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个访问陕北苏区的外国记者:斯诺

2023-03-28王成至

儿童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宋庆龄红星

文/王成至

人物名片

埃德加·斯诺(1905—1972),20 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1941 年间在中国从事新闻和教育工作。1931 年在上海结识宋庆龄,在其影响下理解、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1936 年经宋庆龄推荐成为第一个访问陕北苏区的外国记者,据此经历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首次将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传播到了全世界。全面抗战时期协助宋庆龄创建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前身),积极为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争取国际援助。冷战期间因受美国反共势力迫害移居瑞士。1960、1964 和1970 年三度访问新中国,与中国领导人携手在中美人民之间架起理解之桥,为20 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独特贡献。

1937 年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的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赠宋庆龄《红星照耀中国》的扉页

1938 年复社版《西行漫记》扉页

《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纪实文学作品,主要基于斯诺1936 年7 月至10 月在陕北苏区的采访写成。该书介绍了中国革命的背景;毛泽东等一批领袖人物、红军将领、普通战士的革命道路;中共的抗战主张与策略;红军长征;陕北苏区的生活等。该书于1937 年10 月由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中译本于次年2月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由复社出版,为躲开审查,使用了《西行漫记》这个没有政治色彩的书名。书一出版,斯诺首先赠予宋庆龄,在扉页上题写:“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庆龄同志,你是中国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书中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斯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一个小康之家,曾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就读。1928 年,他旅行到上海时,被美国人在租界办的报刊聘为记者,从而有机会到中国各地采访,广泛了解社会各个阶层。斯诺亲眼见证了当时中国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境遇,内心朴实的正义感被激发起来。他利用手中记者的笔,曝光国民党统治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对列强在租界横行霸道进行揭批。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他把自己掌握的日军进攻计划通知了上海闸北火车站站长,帮助中国人避免了损失。1931 年9 月的一天,斯诺在上海静安寺路的巧克力店对宋庆龄进行了采访,宋庆龄跌宕起伏的革命经历、高瞻远瞩的思想见识深深吸引了斯诺。此后,他经常登门求教。宋庆龄告诉他,中国要想不被列强瓜分,就必须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阶级摆脱受奴役的境地,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个艰巨任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完成。

斯诺拍摄的红军机枪班战士

20 世纪30 年代斯诺赠予宋庆龄的签名照

1938 年宋庆龄与斯诺在香港商讨工合运动事宜

斯诺初到中国的时候,听信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对共产党怀有很大偏见。但是在宋庆龄、鲁迅等中国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斯诺的成见一步步消除。在中共北平市委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中,执教于燕京大学的斯诺和他的妻子海伦,为运动出谋划策,利用国外媒体的人脉关系为运动做宣传,保护和营救遭到迫害的学生和党员,在此过程中,斯诺对中共的亲和感进一步加强。1936 年4 月下旬,斯诺从北平赶往上海拜会宋庆龄,请求她为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提供帮助。

说来也巧,中共中央也请宋庆龄推荐一名客观公正的外国记者去苏区采访,向中外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央还希望她推荐一名医生给红军指战员看病。于是宋庆龄向中央推荐了斯诺以及在上海行医的美籍黎巴嫩人马海德。

在北平、上海、西安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张学良的东北军,以及宋庆龄本人共同努力下,通过秘密交通线,在经历了穿越无人区、被白匪(民团)尾随等惊险插曲后,斯诺和马海德于1936年 7 月 13 日下午,胜利抵达陕北苏区临时首府志丹县,受到了中央领导班子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在随后四个月的采访中,斯诺记录了十几本笔记、拍摄了三十卷胶卷,而在撤离时,他的行李包却被误卸在驻有南京宪兵的咸阳!斯诺一夜没有合眼,赶在第二天一早蒋介石突临西安、全城戒严前,找回了这批珍贵的资料。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只字未提宋庆龄为陕北之行提供帮助,是为了不暴露她与苏区的关系,以免她遭到反动派的报复。然而,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黑暗岁月,《红星照耀中国》使海内外的爱国者们从红军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希望,使国际上的反法西斯人士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亚洲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潜在能量,纷纷起来支援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这恰恰是斯诺给宋庆龄献上的一份最宝贵的谢礼。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宋庆龄红星
红星照耀的中国力量
——再读《西行漫记》有感
我的西行漫记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宋庆龄,三城记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宋庆龄
闪闪的《红星》
西行漫记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