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向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克己奉公、鞠躬尽瘁
2023-03-28苗智玉
苗智玉
关向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于1925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32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同贺龙元帅一起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途中,曾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为创建和发展晋绥根据地呕心沥血,作出卓越贡献,积劳成疾,1946年在延安病逝。关向应一贯信念坚定、严于律己,勤勉简朴、廉洁奉公,堪称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要做为群众办事的官
关向应认为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做事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带领第一二〇师地方工作团在晋西北地区开展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地方武装。他在安排成立岢岚、岚县动委会工作时提出,只有老百姓动员起来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有老百姓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保卫家乡。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使群众讨厌,不要侵害群众利益,首先和群众搞好关系,然后慢慢去动员教育,使群众觉悟。
有个干部对担任阎锡山政权的县长心存芥蒂,关向应专门找到这个干部做思想工作:“不要以为当县长是做官,以为做官就糟了,国民党是做官,我们是坚持抗战,是为群众办事,人家做官是享太平,求荣华富贵,所以紧急关头就怕死逃之夭夭了,现在是我们挺身而出干的时候,是与老百姓共患难的时候,不干是不对的,干是对的。要大刀阔斧地干,要解除群众痛苦。”
他对被压迫的人民抱有真诚的热爱和由衷的同情。1937年冬,他问一位当县长的同志:“如今的政府,是否还是‘有理无钱莫进来?”不久见到这位县长时,他又问:“旧日农村的老百姓,对催粮要款的狗腿衙役是最害怕,也最痛恨的,县长是否替老百姓除了这一大害?”使这位同志受到了深刻教育,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
绝不损害群众的利益
关向应群众观念强,工作作风细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38年底,部队行动路宿在一个村庄,身边的战士拿了房东的一个瓷盆给他洗脚用,他退回瓷盆并教育这个同志:“这里是游击区,常常受到敌人的烧杀破坏,人家好不容易保存下一个脸盆,如果你给洗了脚,他们就不能用了,还是送回去。”
在晋绥军区医院养病时,附近许多农家种枣树,依靠卖枣来维持一家生计。有一次他路过军区后勤部政治处门口,发现一些过路部队把骡马拴在政治处门口的枣树上,骡马啃食了树皮,他立即走进政治处,严肃批评教育了相关人员,并禁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医院附近部队对周边老百姓很是爱护帮助,可是群众要让他们赔偿损坏了的水桶,部队干部便觉得群众思想落后。关向应听说后,严肃地对他们说:“部队住的吃的都是老百姓的,不用说别的了,单说你们个别同志摘吃老百姓的枣子,算起来怕也不少,只有群众吃亏。我们只能怪帮助群众不够,哪能怪群众落后呢?”
每当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会检查一遍老乡的院子。有一次,部队已经出发很远了,他发现政治部机关在出发前没打扫借用老百姓的房屋,当即命令他们返回打扫干净后再出发。即使遇到作战行动,他也不允许影响群众。在一次反“扫荡”行动中,骑兵夜晚行军踩坏老乡的庄稼,他知道后,严肃批评了部队并派人赔偿了老乡的损失。有部队动员老乡赶牲畜托运粮食,碰巧让他看到了,他便让老乡把粮食卸到司令部,让老乡把牲畜牵回去,然后叫来并批评部队的负责同志,责令部队指战员自己背运粮食。
1940年,第一二〇师司令部驻扎在兴县李家湾时,关向应所住的房屋对面是个磨坊,推磨的声音经常影响到关向应工作和休息,警卫员多次请示将石磨转移到别处去,他坚决反对并耐心地对警卫员讲解群众纪律的重要性。一次警卫员因为老乡在磨坊磨辣椒面被呛得不舒服,和老乡吵起来,他知道后严厉批评警卫员:“你站在院子里还怕呛,人家在房子里,不比你呛得难受么?你应当处处为群众着想,才是一个革命的好军人。”并让警卫员向老乡道歉。老乡深受感动:“国民党军队打人骂人,八路军和和气气。战士错了,首长还叫给咱赔礼。”关向应一有时间就和群众坐在一块儿交谈,倾听他们的事情,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待人谦虚和气、亲切和善,群众把他当成亲人,特别喜欢同他说心里话。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关向应从不端首长架子,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战士。他说:“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大家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要求大家做的事,首先我自己要率先做好。”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送给他一顶帐篷,可他从未一个人享用过,一到宿营总把伤病员、炊事员、饲养员等都叫到帐篷里住,把帐篷挤得满满的。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他保持着同样的作风,据当年在山西兴县见过他的战士回忆,他的穿着和战士一样,都是粗布灰棉衣,和大家同吃小米和黑豆。他身体不好,又经常劳累,身边工作人员很是担心,想方设法地给予他特殊照顾,他却总是拒绝。在一次行军途中,炊事员给他煮了大米饭,他坚决不吃,还说:“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大家吃的是小米,我不应当一个人搞特殊。”最后把饭分给战士一起吃。
部队在兴县驻扎时,关向应住房里只有一铺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挂衣架,他的被子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苏区分配的旧被子,没有枕头,便用灰布包着换洗衣服当作枕头用。虽然当时是战争期间,也是可以通过贸易和战利品获得日常用品,但他从不考虑这些物质的东西。1938年10月,他到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时,抽空举办了婚礼,仪式非常简单,只是在小饭馆里请了一桌客。连结婚盖的被子也是妻子从晋绥前方带回来的,被褥不够还借了招待所的一床棉被。
关向应生病后也一直勤俭节约。组织上为他治病准备的各种物品,他总是亲自过问是否浪费,如果没有得到他的许可,别人不敢给他添置任何一件东西。他常常对身边人讲,要记得生产每一粒米老百姓要流的血汗,要记得党的艰苦生活,处处注意勤俭办事。组织上给他的生活待遇方面,他总感觉费用开销较大,心里不安。他说:“革命是长期的,经济上要处处节省。”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叫身边工作人员查看开支账单,有什么地方浪费,他总是会提出注意。有一次他感觉油吃得多了,便告诉警卫员:“我过去在部队上一天才吃几钱油,以后不能这样用油。”
从不为家人搞特殊化
关向应的父母辛勤劳作供他读书,希望他学有所成,能夠成家立业,但他选择了艰苦而光明的革命道路。1924年冬,赴苏联学习之前,在从上海写给叔父关成顺、关成羽的信件中说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之措辞,形容父母之念儿女之情,至矣尽矣,非侄不能领略斯意,以慰父母之暮年而享天伦之乐;奈何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子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他还告诉弟弟:“你要好好侍奉父母,我已经是不孝顺的人了!”家人一直生活清苦,但他生前从未利用职务为家人谋过私利。
他认为党员干部的家属不能搞特殊化,并以身作则。在晋绥根据地工作期间,贺龙等同志考虑将他的妻子留在师部工作,但他却要求将她分配到地方上去并嘱咐:“师长和我是亲密的战友,他一贯很关心我,听说你要回地方工作,怕你来回路远想给你一匹马,如果他真要给你,你应坚决不要。我是最反对夫贵妻荣的封建思想,你不要有这种特殊,要凭自己能力取得应有待遇。”妻子也做到了,无论工作地点离关向应有多远,无论在白天或黄昏,都是带着一根打狼用的木棍走回师部去看他。关向应也从未骑马去看过她。
在司令部驻地宿舍居住时,他告诫妻子:“住在这里要尊重他们(勤务员和警卫员),你要知道他们内心是不喜欢侍候首长老婆的。早晚洗脸水要自己动手去厨房取,不要等着他们给你送来,不要使唤他们,有些人不注意这些,就遭人家背后议论,我们要注意影响。”他还告诉妻子:“一个革命者不能脱离党、脱离群众。”
关向应工作繁忙,经常很长时间见不到妻子。他们婚后没几天,他就急着赶回前线工作,妻子确实也想同他一起去,他对妻子说:“从感情上讲,我这次很想带你回前方的,但为了你的前途,你需要好好学习。你是党的干部,我不能只把你看成我的妻子。我们只好暂时别离了。”她听后忍着眼泪告别。1939年,他带领部队转战晋察冀边区后,每个月都给妻子写信,妻子后来回忆:“他每个月都有信给我,鼓励我要安心学习和团结好同志,不要有特殊思想。”关向应这对从不搞特殊化的夫妻给部队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留下深刻印象。
巧用自我批评团结同志
关向应具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下属和基层同志犯了错误,他在严肃批评后,总是要检讨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指出督查不到位的地方。1941年,部队在岢岚作战时,一些干部违反了群众纪律,战斗结束后,他在总结会上痛心地指出,有些干部在战斗中违反群众纪律。他引咎自责,使很多到会者感动得落了泪。
他还用自我批评的方式调解过部队的矛盾。有一次在晋绥根据地,两支部队因缴获物资分配问题发生了争执。他将两边部队的负责人请到司令部来谈话,两个负责人以为首长会进行严厉批评,心里都忐忑不安,未料他却带他们观看战地剧社排演的京剧《将相和》,看完后要求他们谈谈观后感,还表示部队最近出现不团结的现象,他作为师政委也要承担责任。这让两人感到非常愧疚,争作自我批评,于是主动化解了矛盾,增进了部队团结。
更值得一提的是,关向应去世后,他的遗产除了在病中日夜陪伴他的两箱书籍以外没有别的财产。他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心里装着人民,人民也时刻怀念他。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