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形式研究分析

2023-03-30郑仕斌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小学生

郑仕斌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丰富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重视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得到综合协调发展,以实现有效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使得学生在后续学习生活中更加轻松。在体育学科方面,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深入研究新课程教育改革内容以及“双减”政策内容,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出最适合当代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基于此,本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开展小学体育课程对小学生学习成长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

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降低大部分疾病的患病率。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体育课程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意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体育运动条件,促使学生成长与运动的环境中,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激起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帮助学生找寻到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努力学习、在课下主动锻炼,以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得学生在小学期间生理与心理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以实现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教学目标。

1.2 丰富小学生学习生活

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体育运动方式、应急反映等理论内容、各种球类以及武术游泳等实践性课程,可以有效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性课程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教室,在运动馆与操场尽情地运动玩耍,目前各小学都会句型春秋季运动会、足球周、篮球周等活动,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借助体育运动的实践性、竞技性,有效丰富小学生学习时期生活,使得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与竞技中感悟到迎难而上、合作共赢等精神,小学体育教师则需要正确的引导小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与竞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竞赛思想,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练习以及比赛中学习到更多理论课上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实践性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将知识理解掌握更加深刻,以实现将体育课程教学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1.3 丰富开拓学生眼界

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具有国际性、理论实践性等特点,为了将体育课程知识内容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天气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实践,实现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切身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在阴雨天气,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室内教学,有效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小学生播放运动会、冬奥会、NBA等体育视频,实现有效丰富学生见解、开拓学生眼界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得小学生通过自身的运动实践、结合视频中运动员的运动风姿,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体育知识内容的国际化,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体育运动特点以及风土人情,实现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从而促使学生在后续体育课程学习中更加积极。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研究分析

2.1 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理解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已经有效融入信息技术的使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于各类体育运动的运动技巧理解、掌握更加深刻。在新时代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知识内容以及体育运动的行为操作要点是体育教师在实践课程上进行示范讲解,该种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书较为复杂且枯燥,或许会有学生因为占位靠后而不能看清体育教师的操作、或许会有学生因为视线局限性的原因很难理解各项体育运动的操作要点,从而导致体育课程学习情况难以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实践课程正式授课之前,有效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三维化、视频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有效降低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通过三维化的教学視频更加快速地理解掌握体育运动各动作地要点,从而促使学生在后续实践课程学习时上手更加快速,打造信息化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以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体育知识内容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根据当代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班级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了使得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运动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在第一次体育课程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室内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教学课堂内容,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动画视频教学,促使学生明确本学期所需要学习的体育知识内容、体育课程学习对于自己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在体育运动时遇到突发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处理,对于各项体育运动的姿势、发力等知识内容,小学体育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借助其直观性,实现有效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该种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有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科学习兴趣,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可以有效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理解新知识,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与自信。

2.2 采用走班制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

体育运动类型较多,因此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较多,但是如若每学期都实行同样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免觉得较为枯燥,因此,为了有效保证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每学期都给学生不同的、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得小学生自始至终都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保持着热情与期待,从而有效实现保证小学体育课堂的高参与性,促使学生在课上愿意主动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与训练、在课下愿意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练习与竞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新时代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充分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可以设计走班式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设计田径、足球、篮球、游泳、武术等教学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上课班级,在选课方面可以规定为学生每学期不可选择与之前重复的课程,该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得学生每学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保持思维活跃,以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走班制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与其他班级学生一齐上课,由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学生们可以找寻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而使得课程的进行更加顺利;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体育活动开展课程,从而在教导教学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是班级制,一般一位体育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时期,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各类体育运动,但是部分教师并不是对于每一项体育运动都熟练掌握的,从而导致部分体育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走班制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凸显出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方面的主体性,还可以将教师的教学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实现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专业最优秀的教师、结合对于课程内容兴趣最浓厚的学生,实现有效打造高效、趣味性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内容学习方面掌握更加熟练。

2.3 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提升整体学生体育技能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年级甚至班级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能力方面呈现分层现象,为了促使学生在自身基础上不断成长,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内容以及课堂环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课上都愿意积极努力地学习,使得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不会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走班制教育教学模式下,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将班级学生根据提运动能力分成A、B、C三个等级,对于每个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对于体育运动能力较差、兴趣较低的学生在难度较低的体育训练下逐渐培养对于体育运动的自信,从而逐渐提升该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实现逐渐提升该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力;该种教育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对于某一项体育运动兴趣较强、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到关于该类体育运动更深层次的知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该运动方面的能力,结合自己的运动经验与教学经验,为学生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实现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该类体育运动的运行能力。

例如开展篮球课程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增加体能、基础锻炼的课程,促使学生在低难度的课程学习中逐渐感悟到体育课程的学习魅力、逐步提升学生对于篮球运动以及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打下良好运动基础;对于具有一定运动基础但是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基础运球、投篮技巧教学等等,使得这类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篮球运动方式,帮助他们快速上手,以实现有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对于具有篮球运动基础并且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模式教学,在实战中观察学生所需要进一步学习改进的地方,以实现进一步提升该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留意各学校联合举办的篮球竞赛等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竞赛的条件,以实现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竞赛经历。

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下,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进行进一步学习提升,相比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班级整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该种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弱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适合度不高,从而导致难以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班级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分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2.4 设计多元化评分体系,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体育课程实践性较强,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基础不一,如若采用期末总评式评分方式,难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制定良好的评分准则,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评分體系,设计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评价进行比例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考勤式积分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对于全勤的学生,小学体育教师在期末可以为他们准备精美的小礼品以资鼓励,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平时成绩式积分可以促使学生明确日常训练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在日常训练时展现自己,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条件;期末评价则需要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进班时到期末的进步情况进行打分,该种打分模式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而设定,不采用同一式评价体系,而是依照学生的平成表现与进步情况来设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内容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以及有效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参与更加积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实现设计打造高效性小学体育课堂。

在平时教学方面,以篮球运动教学为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上述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让每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组队竞赛,让基础相当的学生进行练习与比赛,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竞赛情况进行打分,以此记录平时成绩。竞赛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起小学生的胜负欲,促使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训练更加积极,在课程更加愿意表现自己,将每次体育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在学期末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打分情况分别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日常记录可以回忆起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在本学期的学习进步情况,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自信以及对于体育运动训练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运动竞赛当中积极参与,实现不断挖掘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赋与潜力,使得学生在小学期间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从始至终都保持者新鲜感与热情,从而实现顺利开展小学体育课程,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丰富学生小学学习生活的教育教学目标。

3 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得出,在新时代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走班制、分层式、竞技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有效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促使学生在小学时期心理、生理全方面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做好奠基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