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3-29齐佳悦赵颖逾何叶亭赵艳名魏昆岭朱慧颖陈宏美王丽娜

河北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向负性障碍

齐佳悦 赵颖逾 何叶亭 赵艳名 魏昆岭 朱慧颖 陈宏美 王丽娜

双向情感障碍是临床典型慢性精神障碍,患者以抑郁、狂躁情绪反复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症状,每次在负性情绪交替之前会有一段稳定期时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当前终身患病概率在1.3%~1.6%,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有相关研究显示相对于常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率要高2~3倍[1]。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自身正常生活功能严重受损,受到负性情绪难以控制影响从而导致难以进入正常社交与工作生活。如何通过护理引导来平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重要课题,传统护理模式难以满足上述需求,本院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护理时配合叙事护理技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确诊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35.15±2.54)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36.01±2.61)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

1.2 纳入标准 (1)其表现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2]中关于双向情感障碍诊断内容相符合;(2)入院后接受2名以上精神科主任医生检查确诊;(3)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4)未检出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5)无合并器质性损伤情况;(6)无酒精依赖;(7)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控制方案。

1.3.1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

1.3.2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配合叙事护理。①组建团队:由副主任护师、护士组成团队,入队之前需要接受关于叙事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与实践,通过考核确认能够使用叙事护理技巧引导患者后才能上岗。②叙事护理具体框架:A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争取初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交流中掌握患者的背景、生长环境及经历等,有技巧的引导患者主动诉说自己的故事,期间护士要保持认真、耐心的倾听态度,可穿插简单的提问来引导患者进行叙述,同时又能表示自己的重视程度,期间护士要察觉患者情绪变化并识别叙事期间的关键问题并进行记录。B对患者所讲述的主流故事进行分析并换位思考以理解当时患者心态,对其中的积极部分表示理解认同,让患者感受到支持并逐渐建立对护士的信赖感。C引导患者主动意识到自己生命故事中所存在的压迫性问题,鼓励患者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客观化,争取将患者从这种压迫性的痛苦当中解救出来。D让患者重新建立观看事件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自己生命的故事,让其能够更好的接受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修改,领悟自己人生价值。E患者向护士反馈治疗及叙事护理措施的反应,护士在收集相关信息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后优化后续护理方案。

1.4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分别在2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别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量表评价分数越高提示负性情绪越明显[3]。(2)采用自尊量表(SSE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尊水平,包括社会自尊、行为自尊、外表自尊,共3个维度20项,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与自尊呈正比[4]。(3)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分别在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应用SF-36量表评估,量表维度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分值与生活质量体验呈现正相关联系。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分数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n=38,分,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比较 2组干预后患者自尊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中,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比较 n=38,分,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各生活质量项目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项目比较 n=38,分,

3 讨论

双向情感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其本质在于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频繁交替,让患者对于自己的生命、生活产生消极态度,从而降低了生活舒适度的感受,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对患者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5,6]。对于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可以不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只是心理行为矫正就能治愈[6]。轻度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或者处于稳定期的重度患者,要了解并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做到健康规律的饮食、按时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锻炼[7,8]。针对重度双相障碍患者而言,在临床上,大多数以药物的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可以让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但是重度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若要彻底康复,还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才能起到不错的效果[9,10]。

有研究提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病情干预的重点在于纠正其负性情绪,配合相关护理虽然难以彻底控制病情,但对于症状的影响有积极效果[11]。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情生理症状,配合护理引导来调整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及态度,保持良好的医护依从性,常规护理措施难以满足上述要求[12,13]。叙事护理为利用叙事手段,帮助患者抛弃过去的生活故事情节,并建造新的、有积极意义的故事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14,15]。叙事护理作为一种人文属性的护理方式出现,强调护士以倾听、回应的姿态进入到患者的故事中,了解患者的体验经历,一方面能引导患者疏泄情绪、感受关怀温暖,推动护患友好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还能启发患者对自身故事多角度思考,发现自身潜在力量,从而利于疾病预后[16]。

本研究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提供叙事护理更多的是针对患者心理,纠正其对于本身病情、生活的负面认知,患者在接受护士引导讲述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构建更为牢固的护患关系[17]。本研究中联合叙事护理技巧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让患者能够用另一个角度来积极看待事物,对于生活的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在研究显示生活质量评价中观察组患者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配合叙事护理技巧干预的价值在于通过重塑人生故事认知来改善负面情绪,其机制帮助患者更好的接纳自己的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舒适感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双向负性障碍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