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03-26刘志云罗颖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改革

刘志云 罗颖

摘 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与职业能力要求相对照。同时,研读了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并通过对政府部门颁布的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对比,尝试了一种综合育人改革思路。该思路强调以岗位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人才培养路径,以职业技能证书为人才培养标准。基于此思路,文章提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理念,即将岗位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指导,通过职业技能大赛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职业技能证书评估人才培养的标准。最终通过研究实践验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岗课赛证;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路径;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6-0115-06

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启动1+X 证书制度,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1]”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其中着重提到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因此,“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已成为中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岗位适应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2]。

1.2 现状分析

在国家政策文件指导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开展了职业技能证书的认定,参加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然而,在“岗课赛证”融通上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岗课对接”不严密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号子一直在吹,但实际上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域劣势,阜阳地处皖北地区,工业和电子信息业发展薄弱,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与产业对口的企业较少。其次,校企合作的内容单一,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但很少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不够。

(2)“课赛融通”有限

改革之前,学校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目标仅停留在赢得多少奖项上,将参赛过程“功利化”,过分注意大赛成绩,忽略了过程。部分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缺乏对新技术和工艺的研究[6],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涉及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无法实现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课赛融通”比较有限。

(3)“课证融通”不够

改革之前,學校对于学生的考证偏向于提高证书获取率。在证书考纲指导下,只有考证会考的知识,教师才教授,考证不考的知识,教师就不教授,违背了“岗、课、赛、证”相互融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则[6]。

面对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应该认真反思,积极应变,探索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模式,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优质人才。

2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它解决了职业教育“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职校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难题,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3]。“岗”既确定了社会需求,也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围绕满足“岗”的要求展开,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考核评价机制的设定[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模块化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赛”是教育部根据“岗”的能力要求,将任务模块化,训练学生满足“岗”要求的某模块职业能力的途径;“证”是人社部对照“岗”的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通过参与“赛、证”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企业招聘人才时提供参考依据。相反,学校为让学生在“赛、证”方面取得好成绩,在“岗”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将“赛、证、岗”的内容,融入“课”中,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强调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典型岗位任务引入课程,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将职业证书考纲融入实训任务,实现“岗课赛证”有机融合,形成“手脑并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

3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路径

3.1 调研社会需求,用岗位指导专业改革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下,学生和企业都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学校通过统一两者的需求形成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因此,职业能力标准建设是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关键。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的教学团队应当深入企业了解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改进教学方法。

3.2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评价标准。各职业院校将竞赛内容加入相应课程模块当中,将备赛融入日常教学中,并按照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课赛融通”。

3.3 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标准,实现岗课证融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并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培养符合职业能力标准的人才,学校将职业能力证书的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招聘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时,企业应将应聘者是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因此,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以需定岗,以岗定证,以证验课,以证促课”的综合育人模式闭环,从而达到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的目的。

4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改革策略

4.1 校企合作,岗课对接,找准人才培养目标

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例如,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深入当地10余家制造类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并通过与企业人员和该校毕业生的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4],如表1所示。

对照这一岗位要求,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为适应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学校联合企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聚焦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纳入课程内容。

4.2 “赛教融合,课证融通”,保证育人质量

该校认真研读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和评分标准,并将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标准中,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任务,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 [4]。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包括“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等赛项,根据这些赛项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有《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等,并且将“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的资源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改造,以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为载体,开设《电气控制系统组装与维修》课程,实现赛教融合。

该校将人社部公布的职业资格证书评价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电工、车工、钳工、工业机器人装调工等。另外,近几年还发展了一些“1+X”证书,比如:“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应用编程”“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将这些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课程模块,以电工证为例,所牵涉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工仪表》《PLC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等课程,被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在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竞赛任务和考证任务重构成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模拟竞赛和模拟考证的形式,用竞赛评分标准和考证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反复的模拟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获奖和考证的能力,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3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改革提供保障

为了确保“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的顺利进行,机电一体化教研室采取了多种方式,打造能力强、技艺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外出培训、实践锻炼、日常训练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先进的技术经驗传授给学生,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岗课赛证"提供技术保障。

4.4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组织协调并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岗位任务、竞赛任务和考证任务分模块设计为教学任务,并采用校内外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解答、示范、纠错、总结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听讲、思考、提问、回答、讨论、观摩、实操、团队协作和报告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工作岗位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此外,定期组织技能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参赛不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在竞赛中发现自身优势,补充短板,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效果。

4.5 改革课程体系,提升课程适应性

首先,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划分为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和考证模块。知识模块以理论课程为主,技能模块和考证模块以实践为主。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应。通过项目学习、学习情境等方式,将独立的模块组合成面向岗位能力目标的完整教学活动[8]。例如,针对急需自动生产线维护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模块下设置了课程《自动化生产线》。根据自动生产线维护技术人员所需掌握的调试生产设备、生产线控制原理、PLC控制、机器人应用和6S管理能力,该课程教学中设置调试设备项目、PLC编程控制项目和机器人装调项目。其次,在实践训练中,学生以技术理论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在模块化任务学习中勤动手,善思考,掌握该模块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6 多维度考核机制,对接企业用人标准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技能的考核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课程考试。因此,“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这包括实操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达标性,对突发事件的临场处理能力以及实践设计的创新性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机制注重过程,兼顾结果,采用多维度考核方式,如平时成绩、阶段考试、课堂实操、期末考试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评价方式。此外,对接赛事和证书,采取“以赛代考”和“以证代考”模式,学生通过参赛获奖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分,减免相关课程的修读。这种多维度的考核机制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并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匹配。

5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改革成效

5.1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过三年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拥有24名专职教师,其中包括2名教授、9名副教授和10名讲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同时,还聘请了一批来自业界的高级工程师充当兼职教师,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该教学团队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竞赛指导任务,有效保证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实施。

5.2 课程建设逐步完善

“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以岗位需求为纲,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基础,根据职业资格证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此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岗、赛、证”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重构,编写了模块化教材《PLC控制技术》,开发了实训指导书,并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同时,打造了《PLC 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系统组装与维护》三门省级精品课,以对接企业的需求。

5.3 综合育人模式运行良好

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多家企业深入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计的指导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与安徽昊源集团和理想汽车开展订单班培养,与金兰金盈铝业和安徽昊源集团开展横向课题合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学生的技能竞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赛项、“现代电气系统组装与维修”赛项和“集成电路开发与应用”赛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級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通过竞赛的方式检验教学效果,以竞赛为契机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与之相符的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考试,目前已经开办了电工、车工、钳工以及“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等证书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通过率。

6 结语

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已逐渐形成“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验课”的综合育人模式。该专业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显著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将继续关注岗位需求的变化,持续更新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02-13)[2023-08-0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wm=9207_0001.

[2]孔庆聪,舒娟.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6-19.

[3]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

[4]魏良庆,蔡友莉,王维.“岗课赛证”融通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3):27-30.

[5]徐源,赵丽娜.高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价值逻辑与提升路径: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角[J].职教论坛,2022,38(10):72-81.

[6]潘书才,谢存旭,沈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55-58.

[7]刘志云.以竞赛为依托的实战型人才培养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3(9):123-125.

[8]蔡春红,洪宇文.专业群模块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推销技巧》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2,10(1):74-81.

责任编辑:周瑜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改革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