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插图,开启写话训练
2023-03-29孙丽敏
孙丽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话是写作的开始。在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中,教师常常凭借“看图”来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直观地解决学生写话的素材来源问题。统编教材的编者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学习特点,在教材中穿插大量插图,一方面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创造条件。那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领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呢?
一、借助想象,突出对话
教材插图是静态的,大多通过绘画元素展示文本内容。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想象插图中多人或者多物对话的场景,填补文本空白。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公鸡和小鸭子》,文本中的第二幅插图的主要内容是小公鸡坐在小鸭子背上过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小公鸡与小鸭子都是他们较为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同桌之间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一人扮演小鸭子,一人扮演小公鸡,按照文本内容进行对话。在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行对话训练。
在对话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不太熟悉对话形式,教师可以进行指导,让学生结合插图内容进行对话,一个问,一个回答,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唤醒体验,模拟动作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插图的内容,比如,“是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等。但是,这些插图大多是静态的描述。针对看图写话来说,学生要写活画面,写出精彩,就必须让画面动起来,让一幅插图变成一件事,或者一组画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插图以外的画面,继而开展写话活动。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主要描写了邓小平爷爷参加植树活动的内容。文中有一幅插图,内容是邓小平爷爷和小朋友正在给树苗浇水,而这部分内容课文中却没有具体描述。对于植树的相关动作,即便学生没有经历过,但是结合生活体验,都能想象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设计写话训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内容,然后引导他们结合生活体验,“还原”植树的动作,比如挖坑、植树、覆土、浇水等,最后鼓励他们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样的写话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写出来的动作才会自然,不会显得夸张。
三、换位思考,揣摩心理
对于看图写话来说,写出具体内容,想象出对话、动作,仅仅只是第一步,要想学生真正写出精彩的内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让学生机械地想、机械地写,难度必然很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揣摩画面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来。相对而言,这种内心真实感受是抽象的,画面是难以体现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具体情境,假设自己处于当时的情境之中会怎么想并说出具体原因,写话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一共有三幅插图。前两幅插图表达的是蜘蛛内心的想法,而且都已经在文本中有相应的描述,比如“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第三幅插图,文本中没有相应的具体描述,只有一句概括的话——“吓得匆忙跑回到网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相对而言,插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的学生认为,蜘蛛织东西遇到第三次難题时,可以先把袜子织好,也可以织其他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插图资源,引导学生想象插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丰富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四、搭建平台,连词成段
写话是写作的开始,写句也是写段落的开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是一个过程,从组词到造句,再到写段落,其实都是在经历一个写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依靠教材,借助插图,为学生搭建平台,适时开展写话训练,引导学生从写词语、写句子,向写段落过渡。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有一个看图写话训练,插图是小猴子在假山上玩耍的场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围绕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他们按照顺序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有的学生说:“有只小猴子在吃苹果,有只小猴子把香蕉顶在鼻子上表演杂技……”接着,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关键词“有的……有的……”将相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教师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句子向写段落过渡。
总而言之,插图也是教材的一部分,它与文字、习题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开展写话训练,提高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