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肇庆城区近代“炮台”价值及其保护活化

2023-03-28张致政

客家文博 2023年1期
关键词:蕉园炮台羚羊

张致政

林虎,民国前期著名将领,1887年出生于广西陆川,1906年参加同盟会,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护国等革命战争;建国后,曾任广西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60年去世。1919年6月,林虎出任肇罗阳镇守使,11月任粤桂边防军总司令。林虎驻节肇庆期间,在肇庆羚羊峡、龟顶山、龙顶岗、郡岗、狮岗、王侯峰等地主持修建了多处炮台,当地人统称为“林虎炮台”,建成至今已逾100年。由于历史久远,加之这些炮台原有功能早已丧失,在时代与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炮台除羚山炮台、狮岗炮台、郡岗炮台、龟顶山炮台在不同程度上被保留下来,其余大多已经损毁。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自古以来就是控扼西江的军事重镇,而这些炮台遗址是肇庆重要的近代历史文化遗产。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持续深入的实地调查,梳理这些炮台的建造使用历史、保存现状,总结挖掘其文物价值进而探讨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日后文化旅游和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一、肇庆城区近代“炮台”的建造使用历史

关于肇庆城区近代“炮台”建造,除上文所引之外,梁赞燊在其主持编纂的《宣统高要县志》中还记为“同年(1920)林虎建羚羊峡、圭顶岗、郡岗、蕉园岗、狮岗、龙顶岗、王侯峰等处炮台及蚬岗炮楼”1,“民国九年,肇阳罗镇守使林虎为巩固郡城计,共筑炮台七座,并派兵驻守。其在附城各山岭者,有圭顶山炮台、郡岗炮台、蕉园岗炮台、狮岗炮台、龙顶岗炮台,其在新江者,有王侯峰炮台,在羚羊峡者有峡口炮台”2。除梁赞燊的多处记载外,重要的史料还有参与其事的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也有生动提及:“我军初到肇庆驻下,总司令林虎便着我们前往察看肇庆一带形势。林氏开始在城外要隘构筑钢筋水泥工事。其假想敌系来自广州方面,因之我们的工事上,炮口都指向广州。当时我们都不明白其用意,广州是省会所在地,焉有敌人自那个方向来进犯之理。不过既是总司令的命令,我们亦不便多问。”31919年2月,李宗仁营奉令回粤驻防新会将近一年(9个月)后移驻肇庆,根据李宗仁回忆,则其移驻肇庆后“便”查看形势、开始构筑钢筋水泥工事(炮台),应该是始于1919年底到1920年初。近人根据梁赞燊“共筑炮台七座”将“林虎炮台”定为7处,如《肇庆市历史大事记》记载:“1920 年3月,桂西军阀与驻粤滇军在北江开战,林虎在肇庆筑炮台防变。……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将军在肇庆构筑圭顶岗、郡岗、蕉园岗、狮岗、龙顶岗、王侯峰、羚羊峡口7座炮台”。4这里同时也回答了李宗仁当初的疑惑,即林虎筑炮台的确主要为防御来自东面粤滇军的军事威胁。

但梁赞燊几处记载罗列的炮台并不完全一致,曾经提及的蓝塘炮台为何?1987年《肇庆市文物志》列有“羚山炮台”并绘有较为详细的示意图(图1),对羚山炮台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照片。可见上世纪80年代,该处炮台尚有遗存,但提及当时由于砖厂取土,炮台已经遭受较为严重的损坏。[1]1996年《肇庆文物志》沿用了1987年文物志对羚山炮台的记载5。笔者在2015年底对羚羊峡古道进行调研时,在峡山寺遗址处,仍然发现保存有几十米的战壕遗迹(图1),位置同1987年文物志示意图峡山寺至文笔段战壕相符合,但文物志记载的“暗堡”、子母堡等已经全无踪影,询问当地的居民,也说没有了。该处炮台位于蓝塘村附近,向南控扼西江峡口,压制府城下游江面,向北可同狮岗炮台相呼应,共同扼守旱峡,足为肇庆东侧门户,在防御东面之敌地位至关重要,是林虎构筑肇城外围防御工事必然要考虑的地方。因紧邻蓝塘村,因此梁赞燊提及的蓝塘炮台应当就是两版文物志所说的“羚山炮台”,而现在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羚山炮台,则位于羚羊峡东北出口处,与蓝塘炮台相距20里,显然不是一处,应当正是梁赞燊所说的羚羊峡(口)炮台,或者梁赞燊之所以多数时候不列蓝塘炮台,或许是把分别位于羚羊峡两端入口、出口的两处炮台统称为羚羊峡(口)炮台。若此,严格说来,林虎当时在城区及附近构筑的炮台可能达到8处之多。

关于当时炮台所用炮种,只有零星线索。根据黎国庆记载,时沈桂军张希栻“武器装备有重机枪两个连,七厘五沪造山炮四门和原有装备在狮岗、龙顶岗炮台上固定的猪仔炮……狮岗炮台装有三门德制克鲁伯七厘五山炮,其余都是土制的膛内装火药铁砂烂铁全靠点火发射的‘猪仔炮’。”[2]据曾为肇军讲武堂教官的龚志鎏回忆,1919年6月,林虎出任肇阳罗镇守使收编肇军,“黎章鸿偕其帮统余六吉离职,炮兵营长陈坚将炮数门缴交林虎后,偕其子陈荣基与陈文甫回曲江龙归故里。”6林虎得到肇军炮兵营,或为其建造炮台之重要基础。而1923年5月,肇庆爆城后,“粤军第一师至此增编了一个炮兵营,以邓世增任营长,驻扎肇庆训练,使第一师兵力更加雄厚了。”7,此炮兵营也当同肇庆“炮台”不无关系。

关于炮台的使用和作用,留下的资料也不是太多,炮台建成后不久,1920年8月粤桂战争爆发。林虎于10月被粤军叶举部陈铭枢击败赶出肇庆[3]。李宗仁回忆当时情景“当林虎作肇庆镇守使时,曾在肇庆城外筑有坚固工事,似早预料会有今天的变局。我们回到肇庆后,曾数度视察这些工事,本有固守之意。嗣因广东大势已去,乃继续撤退。”81923年3、4月驱逐桂系沈鸿英战争期间,桂军驻守龙顶岗炮台与城内守军相呼应,5月6日狮岗炮台为粤军占领,发炮向城内轰击,全城震动,同时加强了对龙顶岗炮台的争夺,而桂军以“猪笼阵”阻断龙顶岗山麓路径,负隅顽抗,粤军冲锋六七次未能成功,后用炸药爆城才于5月18日消灭守城桂军,占领肇庆。[4]桂军盘踞内讧和粤军驱桂“讨贼”给肇庆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1923年5月,肇庆爆城后,县长严博球等人痛定思痛,将战乱归祸于炮台与城墙,因有拆城之议。后经梁赞燊等争取,保留了城墙墙体,“只拆去城墙上的雉堞、城门、城楼、炮房等军事建筑物。狮岚(岗)、龙顶岗两炮台彻底拆平。”9此后广西、广东相继统一,1925年整编国民革命军,以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任副军长,邓演达为参谋长,辖四个师和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在肇庆正式成立,在肇庆驻扎训练约半年,而肇庆城周边炮台所在的山岗,则是独立团出操、打野外、实弹射击等训练的重要场所。1926年5月1日,这支在肇庆接受严格政治军事训练与打击地主武装革命实践锻炼的“北伐先锋”,从肇庆、新会出发,入湘援唐作战,开始北伐。

此后肇庆再没有发生较大的攻守战争,“十七年(1928),城西绅民辟龙顶岗为公园,经将炮台拆毁,其余亦大半倾圮,仅存遗迹。”10“林虎炮台”也从此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二、肇庆城区近代“炮台”的保存现状

沉寂半个多世纪以后,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人们才重新开始关注“林虎炮台”。根据1987年文物志,当时保存遗存较多的有龟顶山炮台、郡岗炮台、狮岗炮台等,并分别详细介绍了龟顶山、狮岗、郡岗、羚山(也就是蓝塘炮台)4处炮台,而未介绍保存较好的羚羊峡东北出口处的羚山炮台,即当时应该至少还有5处被不同程度地保留。1996年文物志记载是对1987年的转抄,篇幅所限,文字做了压缩,也没有附图,所以无从看出四处炮台在10年间的变化情况,仍未记录羚羊峡东北出口处的羚山炮台。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对肇庆“林虎炮台”进行了调查与复查,登录了4处,包括端州区龟顶山炮台、郡岗炮台、狮岗炮台和鼎湖区羚羊峡口抗日碉堡。[5]鼎湖区羚羊峡口抗日碉堡于2010年12月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名称调整为羚山炮台。根据历史记载及上述文物志与普查材料,兹将肇庆城区近代“炮台”保存状况整理(表1)。

根据表格,概括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主体炮台遗存尚有保存的,包括龟顶山、郡岗、狮岗和羚山炮台4处。其中单体保存最好的是羚山炮台(图2),炮台及相关附属设施系统保存较好的是狮岗炮台(图3)和郡岗炮台(图4),保存较差的是龟顶山炮台(图5)。此4处都已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文物保护体系。狮岗炮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郡岗派台和羚山炮台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龟顶山炮台保存较差,尚未定级。第二类是主体已经损毁或者不明,尚存部分遗迹,有蓝塘炮台、蕉园岗炮台,此类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如有重要发现,应及时登录,并实施保护。第三类是基本已确认损毁无存的,有龙顶岗炮台和王侯峰炮台。

表1 肇庆城区近代“炮台”的保存现状

图2 羚山炮台

图3 狮岗炮台

图4 郡岗炮台

三、肇庆城区近代“炮台”的遗产价值

图5 龟顶山炮台

肇庆近代“炮台”数量集中、规模宏伟,互为犄角,互相配合,并同古城墙、西江以及周边乡村碉堡碉楼一起构成了肇庆军事防御体系,是肇庆控扼西江、藩屏上下流的突出军事位置的历史延续,是肇庆在近代风云变幻、革命战争中重要地位的体现,虽然保存现状参差不齐,但仍然能够较为完整体现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军事科学信息,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具体包括:

(一)历史价值

这些炮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肇庆据西江咽喉,控制两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朝西江都护府、广州都督府、明清之际两广总督府都曾长期驻节于此地。1916年5月,梁启超和原两广总督岑春煊等人来到肇庆,组建了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护国军军务院,肇庆一时成为倒袁护国的中心。林虎部队正是在这时来到肇庆,李宗仁也是在这里加入林虎部队,从“炒排骨”开始了其叱咤风云的军旅生涯。当时李宗仁下榻的街码头“肇庆旅店”至今仍然保留在天宁南路(图6)。1920年,“林虎炮台”的修筑,林虎是主持策划者,而时为营长的李宗仁是主要的参与实施者。“林虎炮台”是在当时粤桂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修建的,也见证了粤桂战争、桂系内讧和驱桂“讨贼”、援桂统一以及叶挺独立团成立、两广革命根据地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约10年期间,肇庆战乱频仍,各色风流人物如走马灯一样往来于肇庆,除上述护国群英外,还有桂、滇、粤系军阀杨希闵、刘震寰、沈鸿英、陈炯明、叶举、李耀汉等人,以及后来名震中外的蒋介石、邓演达、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蔡廷锴、叶挺等,特别是孙中山于此时还曾三次莅临肇庆。[6]可以说,当时的肇庆可谓畸形繁荣、极一时之盛。同时也应该看到,“炮台”修建是新旧交替的产物,是国家分裂走上统一的历史见证。林虎炮台既有现代化德国克虏伯重炮,也有传统“猪仔炮”,在现代化战争技术手段下,这些防御工事在实战中显得不堪一击,这些炮台建成不到一年,林虎就被迫退回广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广西、广东相继统一,作为粤桂战争军阀内战产物的“林虎炮台”和西江军事重镇肇庆都在国家统一和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迅速失去了昔日的军事地位和作用。粤桂鏖战肇庆之后,人民痛恨战争,数代肇庆人谈“走西军”色变,渴望和平,龙顶岗、狮岗炮台很快被拆毁,龙顶岗且开辟为公园。可以说这些“炮台”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与警示作用。

图6 民国“肇庆旅店”旧址

(二)科学价值

肇庆“林虎炮台”不同程度保留建筑初始的结构、形制、材料和施工工艺。这些建筑遗存包含了丰富的军事和建筑科技信息。比如当时用砖规格同肇庆古城墙南薰门月城遗址所用砖相同,可证清末民国年间,建筑流行使用这类小条砖。灰浆成分与比例可供研究当时之砌筑工艺。早在光绪年间的肇庆古城墙“东窦告示碑”就提到了“红毛泥”,应当是可见到的肇庆城区使用水泥的较早记载,肇庆古城墙考古所见民国前期的城门墩台与城门水闸,都可见水泥批荡,而“林虎炮台”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表明这种西来的材料和技术在当时肇庆已经比较成熟和流行。根据大小炮台暗堡的规格形制、射孔的大小,可以进一步研究当时使用的炮火、机关枪型号、口径,根据炮台相互间关系和距离,可以研究当时所用炮火的射程,火力覆盖范围等。根据高要县志记载,除了在肇庆周边郊区建造炮台工事,林虎还在蚬岗等乡村战略要点建造了大量的炮楼、碉楼,因此,结合炮台、城墙和设在乡村的碉堡、碉楼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当时肇庆的军事部署与防御体系的构筑。而炮台的建造和废弃可做研究近代军阀、军事、革命史研究之资料。

(三)旅游观赏和社会教育价值

肇庆“林虎炮台”全部分布于城市周边山岗,风景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利,可达性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狮岗炮台规模宏伟,保存良好,紧邻七星岩风景名胜区,狮岗还有著名的七星岩古生物化石遗址;[7]羚山炮台位于羚羊峡古道东段出口处,隔江与紫云谷景区和端砚老坑等遗址、马口海战纪念碑相望,炮台保存完好,极具观赏与体验价值;龟顶山位于肇庆城区西江上游大鼎峡,龟顶山周边自然风光优美,龟顶山与南岸的蛇山形成“山舞银蛇”“龟蛇锁西江”景观,“龟顶松荫(龟顶松涛)”还是古肇庆八景之一,同时龟顶山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奉祀真武大帝的玄真观遗址和应元宫遗址以及古道、纤痕、龟顶山炮台,相距不远便是白沙龙母庙和包公文化园[8],而且龟顶山炮台同郡岗炮台直线距离也就1500米左右,也可以作为一个城西历史景观和旅游组团;王侯峰炮台遗址所在位置,可以隔江俯瞰肇庆城区全部,巽峰塔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蕉园岗炮台位于七星岩风景名胜区波海湖旁,紧邻肇庆火车站、轻轨站交通综合体,近年在蕉园岗发现了丰富的3亿多年前海生软体动物化石,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潜在旅游研学价值的遗产点。

四、肇庆城区近代“炮台”的保护与活化

(一)科学规划,分类保护

首先是登录并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将其纳入法律保护体系。目前肇庆城区近代“炮台”已有4处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狮岗炮台201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羚山炮台、郡岗炮台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龟顶山炮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其他几处,应根据历史记载结合实地调研访谈,抓紧抢救挖掘,对残存的遗迹和周边环境加强保护,适当标识,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将其遗址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也可以将“林虎炮台”整体打包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物保护需要,编制保护规划、落实保护经费,实施保护修缮和展示工程。

(二)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及景区规划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在不大的城区密集分布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5A级景区,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遗产是肇庆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城市和景区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资源。

比如羚山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就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了羚羊峡古道,羚山炮台已经成为古道东段的一个参观节点,提升了肇庆的知名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接下来的规划建设中,应当注意保护和利用羚羊峡西南端入口处蓝塘炮台残存的战壕,根据文物志较为详细的记录,进一步调查、发掘、研究炮台的其他遗存、遗址,如果有条件,可以做适当的修复恢复,并结合附近的峡山寺遗址,对岸的龙华寺遗址,一起打造羚羊峡入口处参观游览节点,以资提升周边社区的文化品位,充实羚羊峡古道和端州新城、新东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狮岗炮台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紧邻七星岩5A级景区,炮台附近还有七星岩古生物出土遗址,可以考虑调整狮岗西侧道路,将狮岗纳入七星岩一体规划保护和进行旅游开发,将大大丰富七星岩的文化内涵;蕉园岗炮台则位于星湖西段,西江北路将山岗一分为二,虽然蕉园岗炮台主体已被破坏,仅留有残迹,但近年蕉园岗发现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化石,距今3亿年左右,反映了肇庆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将蕉园岗也一并纳入七星岩景区做统一保护规划,可以尝试将西江北路蕉园岗段改为地下隧道,使蕉园岗在地表重新连为一体,七星岩景区得以向西边延伸,对于炮台遗址保护利用、古生物化石遗址的保护展示和景区、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都将具有积极作用;龟顶山炮台、郡岗炮台所在山岗则应当作为城市或社区文化休闲场所纳入相应规划。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和活化利用

除了结合各个炮台自身及所在位置的资源禀赋规划打造,还可以利用这些炮台打造叶挺独立团国防教育基地,带动周围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肇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叶挺独立团是这些红色资源的一面旗帜。2019年建国70周年时,国庆阅兵式上百旗方阵的首旗是叶挺部队。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正式在肇庆诞生,在此后的革命历程中,这支光荣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挺独立团旧址(阅江楼),肇庆城区“炮台”可以作为叶挺独立团实战练兵场,纳入肇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现在,叶挺独立团练兵场遗址挖掘保护工作进展顺利,例如,羚羊峡口炮台、郡岗炮台、狮岗炮台军事遗址原貌保护的较为完好,具备了以红色教育基地形式开展红色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适合打造铁军红色教育基地。

目前由省到市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南粤古驿道、万里碧道等项目,大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也日渐得到重视,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已经来临,文旅产业将出现报复式发展,进一步调查发掘肇庆近代“炮台”这一遗产资源,做好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充分发挥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五、小结

肇庆城区近代“炮台”是重要的近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数量多,部分保存比较好,见证了肇庆近代乃至中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同很多历史重要人物相联系,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与警示价值,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与保护利用。相信随着这些“炮台”逐步得到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有机更新、发展肇庆文化旅游产业和进行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教育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84.

2.梁赞燊等,宣统高要县志(地理)[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23.

3.梁赞燊等,宣统高要县志(地理)[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787.

4.肇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历史大事记[M].内部资料,1988:116.

5.肇庆文物志编纂委员会,肇庆文物志[M].广东省新闻出版局,1996:94.

6.彭智芳,龚志鎏.广东肇军始末[J].广东文史资料(第十九辑),1965:73-79.

7.李洁之.“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粤军第一师[J].广东文史资料(第四辑),1961:13-46.

8.同[1]:93.

9.黎国庆.肇庆爆城记[J].肇庆文史4.1990(12):104-117.

10.同[3].

11.图2.3.4.5均由肇庆市文广旅游局提供.

猜你喜欢

蕉园炮台羚羊
广州大黄滘炮台考论
梦幻羚羊谷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炮台,战争与和平
滴灌蕉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广西金穗为例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
菲律宾:2015年香蕉业有望全面复苏
漳州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