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管理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023-03-31于明珠赵丹娜杨艾影
于明珠,赵丹娜,杨艾影,朱 宇,王 静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近年来,冠心病病人不断年轻化且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亟需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进一步改善[2]。互联网干预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或相关技术对目标人群实施干预,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智能应用为基础的移动医疗方法,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3],包括在线医疗、远程医疗、应用小程序、移动应用程序(APP)等。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是基于循证实践的研究方法,可快速识别某一特定主题的研究范围,通过汇总分析,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证据支持[4]。本范围综述通过对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管理中的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并进行讨论,明确研究问题: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管理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互联网干预的内容要素包含哪些方面?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1.2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②研究对象:年龄≥18岁,文献中明确说明病人患病病程及个人情况,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操作简单的智能设备;③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干预。
1.2.2 排除标准 ①非中英文文献;②重复文献;③无法获取全文文献、综述、会议摘要、专题摘要;④研究方案、政策性报告;⑤研究内容未提及互联网干预实施内容或效果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检索词包括“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na pectoris”“internet intervention”“network”“mobile health internet”“telemonitoring”“wechat”“medical wisdom”“mobile applications”“electronic”“computer”“digital”“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electronic health management”“health education”。中文检索词包括“冠心病”“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互联网”“网络”“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微信”“移动APP”“信息”“应用程序”“计算机”“健康管理”“电子健康管理”“健康教育”。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检索出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进行整理和去重,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有分歧,与第3名研究者讨论决定。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发表时间、文献类型、国家、样本量、干预方法、干预时间、结局指标。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初步检索获得3 966篇文献,去重872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删除2 766篇,阅读全文去除268篇,无法获取全文23篇,最终纳入37篇[5-41]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2 互联网干预用于冠心病病人的干预形式 互联网干预主要包括3种形式。①移动医疗APP:该形式应用较为广泛[21],16项研究[5-8,16,19,21-25,28,30,32-34]显示,病人通过移动APP配以相应的电子监测设备,通过实时追踪和反馈可获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Ehrler等[42]在研发的应用程序中设置了药物条形码扫描功能,病人通过扫描获取药物相关信息。②微信平台:国内应用最为广泛[12],具备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15项研究[7,10,12-13,15,19,22,25-27,35-39]显示,基于微信平台组建的医护小组可构建信息化平台,如创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③远程医疗: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20],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远程指导与互动交流。22项研究[9,11,13-18,20,23,26,31-41]显示,医患之间、病人之间通过远程指导分享信息资源,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18]。
2.3 互联网干预用于冠心病病人的内容要素
2.3.1 自我管理指导 ①服药监测:利用移动APP提醒病人服药,当发现病人未服药时,移动设备发出警报声提醒病人,并提示服用药物的安全剂量[8]。②健康教育指导:通过移动APP向病人发送健康指导,使其可获得医院的延续护理。③自我护理指导:通过移动APP向病人发送生活方式的指导,如运动、饮食等,使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5-8,11-14,19,22,24-28,30,34-37,40]。
2.3.2 健康信息追踪 ①服药监测:同自我管理指导服药监测方法。②远程健康监测:通过佩戴各种电子设备如腕式手环等,将监测病人的信息上传,同时记录用药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等,就医时可做参考[5-9,11,13-18,20,23,26,31-41]。③健康问卷调查:由护理人员设计问卷,通过移动设备发送给病人,病人填写反馈,作为病人健康状况监测的手段之一[20]。
2.3.3 增强同伴支持 创建同伴支持群聊,专科护士定期发送疾病康复相关信息,每周定时讨论康复相关问题,群内成员针对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专科护士对病人间分享的方法给予专业解答[9,12,14,23,29-32,35,39,41]。
2.3.4 医疗健康资源 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多种移动方式向病人提供健康信息,使病人能够获取更全面的医疗信息资源[5-41]。
2.3.5 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通过移动应用向病人发送激励性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改善病人的心理情绪等[15-17,20-26,29,31,34,36,38]。
2.4 互联网干预的评价指标 本研究对互联网干预的评价指标总结为4个方面。①自我管理能力:28篇文献[8-11,13-19,21,23-27,30-37,39-41]表明,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的健康管理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该指标主要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oronary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进行评估[11,23,32,33,35]。②生活质量:27篇文献[5-6,8-21,23,25-29,32-33,35,38,41]指出,互联网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病人可通过各种移动平台、公众号等实时获取疾病相关信息。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9,11,23,26,27,41]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10,14,19,35]两种量表评估。③服药依从性:20篇文献[5-8,11-13,15,19-20,22,24-26,28,30,34,36-37,40]报告了基于互联网形式对病人用药依从性干预的效果。研究显示,大部分病人通过互联网干预形式能保持较好的服药依从性。纳入文献[11,20,22,30,37,40]中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④病人满意度:9篇文献[9,14,23,29,31-32,35,39,41]显示,大部分病人对互联网干预健康管理的方式表示满意,能够熟练运用该程序,并指出今后对该模式的期望,如针对不同人群、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功能,以满足病人个性化的需求。
3 讨论
3.1 互联网干预形式在冠心病病人健康管理中切实可行 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健康管理中使用的移动医疗APP、微信平台、远程医疗3种形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具备时效性、便捷性和共享性[12]。互联网干预的运用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工作负担繁重的问题,其还可根据病人不同疾病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20],是一种较优胜的健康管理模式。但是,此方法要求病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操作能力来使用APP。对此,建议今后开发人员可根据不同人群、疾病特点、手机使用情况等设计更加便捷的APP,使病人易于接受和操作。
3.2 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健康管理中内容要素多样 冠心病病人管理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自我管理指导、健康信息追踪、增强同伴支持、医疗健康资源和心理支持。26篇文献[5-9,11,13-18,20,23,26,31-41]显示,病人健康信息追踪多采用电子监测设备,该移动设备可设置2个端口,如医护端和病人端。医患通过登录程序端进入,查询相关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健康信息。自我管理指导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干预[31],通过不同方式向病人推送疾病相关信息、健康管理指导等,病人普遍认可且满意度高。该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全面的专科知识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目前国内对于该方面的专科护士尚缺乏专业信息化的教育培养,建议各高校和医院在人才培养上能够重视信息化培养,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
3.3 互联网在冠心病病人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 互联网干预在冠心病病人健康管理中显示出积极的效果,护理人员可通过此平台为病人提供疾病相关信息、生活方式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了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此外,病人对使用移动医疗干预服药提醒满意度较高,认为此模式干预便捷高效,大多数病人通过移动APP能保持较好服药依从性[5-8,11-13,15,19-20,22,24-26,28,30,34,36-37,40]。
当前国内已有研究者开发了健康管理的APP,但少见报告关于APP和APP本身角度展开的评价。有研究指出,有必要对电子健康APP进行评价,以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实用性[34]。国外已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国内可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此模式的评价指标。
4 小结
目前,互联网干预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到病人健康管理中,而国内基于互联网干预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国内互联网干预主要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在冠心病健康管理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今后,可根据国内国情的发展制定本土化的管理策略,多学科团队协作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医联体模式,以促进冠心病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回顾文献,发现现有的干预方式不够精准、设计不够智能,如微信、小程序等,建议结合护理信息学、护理管理学等内容设计更加严谨的互联网干预模式。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展《护理信息学》这门课程,建议更多的高校和医院能够在人才培养上做些调整,紧随时代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