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2023-03-28董嘉琪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合小学语文

【摘要】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让教师意识到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引入极具民族特色的锣鼓文化,能够有效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活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打破锣鼓文化与语文课程的界限,促进课堂学习活动的优化,以助力锣鼓文化和语文课堂的融合。

【关键词】锣鼓文化;小学语文;融合

作者简介:董嘉琪(1995—),女,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文字与文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使语文课程教学成为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动打破锣鼓文化等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之间的界限,能够活化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能力。然而,从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少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渗透锣鼓文化,甚至不重视锣鼓文化的渗透,以致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对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锣鼓文化,积极寻找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推动锣鼓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

一、巧用锣鼓文化,设计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中通常占据着引领地位,导入的形式和内容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态度和情绪[1]。然而,在传统模式下,部分教师往往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教材上的语文知识,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而利用丰富的锣鼓知识、动听的锣鼓乐曲,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前,教师便可以借助锣鼓元素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做好教学衔接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運用锣鼓知识,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依据,但是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包含的内容十分有限[2]。教师倘若只是简单地以教材为基础,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则难以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主动地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索。而利用锣鼓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内容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引入锣鼓知识,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

以《开国大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利用锣鼓的相关资料,带领学生走进新课,让学生产生对开国大典盛况的好奇心。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锣鼓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你对这种乐器有哪些了解?”的问题,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积累的锣鼓知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地为学生介绍锣鼓的特点、用途、发展起源、节奏类型等,以便学生透过乐器的表象,感受锣鼓带有的民族气息和文化内涵。最后,教师进行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目光放在新课上,积极地在课文中寻找锣鼓的身影:“锣鼓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演奏特点使其成为许多重大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锣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们想知道吗?”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引入锣鼓的图片、文字资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的语文知识。

(二)应用锣鼓乐曲,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传统模式下,部分教师仅仅采用言语交流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期望学生通过教师的话语,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然而,采用这种枯燥的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动力。而借助用锣鼓演奏的乐曲,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听觉感受,让学生对与乐曲有关的内容迅速产生学习的欲望。对此,语文教师不妨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乐曲,促进导入环节的优化,以便学生在阵阵锣鼓声的伴奏下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并初步形成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整体印象。

例如,在《出塞》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锣鼓乐曲进行课堂导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说道:“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学习古诗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场景和所处的社会风貌。在多种类型的古诗中,边塞诗呈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以及艰苦的边塞征战生活……”学生通过教师的话语,对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有了整体的感知。随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用锣鼓演奏的乐曲,并对学生提出“想象乐曲中呈现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等问题,为学生后续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显而易见,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锣鼓乐曲,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将目光聚焦在语文课堂上,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

二、巧用锣鼓文化,活化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整个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当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无趣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排斥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等情况,进而影响后续学习。对此,教师不妨借助锣鼓文化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或设计游戏化的学习活动,以便活化学习过程,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一)打破学科界限,加深学生感知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知识的传递仅限于某一门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无形之中竖起了壁垒,这难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3]。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学科的融合,成为许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方向。由于音乐与文字都是传递情感、描述情境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引入音乐元素,不仅能促进学科融合,而且能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效果。在将锣鼓文化融入语文学科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演奏锣鼓的机会,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塞下曲》这首古诗时,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用锣鼓表现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赏析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中描写的塞外风景,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的诗人的英雄气概。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演奏场景,感受锣鼓营造的热烈、紧张气氛。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锣鼓,引导学生模仿视频中的演奏,应用锣鼓演绎古诗中的情境,以便学生通过自主演奏的方式,深入感知古诗中流露出的豪放之情。

教师为学生准备锣鼓这种乐器,并组织学生开展演奏活动,能够有效转变学生赏析古诗的方式,让学生立足音乐的视角,对古诗中的情感、意境等进行精准感知,从而在打破学科界限的同时提高古诗鉴赏教学的质量。

(二)引入趣味游戏,提升学生兴趣

在促进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时,部分教师会出现融合得过于生硬的情况,以致学生难以在语文课堂上接受“锣鼓”的存在。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当学习活动与游戏相关时,大多数学生会无意识地将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上,自主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所以,在将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进行融合时,教师有必要提高对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利用锣鼓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游戏活动,以便让锣鼓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在玩乐中欣然接受“锣鼓”。

例如,“击鼓传花”是有效促进锣鼓文化与语文课程融合的游戏活动。在《夏天里的成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锣鼓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的趣味游戏。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为后续游戏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介绍游戏活动的玩法:一名学生手中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花;游戏开始后,教师背对学生击鼓;当鼓声停止时,花在哪名学生的手上,哪名学生就要说出荧屏上显示的汉字读音和含义;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继续背对学生击鼓,并更换荧屏上显示的汉字,进行下一轮的游戏。在学生清楚了游戏的规则后,教师在荧屏上依次展示“蕾”“苔”“藓”等生字,并利用锣鼓完成游戏活动任务,促使学生在反复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蕾”“苔”“蘚”等生字的印象。

趣味游戏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动、有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游戏中的各种元素,提升学习兴趣,主动地亲近锣鼓,从而在无形之中促进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三、巧用锣鼓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让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性。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平台[4]。而锣鼓本身能够成为学生开展口语交流活动和写作活动的重要素材。对此,教师可以锣鼓为对象设计相应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借助锣鼓文化,提高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如果一味地组织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将难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让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将锣鼓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后,教师可以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对锣鼓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组织学生参与“讲历史故事”的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锣鼓类型,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以便在讨论交流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自主收集与锣鼓有关的历史故事”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进行收集。如有的学生收集了与“陆家锣鼓”有关的历史故事,有的学生则收集了与“齐天圣鼓”有关的历史故事。在完成信息的收集后,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历史故事。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将自己收集到的历史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促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中了解更多与锣鼓有关的历史故事。

教师以锣鼓为对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并鼓励学生展开交流互动,能够让学生拥有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二)利用锣鼓文化,开展写作练习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开展写作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用文字对客观事物进行详细的描写,是许多教师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不妨以“锣鼓”为题,为学生设计写作练习的任务,让学生用文字对锣鼓的外形特点、文化底蕴等进行描写,并表达自己对锣鼓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互评互赏活动,以便学生在品味他人的语言的过程中,汲取更多写作方面的养分,不断提升写作素养。

例如,在学生开始进行写作练习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你对锣鼓有什么了解?”“你与锣鼓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你对锣鼓的感情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走进锣鼓的世界。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锣鼓,组织学生对锣鼓进行观察,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更客观地描述锣鼓的外形。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锣鼓,感受锣鼓带有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气息。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写作练习活动,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写锣鼓,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在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参与互评活动,以便学生通过他人的文字学习更多的写作手法,积累更多描写锣鼓的语言素材。

以锣鼓为内容开展写作练习,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还能让学生在真情流露中更加热爱锣鼓,体会锣鼓文化的内涵。

结语

总而言之,将锣鼓文化与语文课堂进行融合,能够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底蕴、魅力。所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让课堂变得绚丽多彩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梁宗.激活童心 放飞童真: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20(09):45-46.

[2]黄锦梅.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知识文库,2020(15):44-45.

[3]牛安生.探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9-180.

[4]张荣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2):46-47.

猜你喜欢

融合小学语文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