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石油论文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2023-03-27袁森白懿
袁森 白懿
摘 要:本文以英汉语言对比和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选取英汉石油论文为语料,阐释了语法衔接手段在英汉石油论文中的适用性,尝试创建统计模式,并探索该特征及运用趋势,最后实例分析,指出了英汉石油论文中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性。
关键词:英汉对比;石油论文语篇;语法衔接手段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18
0 引言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语篇连贯一直是翻译研究与实践的重头戏。Halliday &Hasan (1976)首次提出衔接理论,将非结构性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此后,张德禄、刘汝山(2003)认为衔接是语篇的不同成分和部分之间比较具体的语义联系;既由形式特征来表达,也由外指衔接机制表达,还是由语篇成分之间的空缺来表达,并将呼吁语篇连贯的诸因素应用于外语翻译等实践中,建立语篇连贯分析的理论模式和工具。然而,石油论文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仍较为欠缺,如:王尹(2019)从衔接理论入手分析能源报告类文本汉译策略;徐聪(2017)从语篇衔接出发分析科技文体插入语的译法,均未涉及对比研究。
1 语篇衔接理论
衔接是语篇中某一内容或词汇的语义需要依靠其他的词汇或语法成分进行替代或解释的一种语义关系(Halliday& Hasan,1976),可分为五种谋篇衔接机制:指代、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朱永生(2001)构建了较系统的研究架构图,语篇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语法衔接手段从属于微观非结构性特征类。
2 语法衔接手段在石油论文语篇中的对比分析
2.1 数据对比分析
选用《中国知网》和Onepetro数据库中关于石油工程的中英论文各约3.5万字,试图解决:
(1)哪种语言使用语法衔接手段的频率更高?
(2)哪些语法衔接手段的出现频率最高或最低?
(3)语法衔接手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计算模式为:语篇中所涉及的语法衔接手段的字数除以总字数,换算成百分比。结果如下。
2.2 文本分析
2.2.1 照应
语言中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自身获得,它们所照应的对象在自身之外(Halliday& Hasan,1976)。
英文照应占比26.39%,远高于中文0.46%(表2)。英文指示和人称照应占比均超过12%(图1),而中文使用三种照应手段占比均低于0.3%。
(1)指示照应。英语常用“this, that, here”等詞;中文用“这个,这里,那里”等指示代词、限定词和冠词表明上下文的照应关系(朱永生等,2001:20)。
例1:Three rock type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Carthage limestone, Indiana limestone and hydrostone. The parameters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were the pressurization rate, in-situ stresse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rilled wellbore(Omar Akash 2021).
例1“this”指示 “experiment”,行文精炼通畅,而中文指示照应占比几乎为0。中英指示照应的使用差异值得石油论文写作和翻译参考。
(2)人称照应。英语用“you, we, he”等,中文用“你 、她”等人称代词体现的人际角色关系(朱永生等,2001:28)。
例2:El Rabaa (1989) conducted 22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horizontal perforated cased wellbores.He foun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perforation tunnel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itiation of fractures near wellbore. (L.A. Behrmann etc., 1991:608–615.)
例3: 一些石油开采企业对于新型采油技术的应用并不是非常重视,还是沿用现有开采技术去开采石油,他们觉得这样的开采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日常的生产需求(郑艳梅, 2021:154)。
例2用“he”照应前文“El Rabaa”,使读者快速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例3用“他们”照应“一些石油开采企业”,扫除读者理解障碍,符合以表达句意为核心的分散句式结构的中文特点。
(3)比较照应。英文用“same, identical”等;中文用“相似、相同”等比较事物异同的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级所表示的照应关系(朱永生等,2001:21)。石油论文几乎不使用比较照应(图1)。
2.2.2 替代
替代是指用替代形式取代上文中出现的某些语言(朱永生,2001:39),这避免了前后语义内容的重复,也使结构紧凑简洁。
(1)名词性替代。英语用“one,ones,the same”;中文以“的、者”替代等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朱永生,2001:47)。中文名词性替代比英文占比高1.24%(图2)。
例4: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aliper logs, all the devices require that the tubing be pulled before running the survey, since most ones are designed to inspect casing rather than tubing, and all are large-diameter tools (Richard M. Bateman, 2014).
例5: 具體而言,在求出地层岩石总硬度、钻井液柱和地层压力间的压差、钻时、井深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程度、岩屑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系数等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中,前者主要进行泥页岩地层压力预测,且测算过程和结果主要受到岩性及钻井参数较大影响(王方彬,2022:122)。
例4运用“ones”替代“devices except caliper logs”,增加了语言简洁度和句子关联度。例5采用“前者”替代“第一种计算当量钻井液密度的方法”,既省去重复又避免句子结构混乱和歧义。
(2)动词性替代与从句替代。英语替代词用“do,done”,中文常有“弄、做”等动词性替代词替代动词词组。因石油论文属正式文体,故不常使用动词性替代词,中英占比仅0.39%和0.03%(图2)。另英语中用“so,not”分别表达肯定替代和否定替代;中文更常用“是”“不是”等。由于英汉石油论文须详实、精准且正式,鲜少用从句替代。
2.2.3 省略
省略是指将句子中未出现的词语从语篇的其他小句和句子中回找,可知前句省略的内容(Wales,1989)。省略的衔接手段在所选语篇中比均低于01%(表2),这与语言习惯紧密相连。中文论文严谨、准确,几乎不使用省略;英文常将结果或者观点置于句首,则偶尔使用。中英石油论文也较少使用省略。
2.2.4 连接
Halliday和Hason(1976)将连接划分为“转折”“加合”“因果”“时间”,常使用“further,and,because”等连接词衔接语篇的逻辑关系,可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92)。英文连接占比3.98%,远高于中文的0.66%,其中又以加合占比3.22%为主。中文连接使用总体较少,加合连接运用比例不足0.5%(图3)。
例6:These fluids are also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reservoir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hydraulic fracturing. Therefore, to simulate more realistic scenarios of fluid transport in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the present work extends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model to a more general peridynamic model of multiphase transport of a compressible (Omar Akash 2021).
例7:渣油中的胶质和硫、氮等杂原子及金属会影响中间相小球体的生长和融并,易出现大面积的镶嵌结构,需采用必要的预处理方法脱除这些不利的组分。(吴勇等,2021:1344)
例6“therefore”点明上下句的因果关系,例7分句间通过隐形因果逻辑语义联系,并未出现逻辑连词。可见英文论文语篇衔接手段显性,彰显英文的“形合”;中文连接手段更隐性。
3 结语
本次研究发现:(1)英文语法衔接的频率远高于中文,照应和连接占比最高,省略占比最低。(2)中英文衔接手段差异最明显的是照应和连接。英文常用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中文鲜少使用。(3)英文常用加合连接,中文倾向内在语义的隐性连接。总之,应注意中英文语法衔接手段的语言差异和文本类型,使用符合该语言特点的表达进行写作和翻译。
参考文献
[1]L.A.Behrmann,J.L. Elbel. Effect of Perforations on Fracture Initiation [J ].Journal of Petroleum,1991,(05).
[2 ]Halliday, M.A.K.,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Longman,1976.
[3 ]LeonardKalfayan,2021 Technology Focus [J ].Unconventional and Tight Reservoirs,2021,(7).
[4 ]Wales,Katie.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9.
[5 ]Omar Akash.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Through Perforated Wellbores [D ].North Dakot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2021.
[6 ]Richard M.Bateman.Cased-Hole Log Analysis and Reservoi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Berlin,2015.
[7 ]胡壯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8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0 ]马文博.英汉财经文本的衔接与翻译 [J ].海外英语,2022,(04).
[11 ]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J ].外国语,1998,(4).
[12 ]穆瑾.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J ].科技资讯,2016,14(19).
[13 ]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14 ]王方彬.钻井工程中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技术的应用 [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22,25(03).
[15 ]王尹.衔接理论视角下能源报告类文本汉译研究 [D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9.
[16 ]吴勇,丁巍,戴咏川,等.石油系针状焦生产原料的预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J ].石油化工,2021,50(12).
[17 ]徐聪.从语篇衔接角度分析科技文体中插入语的翻译方法 [D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18 ]阳花荣,谭占海.英汉商务新闻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J ].商务外语研究,2019,(09).
[19 ]杨苏恒.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探究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10).
[20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3.
[21 ]张继宏,艾池,曹广胜,等.石油工程英语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2 ]张宇均.外贸英语函电语篇中的衔接分析及教学启示 [J ].英语广场,2015,(12).
[23 ]赵洋,刘凯,王维波,等.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提高采收率预测方法 [J ].能源与环保,2022,44(04):.
[24 ]朱永生.英汉语篇衔接与对比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5 ]郑艳梅.简述新型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