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特点与功能
——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载体研究》
2023-03-30杨雨林
书名:《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载体研究》
作者:杨海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543-8
出版时间:2019 年1 月
定价:49.8 元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是承载符合时代价值取向的思政教育理念,并能为教育者所用的文学艺术形式。新时代思政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上教学的形式展开,还可以借助思政教育文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思政教育内容的行动力。由杨海军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载体研究》一书,从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是什么”“何以能”“有何用”“如何用”“朝哪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思政教育情感载体的内涵、价值、运用方式与方向。结合书中观点与具体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文章就其特点与功能展开探讨。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兼具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政教育的育人性。从运用方式这一角度来看,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既包括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深入挖掘相关思政教育内容,也包括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撰写与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导向的艺术作品。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涉及的文学艺术形式复杂多样,但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运用思政教育载体开展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思政教育由于学理性过强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思政文艺载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在内容与主题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抗日战争时期,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多是体现爱国主义、抗击外侮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我国现代文学作家李辉英在1932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小说从主人公静真的视角出发对当时社会环境进行展开描写,以东北沦陷后的社会背景作为大背景。作者以静真的口吻表达自身的爱国情绪以及国破家亡后想要奋起反抗的悲愤。此类文学作品可以唤起社会大众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勇气与决心。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则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题与内容,如草明的《乘风破浪》。书中以大跃进时期的鞍钢建设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工人群体不怕吃苦、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助力。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具有多样性特点。思政教育艺术载体的核心在于发挥其思政教育和育人价值,所以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与风格。根据不同的标准,思政教育艺术载体可以分为音乐、戏剧、电影、散文、小说、诗歌、音乐、戏剧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中的短视频也可以成为思政教育艺术载体的形式之一。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同一类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在不同地区也具有较大差异。以沪剧《挑山女人》为例,主要讲的是一位女子在经历丧夫之痛后,为抚养三个儿女长大成人,选择挑山谋生的故事,歌颂了挑山女人勤劳、善良、勇敢、坚韧的良好品质。其中运用上海地方戏剧的形式加以演绎,在展示我国地方文化剧目多元化的同时,也拓宽了思政教育文艺载体的表现形式。同时,思政教育文艺载体的形式还随着时代发展,逐步扩展了新的领域。例如广场舞《踏歌起舞的中国》,以扇子舞的形式吸引中老年人的注意,不仅可以帮助中老年人锻炼身体,还可以在舞蹈过程中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信心,增强中老年群体的爱国热情。
思政教育文艺载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育人性。思政教育文艺载体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导向与精神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虽然形式较为多元,但其精神内核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会大众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前,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西方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纷纷涌入我国,其中既包括优秀的思想文化,也包括落后腐朽的价值观点。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可以在多元文化交流过程中,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想法与观念。一方面,思政教育文艺载体可以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内容激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思政教育文艺载体也可以揭露某些不法行为与错误观念,帮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错误思想价值观念的危害,引导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人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