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推进策略

2023-03-29刘忠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尔基整本书小说

刘忠红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书目《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出场的人物多且姓名难记,加上年代久远和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阅读时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而影响阅读持续进行下去。对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宜的策略,设计系列推进课,使《童年》整本书阅读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

一、在分享成果中获得阅读体验

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先设计导读课,让学生对《童年》一书产生阅读兴趣,制订整体阅读计划。在学生按照计划自主阅读一部分内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了相应海报制作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分享各自阅读《童年》的情况。主要方式是各小组选派代表轮流汇报本组所承担的交流主题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与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重点内容。

第一组分享的是与“阅读进度表”有关的内容,主要呈现组员用不同形式记录自己阅读进度的个性化图表,清晰地体现阅读时间、阅读章节、阅读完成情况、阅读感悟等方面的内容。小组成员每天进行“阅读小达人”评比,每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小组内形成的阅读竞争氛围。从整体上看,第一组的阅读有齐头并进的态势。这得益于该组制订了统一的阅读计划,安排的阅读进度也比较合理,还运用了组长跟进督促和评比机制。第一组的分享给其他小组以启发,解决了部分小组成员阅读兴趣不足的问题。

第二小组分享的是绘制“人物關系图”的情况。《童年》中出场的人物有很多,加上同一人物在不同章节中的称呼有变化,给学生的顺利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学生梳理清楚小说中人物关系的难点。第二组通过海报的形式呈现了本组成员绘制的多种人物关系图的样式,有的用思维导图,有的用列表,有的用泡泡图等。其中,组长绘制了亲情树,不仅有效呈现出阿廖沙与其他人物的亲疏关系,而且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得很清楚。亲情树这种人物关系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家纷纷提笔记录。

第三组分享的是“情节图”的绘制情形。《童年》是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丰富,故事发展线索多,情节之间互相影响,导致学生阅读了后面的内容,却难以想起前面的内容。对此,教师指导该组成员有针对性地采取边读边概括故事情节的策略,以自己喜欢的图式(如阶梯图、列车图、鱼骨图等)记录情节的发展变化。该组成员绘制的“情节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用小标题概括情节内容的基础上,与情节变化有关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以具体的山势形象地体现出来,使人一看就明白了《童年》中的主要情节变化。

第四组分享的是重点人物形象。在《童年》的众多人物中,有不少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该小组采取每个成员分享一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分别解读了小说中的阿廖沙、外祖母、小茨冈、外祖父等人物形象。

由于各小组事先接受了分享任务,能够在相应的环节上做得更扎实一些,因而能够带动其他小组跟进阅读整本书。

二、在解决困惑中促进持续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就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利用较短的时间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把整本书阅读持续进行下去。

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利用晨读、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整本书阅读情况,了解学生阅读进度、阅读方法、阅读感受、阅读收获与经验,尤其是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指导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法,或者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具有常态化、短平快的效果,无形之中能够促进学生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常态化。如学生阅读《童年》,对小茨冈这一人物身上发生的偷窃行为感到不解。毕竟,在学生的认知中,偷窃是一种被彻底否定的行为。但是,在《童年》所描述的生存环境中,偷窃是有些人能够卑微地活下去的唯一方式。这种偷窃是小茨冈生活的那个时代造成的问题,不是小茨冈的个人品质问题。在读《童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书中人物的成长环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关注人物命运。

三、在专项比较中感知小说元素

《童年》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学生容易把它当成作家高尔基的自传,将故事中发生的事情都安到高尔基的身上。显然,这是学生在《童年》整本书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借助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体上加以比较。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自传体小说缺乏必要的认知。从文体归属上看,小说才是该书的文体,自传体是对小说的修饰。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体加以区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高尔基自传》《高尔基传》等真正的自传或传记,抓住其中描写的童年生活,从内容上、写法上与《童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二者之间有相似的情形:如《童年》中的“幼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被寄养在外祖父母家”“跟外祖父学习识字”“喜欢听外祖母讲故事”“捡破烂”等情节,在自传或传记中能够找到生活原型。但《童年》作为一部小说则更具创造性的表达,具体体现在:一是小说除了描述真实生活中的苦难,更重视从中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苦难,呈现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与高尔基童年的真实生活是有区别的;二是小说在真实生活之外,还虚构了人物性格发展需要的故事情节,属于作者的艺术加工与创造,是高尔基童年生活的艺术再现,从个人遭遇中再现的是时代苦难、社会苦难和民族苦难。

四、在预告分享中激发展示欲望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童年》整本书阅读成果分享展示计划清单,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准备。清单分为必做与选做两个部分。其中,必做部分的主要任务有个人方面的,比如,分类摘录精华言论、情节梳理图表、人物形象与关系概括、读书笔记等;有小组集体方面的,比如,课本剧表演、小组讨论交流记录等。选做部分的主要任务有:像作家一样提问,为《童年》整本书阅读拟题等。学生根据必做和选做的任务要求,在整本书阅读的后期阶段,对照前期的阅读情况,注意弥补阅读方面的不足,总结适合分享与展示的成功经验,把阅读《童年》最精彩的一面在班级展示。

总之,在《童年》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有全程推进的意识,根据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学生不断阅读,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高尔基整本书小说
《论语》整本书阅读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