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双减”重实效 多元育人再升级

2023-03-28张丽娟

辽宁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减学科作业

张丽娟

(沈阳市盛京小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我校在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优化创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作业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为抓手,做足课程课堂内涵“加法”,做实教学负担“减法”,为全体师生个体生命舒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减量增质,构建“快乐作业”管理体系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构建“快乐作业”体系,提升作业魅力,呈现作业减量增质功能。“快乐作业”以塑造优良品格为核心,以学科资源库及学科素养清单为保障,优化“双减”实施路径,助力“双减”落地。

(一)丰富作业样态,坚持“五育并举”

“快乐作业”由启智、创新、实践、合作、修身五个板块组成(见下页表1)。学校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增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设定无书面作业日,减少作业量的压力;知识型作业面批面改,减轻作业质的压力;丰富作业类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表1 “快乐作业”管理体系

结合新课程要求,我们积极筹划,编制学科素养清单,助力学生明确学期作业目标,让非书面类作业自我评价有章可循。同时,设计适合寒暑假、节日的作业,拓展作业外延:融合劳动、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的“居家”主题实践类作业,打破学科和年级界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设好资源库,让“快乐”有保障

学校结合课程安排,为学生印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错题本,让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还在校园内建设“智慧直通车”资源库,让学生的快乐学习有保障。学校的资源库由教学领导带领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共同积累创作完成,以PPT和微课的形式,呈现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难点试题及知识点的分析讲解,既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又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延迟指导。

(三)科学统筹实施,完善管理体系

我校多次组织教学研讨,各教学领导、各学科各年级组长通力合作,优化“精准设计教学任务,精简课堂环节,提升训练的精度”方案,确定了“教—学—练—评”一体化设计,实现课堂与课外学习的融通和整合,指向知识巩固积累的作业,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校从规划作业设计入手,从作业的周期对作业的类型和内容等进行了探索,把作业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学期作业。围绕学科知识与能力,各学科设计学期作业(或跨学期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持续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二是单元作业。立足单元整体,统筹设计单元作业框架和单元作业目标,通过一致性、延伸性比较强的单元作业的设计,打通单元学习进程。在确立单元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从明确任务到积累内化,再到转化输出的认知进阶过程。

三是课时作业。根据每一课时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时作业,课时作业既要切合课时目标,也要兼顾单元作业框架和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框架中的内容在课时作业中要具体体现。

(四)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习潜能

对于作业的评价方式,我校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在常规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成长赋能。一是态度型评价,各班设立“一日表扬榜”,对处于不同层面能够认真、按时、圆满完成对应层面作业的学生予以表扬。二是增值型评价,各班设立“每周进步星”,对勇于挑战高于自己层面的学生予以表扬。三是开放型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评”,树立身边榜样,帮助、激励学生实现从“不会”到“学会”,再到“想学”,最后实现“多学”的美好心愿。

二、拓宽渠道,构建丰富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任务,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传统文化立品,现代文化树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学生喜欢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融合。

(一)落实三级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特色课程分为润德、启智、健体、赏美、生活五大课程集群,每一课程集群指向五育的某一方面,课程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交叉融合,体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每一课程集群内含有基础性学科课程和融合性活动课程,基础性学科课程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国家标准,是筑牢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根基。融合性活动课程包括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课程化的学校活动,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的地域性、文化性、校本性特点,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质和教育主张,打通五育之间、学科之间、课程类型之间的壁垒,融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呈现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聚焦课后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结合“双减”政策,为切实满足学生成长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普惠性课后服务工作。

1.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们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是在普惠性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的,每周5 天,每天4:30~5:30,个性化课程由班本课程、社团课程等组成。班本课程多为学科拓展课程,如巧算妙解、思维训练、趣味阅读、文学积累、数学游戏等内容。社团课程包括艺术、体育、文学、科学实践等门类,如街舞、围棋、武术、跆拳道、啦啦操、球类等。这些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每学期自愿选择进行拓展学习,也可定期调整,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施三级管理,体现服务功能

我校课程均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同一门类课程,不同年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同时兼顾设备场地的合理运用,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化。大力推行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全覆盖、“年级管理”显特色、“校级管理”重督查,从而保证课程有效实施。课程从统筹分配到管理评价无不体现出精细的巧思。

3.严格考核评价,确保专业水平

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力军,也是课后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解决校内教师专业不足问题,我们积极引入校外专业人员参加学校课后个性化服务。在教师选拔上,我们严格要求,关注入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按照标准引入专业教师和团队,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课程水平,也确保课后服务项目高水平、高质量。

4.建构假期托管,解决看护难题

满足广大家长需求,在双假来临之际,我们还为学生开展了特色的假期托管服务。在全面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组成了以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为主力的假期托管服务团队,遵循“规范管理、自愿参加、安全第一、五育并举”的原则开展工作。结合实际和需要,我们以“托管学习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服务。学校向有需求的学生开放教室和场馆,如心理沙盘教室、美术教室、合唱教室、科学教室、图书馆、舞蹈教室、操场等资源设施。同时,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兴趣为指向。我们还做好贴心管理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值班领导教师做好详尽的托管服务记录,细致了解学生情况,做好消毒通风等防疫工作。食堂将确保食品安全,制定健康食谱,做到营养均衡。学校也将在托管期间安排教师维护路队纪律,亲手把学生交给家长,为学生打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开展综合联动,夯实课程实施

学校充分利用区位地理和文化背景优势,先后与沈阳造币厂、沈阳故宫博物院、胡魁章笔庄、陆军讲武堂等单位合作,研发课程资源、开展课程建设,力求课程环境场景化,确保活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我们研发的《盛京揽胜》特色校本课程,就是以盛京古城文化为依托,以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为背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逐层递进,让学生了解家乡沈阳的风土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著名老字号企业,让学生通过识家乡、知家乡而爱家乡,增强传承意识,树立家国情怀。

三、铸魂提能,向有效课堂要效益

我们加大力度、助推深度教研,通过精心研磨课堂教学,团队互助合作、主题式项目化研究等多种方式,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实施”三课联动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基本样态,努力打造专业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双减”任务深入落实。

(一)聚焦新课标落实,校准教学航标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认真学习新方案、新课标,把握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是当下每一位教师学习与研究的重中之重。

学校及时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方案,分学科学习课程标准,并邀请资深教研员到校进行新课标解读,指导依据新课标理念开展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同时,在年组、学科组开展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的学习展示活动,各年组、学科组教师经过深入研读课标内容、深入挖掘教学中落实课标的具体实践,共同汇报学习新课标的结果,在理论层面有了很大提高,提升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践行课程理念的意识。

(二)以有效课堂筑基,促进质量提升

在以往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我校继续以“有效教学促质量提升”为主题,深入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讨论与个人教学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先由学科组、各年组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及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整体架构,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达成教学共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展示,课后研讨评议,修改教学设计,形成可借鉴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明晰目标,落实“双减”,对如何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设计学科作业等内容进行探讨。

(三)做新教师催化剂,专项训练能力

学校采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组建了名师团队,采取结对子、深指导、月总结、季汇报的工作流程,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在集团内部聘请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轮值导师,定期为青年教师介绍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与专业成长经历,让青年教师受益颇丰。学校领导从教育理念、职业目标、教育常规、师德要求、“双减”任务等多个角度开展系列培训,解读日常工作任务与学校要求,指导青年教师努力成为“有德、有志、有心、有爱”的“四有”教师,使其能在教育的旅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四)主题式项目化教研,开启组织新模式

结合“双减”工作,我们在日常的教研组织形式上采用主题式项目化,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同伴相互帮助,围绕学科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成长关键点等问题,专项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在思与行中达成共识,这种做法不仅契合实际、切合学情,解决问题更加高效,同时也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例如,结合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校开启了“一年级适应性课程”的项目化研究,一年级教师全员参与,多学科联动,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学习生活”为主旨,以“激发学生兴趣、减缓入学焦虑”为目标,最终确立了“数学魔法探秘”“绘本大行动”“萌娃爱运动”“科学魔法屋”“小学童学礼仪”“心理破冰课”“色彩王国真奇妙”“舞动的精灵”等五大类十一门课程。大家分头行动,从制定计划到设计教案再到制作课件,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行动中碰撞,在思辨中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聚焦学习过程之本,促进自学能力提升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往的课堂更多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双减”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如何学。关注学习过程本身,促进课堂从教走向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基于情景和问题进行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改革,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解构知识链条,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通过重构应用场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科学的学习和培训,启发教师关注学习本身,在3~6年级增设了学科知识整理课、错题分析指导课、为全校学生印制了错题本,在班级组织了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学生从被动牵引学习走向主动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双减学科作业
【学科新书导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作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