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2023-03-29李君繁杨静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语篇课外阅读

李君繁 杨静艳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高中英语阅读的量化标准: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4.5 万词,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 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 万词,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 词。然而,目前多数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另外,学生课外阅读局限于教辅材料的阅读理解题,使得课外阅读文本与教材文本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同时,教师不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所以学生无法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教材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以至于课外拓展阅读效果甚微。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应该以教材为纲,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从而使课内外阅读形成碰撞与交融。本文结合课例,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实施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课内外融合阅读的理论依据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 在《Thecase for narrow reading》一文中提出了窄式阅读理论,即大量阅读感兴趣的某一主题的文章,然后再逐渐扩大阅读范围。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多篇同题异构的阅读材料,能够反复接触相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及背景知识。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和同一体裁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加快语言习得的进程。

二、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0 年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由八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的板块组成,围绕单元主题语境,以不同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本文所探讨的高中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是紧扣译林版新教材单元主题,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在一个单元内补充一节课外拓展阅读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整合课内外阅读语篇,提炼出选材、导入和阅读三个融合步骤,使学生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以及综合、辩证的表达能力。

1. 聚焦教材主题和内容,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文本

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是“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各项体育赛事,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领会优秀的体育精神,并学会将体育融入生活。教材中Reading 板块的语篇是一篇网络文章,介绍了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奥运名将的励志故事以及中国在奥运方面取得的成就,帮助学生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在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选用一篇杂志文章Living Legends 作为拓展阅读语篇。该文运用举例、拟人、引用等手法阐述了郎平和迈克尔乔丹两位著名运动员取得的令人瞩目的体育成就、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以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作为贴合教材单元主题的拓展阅读,这是对教材Reading 部分提到的运动健将内容的补充,也是对教材单元主题体育精神内涵的具体展现,并且与IntegratedSkills 板块形成了呼应。另外,教材Project 板块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介绍运动员的档案,而Living legends能够为学生提供杰出运动员的信息与素材。课内外融合阅读中,结合教材板块内容、基于单元主题意义选择课外拓展阅读素材,能够避免文本选择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2. 找准课内外阅读衔接点,有效导入拓展阅读语篇

高中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找到教材阅读语篇和拓展阅读语篇的连接点,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相互关联。有效的导入设计是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起点。

(1)从课内走向课外,渲染主题

译林版教材单元主题是探究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内涵。教材Reading 语篇中提到了许多奥运名将包括拳王阿里、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刘翔以及中国女排在奥运会获得的成就,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他们并不了解也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在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花了两分钟时间循环播放了一组杰出运动员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下面配上运动员的格言,比如:

●I try my best in everything I do. —— Xu Haifeng

● Dont count the days; make the days count.—— Muhammad Ali

● Volleyball is my life and to raise the nationalflag is our goal. —— Lang Ping

该环节的目的是运用运动员的图片和格言渲染教材文本的主题意义,直观地展现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和人格魅力,自然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这也为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迁移创新活动搭建思维基点,提供内容素材。

(2)利用“KWL策略”,铺设“桥梁”

“KWL策略”最早由Donna Ogle 于1986 年提出。其中“K”代表“What I know”,即学生对于阅读对象已知的内容;“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即学生对于学习对象还想知道的内容;“L”代表学生通过阅读后获得的知识。在高中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KWL”学案(表1)在教材文本信息和拓展阅读文本信息之间搭建“桥梁”。学生讨论表格中的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Lang Ping and MichaelJordan? What do you know more about them? 笔者在学生分享信息的过程中,将关键信息和问题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对拓展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形成阅读期待;同时,学生在拓展阅读之后,还可以利用“KWL”表格总结归纳所获得信息,为译林版教材的Project板块——制作运动员的事实档案作好准备。学生的反馈如下:

S1: I know that Lang Ping is a volleyball coach and she led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on ahard-fought victory in the final of the 2016 Rio OlympicGames. I want to know how she made the greatachievements. What challenges did she meet?

S2: I know that Michael Jordan is a famous basketballplayer. He is called“Air Jordan”. I want to knowwhy and also I want to know more details about his influencearound the world.

本环节运用“KWL策略”引导学生唤醒知识储备,与教材阅读语篇建立联系,增强其与拓展文本的互动和情感融入,为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打下基础;并鼓励学生对课内外的阅读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增加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

3.分层次探究主题意义,整体设计综合阅读活动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可以通过文本提炼、思维深化、运用迁移去分层次进行。各类阅读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关联、呼应和融合,比如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策略,运用在课外阅读中;通过综合运用课内外的语篇中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观点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判断、评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几类活动入手:

(1)梳理语篇结构,获取文本信息

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掌握了语篇的内在结构,即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在导入环节之后提问:What aspectsabout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are mentioned inthe passage? 学生通过阅读语篇,获取关于郎平和乔丹两位运动员的信息并核对预测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笔者在黑板上对读前学生的预测及提问信息打勾,并补充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的信息,形成语篇的基本框架(图1)。

教师基于此基本框架追问:In what aspects didLang Ping make achievements? What challenges didshe meet and how did she face the challenges? Whatwas the final result? Why was Michael Jordan called“Air Jordan”? What made him unique? How does he influenceothers in life? 學生第二遍阅读语篇,获取并梳理、概括并整合两位运动员的事实信息,构建信息结构图。

在拓展阅读中,学生运用在课内阅读中积累的语篇知识,获取并梳理关于郎平和乔丹的事实信息,同时思考语篇细节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所以,教材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学生构建围绕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在课堂上生成语篇结构图,初步展示了文本内容框架,直观显示了文本各部分内容是如何以主题意义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2)利用多模态语篇,丰富主题探究视角

学生研读关于郎平的段落后,观看记者采访郎平的视频,笔者提问:“Why could Lang Ping make greatachievements?”通过观看采访视频,学生能以多种视角感受郎平获得成就的原因——她对排球的热爱、她因经历过多次挑战而积累的经验以及她作为教练对她的队员们始终充满了信心,从而深入理解语篇中句子“She had faced difficulties before, and she knew thather young players could win if they worked together asa team.”隐含的深层含义。学生领悟到:正是郎平所经历的挑战与困难造就了她坚韧不拔、自信乐观的品格。教师在黑板上整理关键词,如:with great passion,have much experience, confident, optimistic 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郎平能成为体育界传奇人物是因为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多模态语篇能够形成多种形式的主题信息输入,辅助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拓展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有效问题链,培养批判性思维基于思维层次的问题链以问题为纽带,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基本形式,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会作者意图和背后的精神内涵。根据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分析,笔者提问Q1:Why are Lang Ping and Jordan chosen as LivingLegends?紧接着,笔者引入中国女排东京奥运会无缘八强,泪洒赛场的新闻,并针对网络上出现的质疑和批评,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Q2:Does Lang Ping stilldeserve the title“a living legend”after her failure in theTokyo Olympics? Why or why not? 以及Q3:How doyou understand sportsmanship?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基于拓展语篇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引用教材Integrated skill 板块阅读语篇中的句子来讨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如:

S1: Lang Ping deserves the title because they didntgive up and their spirits will be influential into the future.S2: Sports are more than just winning. There is onlyone champion but there are many winners. The truesportsmanship means trying ones best even in great difficulties.S3: I think sportsmanship means keeping winningand losing in perspective.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eshould win with humility, lose with grace and do bothwith dignity.

在本环节的问题链中,Q1 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和评价;Q2 需要学生关联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进行反思和质疑;Q3 鼓励学生整合课内外阅读文本的内容,对体育精神的内涵进行抽象概括。从学生的互动分享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下,进一步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同时能够综合运用拓展语篇和教材语篇中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观点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判断、评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此,拓展阅读的文本信息已经与教材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课内阅读的组成部分。

(4)解决实际问题,迁移主题情境

本课例的文本由导语、正文和补充信息三部分组成。导语部分使读者了解文章写作目的,而文章最后的补充信息邀请读者来信推荐自己心中的体育界传奇人物,形成了首尾呼应。在深度阅读文本之后,学生对于评选体育界传奇人物的标准获得了内化。所以笔者紧扣文本写作目的,设计了基于真实情境的表达性输出活动:“Help the magazine to choose some livinglegends of sports, providing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your idolsexcellent qualities.”。該活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体育传奇迁移到自己的运动偶像,运用所学的话题词汇进行真实的意义表达,通过与文本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实现语篇主题意义的内化、迁移和创新。前期的铺垫和输入给学生模仿语言和迁移创新做好了准备,为学生的输出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教材单元最后的project 部分——完成一份介绍运动员的事实档案积累了素材。

(5)横向关联教材,升华主题意义

译林版教材Reading 板块的阅读文本结尾引用了顾拜旦的一段话“With the Olympic Games, each generationcelebrates its advent, its joy of living, its faith inthe future, its ambition and its will to ascend.”从宏观的角度阐明了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无国界,对整个世界、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拓展阅读文本则从微观的角度展现体育界传奇人物身上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优秀品质。所以在本堂拓展阅读课的结尾,笔者也引用了顾拜旦的名言“Allsports for all people”(人人可运动,运动为人人)进行总结、升华主题,与课内教材形成呼应,意在使学生领悟体育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仅仅是体育健儿具有的精神,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学会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高中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中的课外阅读不是教材的扩容,也不是完全放手的课外自主学习内容,是教材的有效补充,教材是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单一教课文、教教材的固有模式。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整体构建和系统设计课内外阅读的融合路径,使其常态化。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课内外一体化阅读”(项目编号:C-c/2021/0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李君繁,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杨静艳,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语篇课外阅读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