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时候的年

2023-03-28莫言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轴子豆秸灶王爷

莫言

提起过年,说来话长。小时候天天盼过年,但年仿佛是一个路途遥远的地方,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到达。

腊八粥

小时盼年,其实与食物有关。那时候生活困难,过年可以吃得好一些。农村最好的食物就是饺子,再就是年糕,这些食物,只有在过年时才可以吃到。春节期间吃的是素馅饺子,还有豆腐、粉条、菠菜、白菜等。为什么要吃素馅饺子呢?老人说是因为神不能吃荤,实际上是肉贵且很难买到,而豆腐、粉条之类比较便宜,并且也容易买到。

一进腊月,节日就比较多了。首先是腊八,要喝腊八粥,凑够七种粮食加上大枣。这个粥非常稠,要熬很长时间,要一边熬一边搅动,否则就糊了锅底。大枣是珍贵的东西,锅里放进了几颗枣,母亲是有数的。我们兄弟几个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手中的勺子,母亲就说:“不用看,勺子有眼。”

灶马

过了腊八之后就盼望辞灶,腊月二十三。辞灶也叫过小年,比较隆重,晚上吃一次饺子。关于辞灶,有很多说法,大意是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每家要焚烧一张“灶马”。所谓“灶马”就是一张木板印刷的画,上边画着一个长着三绺胡须的男人,他的两边各有一个圆脸的女人。我们知道那个男人就是灶王爷,那两个女人,自然是灶王奶奶。

焚烧“灶马”时要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焚烧“灶马”前要在锅台上摆供,供品很简单,就是几样糖果、点心。糖果就是那种“关东糖”,吃着粘牙,有人说是要用这种糖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这些说法矛盾重重。如果粘住了灶王爷的嘴巴,坏话自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成了吗?

另外我还有一个巨大的疑问:难道说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灶王爷吗?如果是神的话,应该是一个灶王爷管天下所有人家厨房里的事。每家都有一个灶王爷,那假如有的家里分家,是不是要重新配给他一个灶王爷呢?拿这些问题去问爷爷奶奶,他们也不回答,只说:“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知道那么多事干什么?闭嘴。”

挂“轴子”

过了腊月二十三,再过七天,有时候是六天,就是除夕。那就一天一天数着,盼望着。除夕下午,要把“轴子”挂起来。所谓“轴子”实际上就是祖先的牌位,是一张很大的扑灰年画一一高密特有的一种年画一一上面画着一些穿袍戴帽的官员,象征着官宦人家,门

口有小孩儿放鞭炮,还有青松、仙鹤、麒麟。画面的上方印着很多格子,格子里填写着祖先的名讳。

这张“轴子”只有过年时才挂起来,过完年后,就卷起来收藏好。我猜想,

之所以叫“轴子”,大概就是画轴之意。“轴子”一挂,供品一摆,就很有年的气氛了。

挂好“轴子”,男孩子就去祖先的坟墓前烧纸、磕头、放鞭炮,意思就是要请祖先回家过年。女孩大半在家帮着母亲包年夜吃的饺子。我们家去祖先坟墓前烧纸磕头的任务每年都是我来完成的,我很愿意去。我跑到田野里去放鞭炮,然后在祖先的坟头前烧张纸,磕个头,在麦田里追追野兔子,找片野草茂盛的地方放一把野火,大呼小叫,十分欢乐。

大年夜

回到家就是傍晚,该吃晚饭了。晚饭时多半有酒,家族里的男人们会利用这个机会聚聚,谈一些重要的事情。小孩子没有资格参加这个集会,胡乱给你一点东西吃,然后就让你睡觉,说快睡觉,睡到半夜起来过年。

以前没有钟表,母亲一般不睡觉,整晚上忙活,把房间里还有灶房周围收拾干净。夜里要烧的柴火,下午就拿回家了。大年夜里最好烧豆秸。豆秸烧起来噼啪乱响,一些残余的豆粒在烧的过程中发出爆裂的声音,散出一股香气。

半夜时分,母亲就把孩子们都叫起来了。起来后都静悄悄的,不敢大声说话,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这时候祖先们都回来了。

午夜时分,正是最冷的时候,农村的房子里没有暖气,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到处漏风,每个人都冷得打战,牙齿打战,咯咯地响。天特别黑,那时农村没有电,平常的日子,每家就点一盏小油灯。大年夜里点蜡烛,蜡烛捅在“阁板”上,火苗抖动,辉映着“轴子”上的人物,闪闪烁烁,神气活现。我注视着“轴子”上的人物,感觉到他们眉眼活动了,仿佛要跟我说话。我想这些老祖宗一定都认识我,因为是我下午从坟地里把他们请回来的。

母亲在那里忙忙碌碌,豆秸烧得噼啪响,炉膛里的火很明亮,我从来没觉得小房子里有这么亮过。蜡烛的光和炉膛里的火苗使烟熏火燎多年的黑色墙壁像上了釉一样闪闪发光。这时候我们都悄悄地等待着,一直等到母亲把煮好的饺子从锅里捞出来放在碗里。

父亲就用托盘端着饺子,带着我们,走到街上去接财神。这时村子里突然之间就像战争爆发一样,家家放鞭炮,此伏彼起,连成一片。放过鞭炮后,父亲就带着孩子,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磕头。磕完头就回家,回家之后这神圣的过年仪式就基本上结束了。

然后就上炕吃饺子。炕中央放一张矮腿炕桌,全家人围桌而坐。这时候小孩子有一个任务就是给大人磕头,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磕头,反正最小的就磕一圈,一边磕头还一边喊“给爹磕头,给娘磕头……”。磕完头就要分磕头钱,就是压岁钱。有的小孩儿想钱想得太心切,把“给爹磕头”都说成了“给爹磕钱”。

磕完头,拿到压岁钱,就该吃饺子了。饺子里是包着钱的,谁在饺子里吃出一枚铜钱来,就预示他一年有钱花。早些年饺子里包的是铜钱,吃到这个饺子时满口铜臭。后来铜钱越来越少,就开始包硬币。

从饺子里吃出的钱归自己所有,所以孩子们都希望吃到硬币。有一年我吃了两三碗饺子都没有吃到硬币,不肯罢休,非要吃到,很执着。我母亲怕我撑坏了,悄悄地把一个硬币塞到饺子里,放在我碗里,我一咬,咯噔一下子,好了,终于就吃到钱了。吃完了饺子,再到自己的叔叔家、大爷家,本族本姓的各家里去磕頭,磕完头就回家睡觉。

过年的游戏

大年初一、初二的时候,村子里的年轻人玩一种叫“打尖”的游戏。上点年纪的人,都站在一处避风的墙根下,双手捅到袖筒里面,晒着太阳看热闹。所谓“打尖”,就是把一根细木棍的两端,用刀子削成尖儿,用一根粗木棍打细木棍的尖儿,打得远的就赢了,输了的要受惩罚。

惩罚的方式是“摸糊”,具体方法是先约定摸村子里某个地方,或是某棵大树,拿帽子将输者的头眼蒙住,然后就是“蹲三蹲、抡三抡、十二晃荡八大锤”,就是把这个要“摸糊”的人,抬起来抡着转三圈,再往地上蹲三蹲,前后推十二下,每个赢者再打他八拳头。输者此时已经晕头转向,在赢者监督之下去摸那个预先约定的目标。这时候几乎全村的人都跟着看热闹。“摸糊”者经常是与既定目标背道而驰,有时还会掉到猪圈里。

我们小孩子玩的游戏叫“挤出大儿讨饭吃”。具体玩法是,一群孩子顺墙排开,脊背紧贴着墙,从两端拼命往中间挤,中间的小孩谁被挤出去了,就成了出去讨饭吃的大儿。这个活动如果被家长看见了,肯定是拖出来给上两拳头,然后拧着耳朵拖回家。因为这游戏特费衣裳,玩上两三次,棉袄就开了花。年尾初三、初四开始走亲戚。初三走姑姑家,初四去姥爷家,新姑爷也是这一天去岳父家。有的村子里有折腾新姑爷的习惯,一拨人把新姑爷灌得烂醉如泥,洋相百出。初五再走一些不太要紧的亲戚,初六、初七就要开始干农活了。

有时候正月十五以前要演戏,各个村轮换着演。我们村是三县交界的地方,外县的剧团到我们村来演,我们也到外县的村子里去演,演吕剧、茂腔、柳腔。因为是相互娱乐,也是一种炫技,不存在报酬的问题,演完后,分派到各家去吃饭。

那些嗓子好、扮相美的姑娘、小伙子,总是受到特别的欢迎,被人家抢了去,隆重招待。我们这些跑龙套的鼻涕孩子,饭量又大,没人愿意要,最后随便塞到一户人家,一顿粗茶淡饭就给打发了。

到了正月十五,基本就是总结性质的,把过年期间留下的一些肉、豆腐拿出来包顿饺子吃。然后,漫长的一年又开始了。

选自《会唱歌的墙》,有删改。

猜你喜欢

轴子豆秸灶王爷
轴子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暗物质轴子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书写轴子传奇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怎么一切都找不到了
灶王爷的“脸谱”
不同豆秸添加量对平菇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
敬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的礼物
人工栽培五味子施肥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