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博士的乡村实践之路

2023-03-29陈胜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汪汪村民

陈胜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

在乡村的晨光里,一位青年一路奔跑,一路吟诵。

这位从省城合肥来的青年,沉醉于乡村的生活,沉迷于乡村的工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热情,他越来越觉得来到乡村工作,值!

这位青年就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生路应辉。1989年出生的他,来这里担任村书记助理已有一年了。初来乍到,人们带着惊诧、怀疑、不可思议的眼光审视着他。一个博士生来农村能干啥呢?学的专业与农村也八竿子打不着,无非是摆摆样子,镀镀金。

“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自然科学是改造世界的,探求世界规律的,但社会科学也一样的呀,也是改造世界的,这应是殊途同归。”路应辉回应着人们的疑惑。

这位从小生长于寿县县城的年轻人,来到舒城县柏林乡响井村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这里环境美好、有序整洁,人们彬彬有礼,各自忙着事业,文化生活也相当丰富。但路应辉发现这里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出现了空心化,这种空心化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也包括基层治理。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农村精英流失,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就以响井村为例,全村20-45岁的青壮年中,常年在外的约占80%,即使留在家的,也基本住在县城。居住在乡村的,60岁以上的老人占绝大多数。老人们因为精力和热情有限,对参与基层治理、参与公共事业热情不大。

路应辉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决定深入了解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

他很尊敬村里的老书记汪正灼,这位土生土长的村干部,虽不善言辞,但工作起来却是个拼命三郎,并且有思路讲方法,无论多难的事,到他手里,总能圆满地解决。村里的老百姓非常信服他,乡里的干部也信任他。这晚,路应辉怎么也睡不着,他想到村里的好多事情,千头万绪,该从哪里下手呢?他索性披上衣服,找汪正灼谈心去了。

电话铃声响了,汪正灼吃了一惊,这么晚,路应辉会有什么事呢?

“我们出去走走吧。”路应辉开门见山。

“你是老书记了,村里的发展要适应新形势,特别是乡村振兴正在推动,我们怎么让村里有更大的发展呢?”

汪正灼沉思了一下,回答道:“主要在于人的思想要改变,不能小富即安,要富而思进、富而思源。”

“对。”路应辉说。

月光里、路灯下,两人顺着乡村的柏油路边走边谈,他们的身影越来越长,思绪越飘越远。

“走,我们出去看看。”在汪正灼书记的带领下,村里的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坐着一辆大巴车来到了县里名气很大的村。

春秋乡文冲村,仿佛菊花的海洋。

文冲村书记介绍,金丝皇菊是文冲村近年来打造的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南来北往的人们来此驻足观赏,纷纷拍照留念。随着他们的宣传,这个全村尽带黄金甲的乡村声名鹊起,成为秋冬季乡村旅游的胜地。

在五显镇下畈村,这儿的大棚内各种果蔬长得一个比一个水灵。村书记李大潮说:“这茄子郁郁葱葱,跟我们人长得差不多高。从三四月份开始采摘,一直要采摘到十月下霜为止。”

大棚的尽头搭了一个凉亭,几十名工人正在那里将短芦、长芦、黄瓜、茄子等分门别类,包装好后再一箱箱封好。外面停了许多货车,有本地牌照的,也有山东牌照的,还有江苏、湖北牌照的。稍后这一箱箱果蔬将被送往全国各地。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大家已疲惫不堪。

“今天,我们参观了县里的几个明星村,是不是都有点坐不住了?可能平时我们觉得自己发展得差不多了,达到小康水平了,该歇歇,享享福了。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看了今天这几个村,我们是不是为我们小富即安的思想感到羞愧呢?”汪正灼望着大家,苦口婆心地说。

这时,大家才明白汪书记和路应辉的良苦用心,纷纷低下了头。

通过一连串的教育和动员,大家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他们克服了懈怠的思想,坚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响井村人才济济,特别是在外创业的人,大多创业有成。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爱乡为乡的情怀,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路应辉思量着。

“每一个在外创业的人我们都要联系,建立一本台账,就叫《响井村在外创业人士亲情本》,我们要到他们那里去,向他们请教村里发展的办法。他们留守在村里的父母我们要照顾好,有困难我们要关心到位。等他们过年回来,我们要开个团拜会,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投资,给他们优惠政策,凡是回来的我们都欢迎。”路应辉与汪正灼商量着。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汪正灼与村“两委”成员非常赞同。村里随即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欢迎回家看看”“欢迎回乡投資创业”一时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

“兆俊,回来干吧,大伙欢迎你呢。”

汪正灼千里迢迢赶到吉林兆丰集团,董事长吴兆俊得知家乡的父母官来了,老远就出去迎接。

“无事不登三宝殿,乡亲们需要你呀。”汪正灼开门见山。

吴兆俊自小与汪正灼一起长大,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后来吴兆俊外出创业了,与村里的联系越来越少,只听说他在吉林成立了公司,做得非常好。

他乡遇故人,春风和煦,两位老友把酒言欢,畅快地交流着。吴兆俊仔细聆听着家乡的变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这些在电视上听到的新词,没想到在家乡都成了现实。

“经你这么一说,我的心早就飞回家乡了。”酒过三巡,吴兆俊兴致越来越高。

心动不如行动,吴兆俊回来了。经过充分调研,他决定种植软枣奇异莓。这种奇异莓,也就是软枣猕猴桃,是猕猴桃中的一员。主要特征是甜酸适口、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既能鲜食,又可作加工原料。路应辉经过广泛调研,确认它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发展前途广的野生果树。

万事开头难。路应辉主动请缨当吴兆俊的“后勤部长”,他说:“所有麻烦的事交给我吧。”

“后勤部长”上任伊始,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土地流转。老百姓把土地看得比金子还重,那是他们的命根子,不允许任何人随便动。

汪正灼与路应辉下沉到村民组,下沉到村民家里,苦口婆心地向群众讲道理:这是难得的机遇,不仅有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以后还能到公司就业,并能入股,一年下来,每人收入在三万元以上。

但无论他们怎样苦口婆心,村民就是不认账。这可急坏了汪正灼和路应辉,这商是他们招回的,承诺也是他们给的,他们不能见难而退呀。

“村民不就是怕我们搞不成功,到时竹篮打水一场空吗?”汪正灼和路应辉似乎看出了村民的纠结。

“我们与村民签合同,到时给不了流转费,从我们口袋里掏。”汪正灼和路应辉豁出去了。

有了这句话,村民纷纷把土地流转出去了。

“真有你们的。”吴兆俊被他们感动了,他表示,一定要做好事业,不辜负村领导的期望,也给村民一个满满的称心。

吳兆俊随即成立了安徽雨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寓意要像雨水一样滋润乡村、滋润村民,让大家得实惠、能发展。

村里有哪些闲置在家的劳动力,有哪些在家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吴兆俊与汪正灼、路应辉统计着。吴兆俊说:“我的原则是尽量用本村的劳动力,工资可以比正常工资高出一筹,谁不是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呢?我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好起来。”

“老人也可就业。”“在家也能赚钱。”“既可带小孩,又可去上班。”这些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人们纷纷前来报名上班,吴兆俊也很爽快,大手一挥:“只要是本村,身体健康且能遵守本公司规章制度的,一概录用。”

企业发展起来了,路应辉的“后勤部长”也越干越有劲。村里引进龙头企业安徽省恒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入驻响井村,总资产投入2.47亿元,年产值1.6亿元,年利润2600万元,利税500万元,带动本村近百名劳动力就业。

每到周末,家里人总催着路应辉回去,但他实在太忙。“年轻人就要多干点,多了解基层情况,多与农民交朋友,向农民学习。”夜深人静时,路应辉拿出笔记本,记下自己的心得。他最喜欢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又是一个周末,大家围坐在一起举办活动,活动由村民组长骆大应主持。

骆大应七十多岁,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路应辉吃力地听着。

“今晚的活动主题是‘共话舒心事·响井民声’,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在会上提出来,对哪个村干部不满也可批评。毛主席讲,‘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家有话就讲,没有人会打板子的,今晚不说,会后就不要乱说。”

看来,这位村民组长也是直性子,在村民中应有一定的威望。

说起“共话舒心事·响井民声”这个平台,它凝结了路应辉的很多心血。

记得那时他刚来村里,每天带着一个笔记本走访乡亲,一家一家地跑,村民有什么好的想法他都当场记下来,但收效甚微。后来他想到了学校经常召开的座谈会,大家在一起畅谈,一起交流,有不同意见还可辩论,形成头脑风暴,那不是很好吗?他把这想法同汪正灼和村“两委”成员一商议,大家都觉得很好。就这样,“共话舒心事·响井民声”在村民组中轮流办起来了,而且越办越好,所以每次活动时,县里相关部门也派人过来观摩学习,有时还当场为群众解决问题。

“振兴大道,名字起得倒好,就是泥泞不堪,一到晚上黑咕隆咚,振兴个啥呀!”今晚的活动刚开始,就有一位村民冒出了这阴不阴阳不阳的一句,引起哄堂大笑。

县里、乡里、村里的干部面面相觑,这时,汪正灼书记答话了,他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就和路应辉在谋划这件事了,他说:“这位群众提得很好,路上的垃圾清理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尽快落实,给群众创造一个清洁有序的环境。安装路灯的事,我们村委会研究后,会上报乡里,争取项目,给大家一条名副其实的振兴大道。”短暂的沉寂后,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为了解决安装路灯的事,路应辉开始了“跑步前进”,终于把资金落实下来,2.2公里长的振兴大道安上了78盏路灯。路灯安装后,路应辉撰写新闻稿《安装路灯解民忧 办好实事暖民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那一刻,他觉得所有努力都值了。

“去看看小路哥哥在不在村里,如果在,就请他一起过来吃晚饭。”这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村民汪令炎叫儿子去探一下风。因为他们知道,路应辉周末总喜欢待在村里,晚饭也是将就着吃,他想改善一下路应辉的伙食。

“路哥哥,你在吗?”一声清脆的童音从窗外传来,路应辉知道是汪令炎的小儿子汪汪来了。汪汪本叫汪一亚,但他总喜欢学狗叫,所以大家都喊他汪汪。

路应辉抚摸着汪汪的头,他非常喜欢这个懂事的孩子。在一次走访时,路应辉认识了汪汪。当时汪汪家很穷,他背了一个破书包,路应辉就为他买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品。为了帮助他家致富,路应辉把汪令炎介绍到一家企业上班。在路应辉的辅导下,汪汪的学习成绩也得到很大提升。

华灯初上,晚餐准备好了,他们开始用餐。

路应辉在汪汪家吃晚饭,这消息像风一样吹进了家家户户,很快,人们三五一群围拢过来。

“来来来,大家一起吃。”汪令炎忙不迭地招呼着大家。

大家开怀畅饮,他们畅谈着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畅谈着乡村振兴的好政策,畅想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打造“一轴、两片、三区”,即以村振兴大道为主要发展轴,建设村东部片区、村西部片区,发展1号路以南的建设区、1号路以北的观光旅游区;

依托安徽雨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枣奇异莓”种植基地,打造集现代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

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

人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灯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心田。他们憧憬着、期盼着,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

〔责任编辑  李 鑫〕

猜你喜欢

汪汪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小狗汪汪
汪汪,你“肿么”了?
Quand les dieux descendent sur terre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汪汪快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