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23-03-28张之秀

党史文汇 2023年2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新闻宣传舆论

张之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工作作了鲜明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为此,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回顾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通过报刊扩大党的政治主张与政策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的里程碑,通过这次改版确立的一些根本原则和重大方针,如明确提出党性原则是党报工作的根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废除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新文风等,对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们今天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党性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创办第一份大型日报──《解放日报》。该报初创时在宣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方面是有成绩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党的政策和中心工作宣传不力。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中边区最困难的时期,为渡过难关,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其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整个链条上的中心环节,该报对此却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没有成为这项重要工作的宣传先锋。其次,版面编排不合理:一版国际、二版远东、三版国内、四版本地(延安)。这就让国际新闻唱了主角,而党的工作、重要政策和边区新闻却沦为配角,与发动群众干革命的实际需要发生脱节。再次,组织性、纪律性不强,一些重大问题不及时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就擅自表态,有自由主义倾向。毛泽东对此极为重视,批评其没有充分坚持党性原则,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并进一步指出《解放日报》的这个问题是当时根据地新闻宣传战线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并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刊载改版社论《致读者》,深刻检讨了创刊以来的工作,表示其要成为党的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坚决贯彻坚强的党性。新闻工作者必须与党的中心工作和政策方针紧密相连,成为一切号召的尖兵和倡导者。改版后的版面调整很大:一版是抗日根据地要闻,二版是边区和国内消息,三版是国际新闻,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内容上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出台《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要求西北局机关每月制定《解放日报》关于边区问题的宣传计划、派专员出席报社的编辑部会议;各分区党委及县委宣传部部长均担任《解放日报》通讯员,定期向其投稿;组织同级党政干部及党外人士写稿,发展通讯员,反映党报在群众中的影响和意见等。改版后,“全党办报”的模式得以确立,党委对报刊的领导作用明显增强。

党性原则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本质和特性,是其阶级性的最集中体现,亦是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鲜明主线。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提醒新闻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坚决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党的新闻媒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放日报》的业务骨干不少是从国外和国统区奔赴延安新闻一线的,有些人将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办报作风也带了进来,严重影响了党的政策的宣传。该报编委会分析了编辑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要求全体记者、通讯员联系个人实际展开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公仆意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社长博古撰文指出:“我们党报的记者通讯员是党和人民这个大集体的公仆,要以小学生的态度,虚心请教的精神去接近群众,我们不是无冕之王,要做一个新闻战士,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总编辑陆定一嘱咐新闻工作者不能做“报阀”:“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是群众的报纸,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情绪,是党决定政策的依据,群众的意见,群众的行动是考验我们政策与工作的标尺。”该报改版之初,正值党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在“到群众中去,到实际中去”的口号下,记者们打起背包带上稿纸和墨水,深入基层采访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诉求,记载他们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记者田芳和劳动模范刘玉厚共同劳动了20多天,她采写的通讯《劳动人民的旗帜》《刘玉厚的光辉》,生动反映了这位劳动英雄的崇高精神面貌和英雄事迹。她还专题调研移民问题,对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提醒新闻工作者常怀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笔头、镜头、话筒对准基层,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呼声,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弘扬优良文风

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是改版时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当时栏目内容贫乏枯燥,用词用语文白夹杂、晦涩难懂,群众普遍反映“接不下”(即讀不懂)。对此,毛泽东提出尖锐批评:“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该报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题材上减少干巴枯燥的新闻战报,充实鲜活生动的战地通讯,还增加整顿“三风”、开展春耕、庆祝节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次,使用群众语言撰写新闻通讯,推动语言通俗化、大众化,使识字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记者们深入基层,住在群众家,学习群众语言,帮助群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与群众打成一片。先后见刊的《农村夜话》《问稼于农民》等一系列通讯通俗易懂,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群众欢迎。再次,创新新闻报道角度,从正反两面报道。如刊发《一样荒灾 两个世界》《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等,报道国统区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并适时发表《丰衣足食话中秋》《人民政权卸下了庄户人家的苦》等反映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大生产运动中欢乐景象的新闻和通讯,宣传效果很好。

保持和弘扬优良文风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不是小事”“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新闻宣传如果言之无物、穿靴戴帽,充满八股腔调,不仅会招致人民的反感,而且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提醒新闻工作者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摒弃居高临下的口吻,丢掉教育宣传的架势,多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引导他们,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整风学习中,《解放日报》编委会发现新闻工作者中存在一些模糊观点,其中不乏对新闻本源的错误认识,这也是其曾出现新闻失实的思想归因。总编辑陆定一对此明确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虽然“新闻归根结底具有政治性”,但如果将事实与其政治性的关系颠倒过来,就会给“造谣、曲解、吹牛等等开了大门”。只有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

该报编委会要求记者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认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深刻观察问题,具有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编辑部加强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先后发表《宣传唯物论》《党与党报》 《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社论,从唯物论的高度批判了资产阶级和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论,并对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原则、方法等根本问题进行了勇敢探索和科学论证。这些文章对于帮助新闻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起到很大作用,不仅有效指导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根据地政权建设过程中的新闻舆论工作,而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舆论工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高度契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思想,是基于长期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主动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情境与发展愿景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党的新聞舆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指导。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提醒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新闻宣传实践,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侵蚀,筑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防线,更好地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任务。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新闻宣传舆论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