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03-29孙世娟牛鸿婷王珅

河北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情绪心理

孙世娟 牛鸿婷 王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性麻痹,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除了运动迟缓、肢体僵直、震颤、步态姿势异常等症状和特征外,大多数患者还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睡眠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帕金森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帕金森病引起的抑郁和睡眠障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因此,对于患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也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在帕金森病和抑郁症患者中的价值,本研究对72例帕金森病和抑郁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系统诊治的72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模式对其设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2.37±5.4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1.85±6.04)岁。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PD诊断标准[2];②符合HAMD抑郁量表评分>20分;③患者家属知情,且已签署研究同意文件;(2)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内外科重症;②合并严重原发性精神疾病;③有镇静、催眠类药物持续服用史等。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临床指导,包括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查体,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给予口头知识教育以及简单的心理安抚,并对症处理并发症等。观察组基于其条件开展心理干预,包括:(1)个体心理支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其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疏导,通过科普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病情,走出认知误区。(2)集体心理安抚。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及心得,互相鼓励和关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放松疗法。结合患者的喜好及年龄特点,为患者提供轻音乐、轻喜剧等观看或聆听,以转移对病情的注意力;同时教会患者每日多次冥想,以放松心灵,减轻情绪负担。(4)感恩训练。引导患者回想和品味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口述、录制视频等方式记录家属及亲友给予自己的帮助,用心感受其带来的欢乐,进而做到心怀感激、稳定心态。

1.4 评估项目 (1)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6周末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具体以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3]为依据,测评分值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明显。(2)睡眠质量评估: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4]对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PSQI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因子,分数越高睡眠越差。(3)统计2组出现入睡障碍以及惊醒等不良睡眠事件的患者例数,并计算总占比。

2 结果

2.1 2组抑郁情绪比较 干预后第3、6周末,观察组HAMD量表测评测评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抑郁情绪的测评结果 n=36,分,

2.2 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1.67±1.15)、睡眠时间(1.32±0.57)、睡眠质量(1.72±1.2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n=40,分,

2.3 2组干预后睡眠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出现入睡障碍、梦魇等不良睡眠事件的患者总占比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睡眠事件比较 n=36,例(%)

3 讨论

帕金森病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导致抑郁等负面情绪[5]。抑郁反过来会加速帕金森病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此外,超重的心理负担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使其难以入睡、容易醒来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速疾病的发展[7]。

心理干预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护理技巧,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从内到外调动主观能动性,稳定患者情绪,辅助治疗[8,9]。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可以释放,不受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情绪表达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进行,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差。此时,当其他人提到过去、工作和家庭情况时,患者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10]。此外,患者对家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心理依赖性,当与家人见面和分手时会有情绪波动,家人的言行也非常敏感,有时非常友善的言行会引起患者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对于长期患病、抑郁、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量表评定,得分较高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应积极鼓励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此外,帕金森病病程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患者悲观失望、焦虑焦躁等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与疾病作斗争,保持心态平衡,对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11]。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更多的交流,相互关爱,避免患者在治疗后产生更多的心理上的恐惧,因为他们创造了快乐的工作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到安心。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因、表现、治疗和规律,告知患者治疗、药物和疾病的一般知识,以便他们了解病情并配合治疗[12]。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注重语言艺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细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

本研究将其引入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调节与放松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第3、6周末的HAMD量表测评结果以及发生不良睡眠事件的患者总占比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不良睡眠事件的发生。

心理干预实施中,指导患者介绍自己,积极回答患者问题,使患者平躺于病床上,闭上眼睛深呼吸,为其讲解全身扫描概念,集中注意力对身体部位进行感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系统性治疗。同时构建具体可行目标。对于帕金森伴抑郁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整理,而后帮助其确定目标,以患者心愿为引导而后作为护理措施制定的目的,让患者对医护干预行为接受程度更高,但在整个落实过程均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要坦诚地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细、耐心解释患者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与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此外肯定患者所做出的努力,通过鼓励称赞来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医护方案落实过程中的需求提出,以便能够制定更满足患者需求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的关键在于树立信心,消除依赖,首先要理解患者这一心理变化,在帮助患者做康复治疗时,要热情、耐心、细致地照顾,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数据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心理护理能有效满足帕金森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13,14]。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该能够同情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和状态,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表达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从而稳定他们的病情[15]。同时心理干预可以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并通过一系列良性刺激,使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的效果,减轻心理负担,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速度,能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尽可能地放松,促进其睡眠质量的提高[16]。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是一种可行策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对其睡眠质量的改善也有良好助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情绪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帕金森病的治疗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