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北京基因编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3-03-30陈媛媛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路线图北京市基因

陈媛媛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089)

基因编辑技术是对目的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插入或敲除的一种有效方法[1]。根据核酸酶种类的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分为归巢核酸内切酶(MN)、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TALEN)和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RISPR/Cas)4 类。从应用的角度来件,TALEN和CRISPR/Cas 两种技术在设计、性能、精准性和高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且CRISPR/Cas 因其高效性和简易性等优点成为当前最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均在基因研究、疾病治疗、作物遗传改良、工业微生物设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基因编辑是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医药健康子领域之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均提出要构建基因编辑平台、精准布局未来产业,如何有效地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肿瘤、遗传病、罕见病等疾病治疗以及作物遗传改良等领域,发挥北京市的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是“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发展医药健康领域的战略决策重点。基于此,本文应用技术路线图进行未来10年北京市发展基因编辑产业的战略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节点上政策举措、市场、产品、关键技术等要素的实现情况。

1 研究现状

1.1 技术路线图内涵与应用

技术路线图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一种技术预见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汽车行业中,随后摩托罗拉公司通过绘制新兴技术路线图和产品技术路线图极大推动了技术路线图方法在企业的应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半导体行业技术路线图揭开了行业技术路线图的序幕,并进一步被应用于国家层面。目前,技术路线图已成为美国、欧盟、日本及我国开展技术预见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术界首次提出技术路线图这种说法,源于1987 年Willyard 和McClees 合作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关于新兴技术路线图和产品路线图的概念[2]109。随后,国内外很多组织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路线图开展研究,如欧洲工业研究管理协会[3]认为技术路线图的内容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的;Routley 等[4]认为技术路线图可以用来研究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李栎将技术路线图的发展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2]110。虽然国际上未对技术路线图进行统一界定,但普遍认为技术路线图是指围绕特定领域的发展前景目标,综合多轮专家意见,建立技术资源、组织目标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动态联系,以直观展示前景目标实现路径的工具和方法。

当前,技术路线图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发展等战略、规划制定中,而专利分析与文献计量分析对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有效弥补了技术路线图以定性方法为主、依赖专家经验的不足。在具体实践中,日本第8 次技术预见在德尔菲调查的基础上引入文献计量,通过对22 个领域的4 万多篇文献进行共引分析,确定技术前沿并形成技术预见方向[2]132;刘彤等[5]以电动汽车锂电池新兴领域为例,将多重关系专利网络分析技术应用于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李欣等[6]将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引入技术路线图应用中,以染料敏化太阳能光伏技术产业为例,构建了新兴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分析框架;王倩等[7]采用专利地图法绘制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共性技术路线图,从近、中、远3 个维度对大数据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预见;林原等[8]则利用深度预训练模型输出专利文本的表示向量来分析专利间的演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路线图构建方法,并针对冠状病毒领域进行实证分析。

1.2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 年被《科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评选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以来,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从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与宏观两大视角进行分析。其中,微观视角主要是以基因编辑具体技术应用为主,如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高彩霞团队率先利用CRISPR/Cas 对水稻和小麦的多个基因进行编辑,并获得世界上第一株CRISPR 编辑的植物[9];北京大学、307 医院以及北京佑安医院等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技术在祖细胞中编辑CCR5 基因,并成功将其移植到罹患艾滋病(HIV)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使病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得到完全缓解[10];张锋研究团队在2020 年开发出利用基于CRISPR/Cas13 的SHERLOCK 系统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11]。宏观视角主要是基于专利分析和文献计量进行基因编辑技术演化与发展态势分析,如钟华等[12]利用incoPat 数据库对基因编辑技术全球概况、主要研发机构、技术主题、技术流向进行专利布局分析;刘佳等[13]利用德温特数据库对基因编辑技术从申请态势、国家地区分布、主要专利权人和核心技术主题进行技术演化过程分析;宋秀芳等[14]通过专利和期刊文献分析,从专利申请与发文、技术构成与流向、发明人合作、主要创新主体等维度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从文献分析和应用实践来看,目前对基因编辑的研究成果多以具体应用和专利布局为主,利用技术路线图为基因编辑产业提供宏观指导的研究寥寥可数。通过绘制技术路线图探析不同时间节点上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相关产品、市场以及政策举措等要素的实现情况,对有效支撑北京基因编辑产业的区域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业未来发展分析框架

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因编辑领域专家知识的支持,构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基因编辑产业未来发展分析框架(见图1)。具体流程如下:

图1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基因编辑产业未来发展分析框架

(1)从产业链的维度进行产业边界范围的界定。

(2)现状分析。基于专利数据来源,利用专利分析法来分析基因编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态势,包括国家地区分布、技术热点、研发主体、技术领先者等。

(3)产业环境分析。主要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政策环境体现为对北京市基因编辑未来技术、产品、市场发展具有影响力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体现为北京市基因编辑相关技术与产品发展所面临的区域市场竞争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环境和应用困境等。

(4)主要产品。体现目前及未来10 年较为重要的基因编辑产品品类或服务类情况,基于问卷调查和专家研讨明确不同产品的成熟时间、市场前景及在北京市的适宜发展阶段。

(5)关键技术。基于专家研讨和问卷调查凝练未来10 年影响基因编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明晰技术热点与实现时间、技术重要程度、适宜在北京市发展的阶段。

3 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技术路线图要素分析

3.1 边界确定

从产业链维度对北京市基因编辑技术路线图进行界定,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以及影响基因编辑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监管环境等。其中,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进行修饰、编辑而获得新的特征或功能的技术[11],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技术企业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专利技术授权,处于基因编辑产业链上游;基因编辑技术平台主要是产品类供应商和技术开发类的基因编辑公司提供基因编辑相关产品、设备和技术服务等,将产业链上游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化应用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主要是包括制药企业、临床试验企业以及动植物育种公司等终端用户[15]102,实现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作物育种、工业微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3.2 现状分析

通过专利分析和实地调研来分析北京市基因编辑技术优势与产业发展现状。使用incoPat 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检索,采用技术分解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时间范围确定为198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中国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申请仅次于美国,但专利技术热点布局领域有待提高。近20 年来,全球基因编辑专利技术经历了萌芽、发展与爆发的过程,目前正处于爆发期的后期。如图2 所示,全球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中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紧随其后。与美国前沿专利布局的技术领域相比,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小组的专利布局综合性相对较弱、专利规模相对较小,在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分离制备或纯化方法、DNA/RNA片段、基因重组药品及基因治疗、载体与宿主表达等领域的专利技术布局水平较低。

图2 基因编辑领域专利申请国别分布

(2)高校是北京市基因编辑领域的重要战略力量。全球排名前十的基因编辑领域专利申请人中,前9 位均为美国机构,中国缺位。如表1 所示,基因编辑领域在华专利2006—2010 年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有5 家为企业;到2011—2015 年,企业数量减少至2 家;到2016—2020 年,排名前十的申请人全部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见中国的高校院所在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战略力量有所提升,其中,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榜上有名,不论从专利申请人数(3 个)还是专利数量(195 件)来看,北京市均居第一。

表1 基因编辑领域在华专利申请人情况

(3)北京市在植物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在植物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领域内超过一半的文章与专利都来自中国[11]。当前中国有约20 个从事作物基因编辑的研究团队,尤其是中国科学院拥有从事作物基因编辑研究的国际领先团队,取得了显著的引领性成果,不但有如上述高彩霞团队获得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还开发出新型胞嘧啶碱基编辑工具,为植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16]。

(4)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球基因编辑技术市场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一些药企(福泰制药、辉瑞公司等)和动植物育种公司(Calytx、孟山都公司等)均开始布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但北京市尚未形成完整且顺畅的基因编辑产业链,虽然上游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从事基础研究,但中游的企业,如博雅辑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雅辑因”)等主要集中在试剂盒开发、载体构建和核算序列合成等服务上,缺少较为成熟的专利授权技术开发的技术研发企业;同时,下游初步展开基因编辑临床探索,但参与研发的企业较少,虽有以博雅辑因为代表的药企和以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药物研发服务外包企业,但依旧缺乏动植物育种公司。

3.3 产业环境分析

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通过对国内外政策体系和市场需求的分析,结合领域内专家意见,分别从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两个维度来分析未来10 年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环境的实现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未来10 年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将越来越成熟。首先,在2022 年年初,政策层面已经清除了转基因植物用于农业的阻碍,未来的政策很有可能放宽对基因编辑的制药、临床医学等方面的限制。其次,随着如《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等地方政策的出台,为应对未来更多的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应用活动,未来2 年~3 年内北京市需尽早推进相关行业规范和政策指南等制定工作,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此外,为应对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与社会伦理等问题,未来4 年~5 年内要加强基因编辑领域的风险评估与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科研伦理审查制度,提前布局并制定相关的公共风险管理预案与监管制度;同时由于很多关键性基因编辑技术都来自于国外,且大多已完成专利布局,北京市还亟须组织政策、法律、学科等相关专家建立一套基因编辑相关知识产权运营及预警机制,为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15]113。最后,鉴于国内对基因编辑技术及产业如何监管尚未明确,未来5 年~6 年北京市还需推动制定基因编辑规范化治理框架,保障技术、产品及其产业化的良好发展。

(2)北京市在基因编辑市场产业化过程中会有较大优势。首先,随着中国《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的出台,可以预见应用基因编辑形成的新型农作物种子将会快速获批并商品化,随后,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北京市会积极推进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治疗、异种器官移植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领域的临床试验工作。未来6~7年内,新型研发的基因编辑药物将会逐渐面世,除治疗罕见病外,还可能成为北京市对抗病毒感染的一大潜在治疗方法;同时,豁免或取消基因编辑作物育种的国内监管将会促使大学、研究机构、技术公司、食品公司及作物育种公司等开展合作[15]104,北京市将重塑种业市场“百花齐放”竞争格局。未来7 年~8 年内,以基因编辑为核心技术的新兴生物医药公司将逐渐崛起并替代传统化学制药公司,颠覆传统医药销售模式,带来新一轮的竞争。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出现,终将改变基因编辑药物价格普遍很高的现状。

3.4 主要产品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进行凝练分析,对北京市未来基因编辑主要产品在实现时间、应用前景和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预见和判定。首先,以第一和第二众数作为产品成熟技术实现时间的基础判断,综合得出各项产品的成熟估计实现时间。未来基因编辑产业的13 个重点产品中,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病毒载体、核酸序列合成、基因编辑作物、基因实现动物、疾病动物模型、基因编辑产品检测8 项产品已实现成熟技术,基因编辑数据库在5 年内可实现成熟,治疗罕见病、肿瘤、遗传病、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基因治疗药物4 项产品可在5 年~10 年内实现成熟。

其次,参考李玲等[17]的研究,通过加权平均方法计算某项产品的应用前景综合评价值Bi来分析产品未来在市场上获益的潜能。应用前景分值范围为1~5 分,1 分代表应用前景差,3 分代表应用前景一般,5 分代表非常具有应用前景。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Bi为第i项基因编辑产品的应用前景综合评价值;Bij表示第j位专家对第i项基因编辑产品的评价分数;Aij表示第j位专家对第i项基因编辑产品的熟悉程度;n表示专家数。

结果如表2 所示,92%的基因编辑产品应用前景综合评价值都大于或等于4,未来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中体外诊断试剂盒、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基因检测3 项产品应用前景很好,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推动;基因编辑实验动物未来获益前景一般,不作为产品研发重点。

表2 北京市基因编辑领域主要产品应用前景评价

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明确基因编辑产品未来适于在北京市发展的阶段。如图3 所示,基因编辑产品在京最适于基础研发,其次是技术应用,再次是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其中,遗传病、细菌及病毒感染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编辑作物等7 种产品特别适用于基础研发;基因编辑产品检测特别适于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基因编辑数据库由于隐私保密问题不适于在京应用。

图3 基因编辑产品适于在北京市发展的阶段

3.5 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文献研究、专利分析和专家咨询凝练成多项技术列表,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未来基因编辑关键技术的热点、难点与实现时间1),以及技术的重要程度、发展阶段进行预见和评判。首先,对专利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形成技术主题聚类,结合专家意见发现未来10 年北京市基因编辑技术热点主要是底层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递送技术三大类的17项技术。再以众数为基准进行预估得出各项技术的成熟实现时间,并进行技术难点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其中,新型底层技术在于实现中国主导的基因编辑技术革命,但其难点在于无可指导的理论依据,获得新工具的机会渺茫;基因编辑衍生技术的难度则在于对具有修饰功能的结构模块的获得、如何实现与底盘的融合及新型衍生技术的开拓,2030年预计在基因储存、DNA 读写等会有突破。

表3 北京市基因编辑技术热点、难点与实现时间

其次,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各项技术的重要程度综合评价值。结果得出,未来10 年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CRISPR/Cas9 等系统、精准基因编辑和传统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衍生技术、引导基因编辑、碱基基因编辑等8 项技术需要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RNA 编辑技术、蛋白递送系统、生物可降解材料递送系统、多肽递送系统4 项技术的重要程度一般;ZFN 和TALEN 等 2 项技术则不是未来发展重点。

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明确基因编辑各技术是否适合在北京市发展。结果显示,基因编辑技术最适于在北京市研发,其次是应用示范,再次是产业化。作为全国重要的研发中心,北京市在基因编辑领域同样更适合进行研发,但需注意的是,不同技术要实行不同的发展策略,如图4 所示,要加快精准基因编辑、新型底层技术、基因编辑衍生技术等7 项技术的研发与难点突破;加快推进CRISPR/Cas9 等系统、生物递送系统落地应用,而ZFN、TALEN和RNA编辑技术可选择性在外地进行产业化。

图4 各阶段特别适于北京市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

4 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

运用Microsoft Vis io 软件绘制北京市基因编辑领域技术路线图,如图5 所示,依据各技术的重要性和产品的应用前景得分以不同黑白深浅的方框予以区分,连线代表强关联关系。其中,政策环境是影响北京市基因编辑技术、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制度建设;市场环境是基因编辑产业在北京市发展的未来市场变化与发展前景;产品是目前及未来10 年在北京市主要推出的基因编辑产品品类或服务类情况;研发关键技术体现在基因编辑产业基础研发、技术平台、具体应用等上下游不同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情况;交叉技术与科学体现对基因编辑领域技术创新影响较大的交叉技术与科学。由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均为环境性要素,因此路线图仅对研发关键技术和交叉技术及科学对基因编辑产品的影响角度进行关联分析,将共性关键技术与基因编辑产品直接连线,如CRISPR 新系统、DNA 编辑技术、RNA 编辑技术、新型底层技术、脂质递送系统、生物递送系统、生物可降解材料递送系统、蛋白递送系统均是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而合成生物学、计算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均是影响未来基因编辑产业研发的共性技术。

图5 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技术路线图

5 北京市发展基因编辑产业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北京市基因编辑产 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从政策与标准制定、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对产品和技术选择性商业化应用、带动基因编辑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加大科普宣传等五方面提出推动北京市发展基因编辑产业的对策建议如下:

(1)在基因编辑的政策及标准上可做国内领先者。一是借鉴《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出台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相关条例,明确基因编辑产业发展的相关责任主体,并就其职能及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二是积极牵头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北京市可优先制定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产业化应用的使用规范与指南,再逐步扩展到制药、临床等方面,通过制定不同领域的标准规范,逐渐实现基因编辑技术在北京市的产业化发展。

(2)发挥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一是发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博雅辑因、昭衍新药等不同创新主体的研发优势,加强其在基因领域重大理论、原创技术、前沿交叉科学的技术研究与联合攻关。二是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的源头创新、改进与优化。加强新型微生物核酸免疫系统及基因编辑新资源的研究,发现其中具有靶向功能的新颖性核酸免疫系统并揭示其工作机制,为发展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提供基础;同时加强对基因编辑瓶颈技术的研究,如降低脱靶效应、提升靶向的精准度与效率、提高特异性等。

(3)推动基因编辑各产品及相关技术研发,但需有选择性地进行产业化发展。要大力推动病毒载体、核酸序列合成、肿瘤与遗传病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编辑实验动物、疾病动物模型的技术应用和商业化。基因编辑技术在北京市进行遗传性疾病、肿瘤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基因编辑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是基因编辑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最有效途径,北京亟须在这两个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北京可在1~2 家三级医疗机构试点设立内部临床研究管理机构和研究型病房,用于开展基因编辑领域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但由于患者及受试者隐私权问题,基因编辑数据库在北京市应用难度较大。

(4)带动基因编辑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打破产业链条不顺畅的阻碍,鼓励从事基因编辑基础研发的高校、科研机构,与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企业,以及药企、动植物育种公司等,合作共建研发平台,以市场需求引导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推进北京市基因编辑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如重点推进农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的生产应用、加快临床疾病治疗及药物治疗等的应用。

(5)加强基因编辑的科学知识普及。一是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联合有关科学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让公众全面了解基因编辑技术与产品的优缺点及潜在风险,理性看待基因编辑这把“双刃剑”。二是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需将基因编辑产业链条的各类主体及利益方连接起来,打造一个便于沟通与参与的交流与研发平台[15]114,不仅可对外发布相关消息,还可有利于公众监督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

6 结论

基因编辑是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通过时间维度对基因编辑产业未来10 年发展进行预见,明确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对基因编辑关键技术与产品的需求,明晰市场及政策等因素对基因编辑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北京市未来发展基因编辑产业提供更具方向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建议。

绘制未来10 年北京市基因编辑产业详细、精准的技术路线图,我们可以发现:一是北京市在基因编辑的技术开发、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虽然在植物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CRISPR/Cas9 等核心专利仍基本处于技术外围,且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协同配合仍有待完善。二是从政策举措和市场环境来看,未来10 年需要建立健全基因编辑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面对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与社会伦理等问题需要建立科研伦理审查和技术监管;基因编辑未来市场产业化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因编辑已成功应用于植物育种等农业领域,在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治疗等医学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会快速推动医疗行业产生重大变革。三是从基因编辑主要产品来看,体外诊断试剂盒、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基因检测等3 项产品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要加大遗传病、细菌及病毒感染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编辑作物等产品的基础研发,加强对基因编辑产品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快遗传病、肿瘤治疗药物、病毒载体等产品的技术应用。四是从基因编辑技术难点来看,梳理分析了若干中长期需要攻克的技术,如中期需要开发新型CRISPR 工具,实现基因插入和表观编辑、靶向示踪的传统基因编辑及其衍生技术;中远期需要开发新型底层技术,能对未来生命体进行理想改造、创制及控制的时空量三维精准调控技术;远期需要布局能与DNA 编辑相媲美的RNA 编辑技术,着重解决器官靶向问题的脂质递送系统和显著提升基因编辑靶向效率的生物递送系统。

在未来10 年,北京市基因编辑领域将会逐步形成由高校、研究机构、生物科技公司、制药公司、动植物产品生产商等构成的愈发完整的产业全链条,创新研发更安全、更准确、更具特异性、更易操作的基因编辑技术,形成更安全与高效的基因编辑产品与服务,更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常见病及罕见病的疾病治疗等。

注释:

1)基因编辑技术的实现时间与技术难点,均是根据专家咨询意见进行整理得出。

猜你喜欢

路线图北京市基因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路线图,作用大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Frog whisperer
描述路线图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