶子应该具有这些特征,只要找到特征跟自己的一样就可以了。虽然这个环节看起来“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后面找整棵植物环节比一(1)班节省了一半时间,而且只有1 位学生是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才找到“树妈妈”,其他学生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这一任务。
2.教给方法,确定观察顺序
在平常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想看哪儿就看哪儿,对哪儿感兴趣就看哪儿。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常常导致对事物的了解支离破碎、不完整。那怎样才能不遗不漏呢?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都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也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明确观察的顺序,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般科学观察可按方位顺序或时间顺序观察。方位顺序观察: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自左往右或自右往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法,即依据观察对象的先后发展顺序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只有根据观察内容采取合理的观察方法,才能使观察又全面又准确。
(二)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疑激趣
小学生对于观察活动都很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都是三分钟热度,缺乏观察的持续性和深刻性。此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寻找新的观察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
案例2:《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课,教师首先下发给学生一组小电动机,让学生拆开并观察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部件。等学生观察差不多了,教师提问:“看到线圈绕在铁芯上,我们可以联想到电磁铁,那么我们可以怎么验证它是电磁铁呢?”于是学生进入第二步:验证转子是电磁铁的观察。“电流是沿着怎样的线路流过线圈的呢?”继而学生又展开了对电动机中电流流向的观察。“如何让小电动机转动起来呢?”教师接着让学生观看前一届学生的实验视频,观察发现,把两块磁铁相对放置在转子的两侧可以使转子转动起来,自己组装试一试。再提问:“我们可以让电动机转子转得更快吗?”“可以怎样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教师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的观察活动在有结构材料的指引下不断地延续。学生在观察中持续地找到了新的观察点,这样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设计,使得学生每次观察都有惊喜发现,直感叹小电动机真的太神奇了!
(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记录评价,巩固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的记录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观察阶段,懒于动笔,观察结果记录得慢,从而影响观察活动,成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设计符合学生趣味的记录方式,使学生乐于记录。如,使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富有个性的符号、贴上剪下来的图片或标本、采用关键词、填写表格、拍照、画钩叉等方法,简化观察记录的内容。此外,基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全面地观察事物的各方面属性,并且还可能存在分歧。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描述、相互启发补充来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以弥补各自经验上的不足,使观察结果明朗化。
案例3:笔者在进行“蚕蛹”的观察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后,利用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让每位学生把观察到的蚕蛹画下来。画完之后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贴在墙上进行展示,接着全班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并在自己认为画得最好的作品上贴一个☆。而后展示获得最多☆的那一幅作品,请刚刚给☆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理由,然后修改自己的作品。一节课下来,通过对蚕蛹的观察记录、展示评价、交流补充,学生对于蚕蛹特征的理解得到了逐步加深,思维、语言和观察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也维持了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
四、从学生视角设计观察活动的思考
观察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科学教师要认识到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笔者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教学实践,提高科学观察的实效性,但仍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中能更多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生喜爱的观察活动。这需要我们今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继续努力,不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