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双师资源共建共享助推区域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3-27朱若岭贾东明宋振源
朱若岭 贾东明 宋振源
摘 要: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作为高质量人才培育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双师师资在数量、能力、分布及人员流动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到教学的有效开展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为此,通过区域校企、校校深度融合,建立双师资源共享智慧平台,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优质师资共建共享,企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
关键词:优质双师 共建共享 汽车产业群 高质量发展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ic,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industrial clusters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problems in the quantity, 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personnel flow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which affect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erefore,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schools, establishing double teacher resource sharing intelligent platform and implementing the dyna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can realize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es regional industry better.
Key words:high quality double teacher,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group,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1 引言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的着力点。汽车作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动力[1]。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塑造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必经之路,发展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集群已成为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也是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三个典型特征:岗位需要面向汽车全产业链,适应从“链”到“圈”,能力素质软硬兼备;适应“软件”重新定义汽车“变革”,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产业剧烈动荡所带来的职业、岗位的变革[2]。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对产业工人的综合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各领域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创新性。为适应区域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技能、知识型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职双师师资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等现状,影响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实践能力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区域汽车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供给,这也阻碍了新时代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作用。因此,探究优质双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区域高校、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群“双师型”队伍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它关系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否在未来社会模式中求得发展。而教育教学的灵魂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师资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对接区域汽车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设置的双高建设汽车专业群,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既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体系,又需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校的实训实践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校结合企业,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鉴于目前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的高集中性、高广度性和前沿性等特点,专业实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现状看来,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突出瓶颈。
2.1 高素质技能型教师欠缺
汽車产业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双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实现传统汽车行业与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由原来的中专、技校升格或者由高等专科学校、夜大和成人高校改制而来的[3]。原来的师资也顺应成为了当今高职的教学队伍,部分实训老师由专职老师兼任,致使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足;其次,高职教师大多数是留校或者从普通高校而来,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一线的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再者,在万物网联的信息时代背景下,5G+技术,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和共享出行理念,传统的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无人化、共享化”方向变革。这些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需求的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挑战,而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师资情况,对于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技能精湛的高水平、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明显不足。
2.2 双师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应达到专业教师的70%[4]。但基于目前的师资结构和国家高职扩招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更加显得不足,双师教师的数量根本达不到1:14的师生比要求。这就会致使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名实训教师要指导几十名学生,或者理论教师兼职实训教师,本应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课堂演变成了观摩、自主学习,实训的教学秩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迫使学校对传统的师资培养体系及模式进行改革。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尤其公办院校往往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重视理论教学;在实训实践教学方面,实训师资一般作为教辅人员,在进修、待遇和职称等方面相比专任教师不占优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属于新兴行业,在技术水平、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岗位因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缺乏吸引力,校企的薪资差很难从知名高校或企业引进优秀的人才,而在岗的实训教师则思想波动,转岗频繁,实训教师队伍得不到高素质人员的补充,影响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2.3 专业群与产业群融合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实现资源的流动互补,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和自我创造价值,从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集群高度融合,将企业和职场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现代学徒制实现途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融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通过《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0家以上,力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日益增长的区域汽车新业态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和培养。
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和区域的产业群融合不足,双师资源分布与需求失衡,人才匮乏和积压浪费现象并存。一是行业结构上,市场主体的企业、科研单位聚集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引领科技发展,掌握先进工艺和技术,因行业限制不能为高校所用;二是区域分布上,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区域,高职院校财政投入大,福利待遇好,吸引大批高技术优质教师流入,而欠发达地区的院校优质教师短缺,不同区域师资分布严重不均衡;三是用人制度上,优质型双师教师不能互补。不同院校的特色专业、重点学科不同,各有优势,却因“单位人”制度将双师的成长、晋升和单位捆绑,优秀的专业人才只能局限于校内,高校间不能实现资源互补。
3 优质双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举措
3.1 制定共建共享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共享
随着国家对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等的改革,高校、企业也有了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充分发挥共享优势,实现人尽其才,就需要制定共享激励机制,基于现有师资编制和资源归属,出台共享师资的相关配套福利保障体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共享的人事诚信档案库,为企业和高校对人才的流动、薪酬福利和综合考评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管理。教育信息化技术从流程上简化了人才流动的审批,对共享师资的绩效管理和职称晋升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企业专家勇于参与共建、共享。
3.2 建立“双师”名师工作室,增强岗位服务实践职能
通过设立特岗、采取特聘、特邀等形式,聘请行业企业学有所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承担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通过企业的参与,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方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建立“双师”名师工作室,以点带面,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6],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通过产业学院,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学赛证研创训”六位一体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增强学校的技术技能积累。结合实际岗位工作任务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大师的引领和指导,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绝技绝活传承、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3.3 建立共享双师资源信息化智慧平台
建立共享双师资源信息化智慧平台是双师教师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个人和学校双向选择、实现师资共享的重要平台。共享双师资源信息化智慧平台包括双师教师入库、职称能力认证、资源与需求发布、教学评价、第三方监管等系统。通过共享智慧平台,有效整合跨行业、跨区域和高校间的优秀实训教师、企业专家等稀缺资源,建立优秀师资数据库,将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师、专家资源与高校需求全部打通,建立双师共建共享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共享双师资源信息化智慧平台的建立,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和实训教师需求,尋求优秀的实训教师或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来提升本校实训师资的能力,不仅能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师资不足、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节约培训和人力成本,还能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市场需求,让学生掌握先进工艺和技术。
3.4 区域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双师培育共同体
校企双师培育共同体是继校企合作、产业学院进行深度融合的体系。该体系基于知识和技术共同开发和共享为底层支撑,是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和高校增智的关键引擎,使高职教育与生产服务精准对接,联合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实践的技术型专家是关键。通过校企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学生等搭建校企共创共研平台、联合攻关小组,将高职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优势进行对接和整合,就企业生产难点、产品技术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问题等进行联合攻关,在协同中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提高汽车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在参与企业攻关过程总,培养了高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案例,打造校企“双赢”的局面。在校企双师培育共同体系中,基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色,将汽车产业群和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群对接,注重对教育、产业、人才、创新等有机融合,校企双岗双责,实现双师师资的专业化培育。
3.5 双师评价管控机制,实现动态调整
共享双师资源的目标是为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高校引入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因此,为保障共享双师师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运作,需要政府牵头,教育部门、高校、企业、双师教师代表等组成共享双师教师教学管评委员会,专门对共享双师教师进行管理和服务。通过管评委员会,对共享双师师资智慧平台进行日常管理,严控双师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质量监管,实行多方位、多层次评价方式,根据最终教学效果对双师教师进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沉淀优质的双师资源,推动高职双师教师队伍的改革与发展,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享双师师资模式健康、良好的运行和发展,用有限的师资资源培养更多符合区域汽车高质量发展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产业集群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优秀的双师师资。通过对区域优质双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区域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双师资源,构建校企双师培育共同体,通过建立共享双师资源信息化智慧平台,引入教学管评委员会,加强教学监管,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保障共享师资有序、健康、良好的發展。优质双师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领域内的有志之士、优秀人才互融互通,培养更多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区域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编号:SKL-2022-2351);2022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22-YBXM-024);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2-ZZJH-370)。
参考文献:
[1]欧阳劲志,赵玉华.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河南省智能汽车产业——对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建议[J].决策探索,2017,(04):42-44.
[2]基于产业行业的汽车专业群建设设想[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1):115-118.
[3]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李立勇,郭萍.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03):91-93.
[5]冷鸿彬,顾丹,罗森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2,(07):123-125.
[6]习璐,罗联合,张雪妮,吴珊.“双高计划”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汽车,2020,(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