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领导权到领导力:农村薄弱学校校长自我提升之路

2023-03-26许昌良

中小学校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领导力校长农村

□许昌良

一、 为什么聚焦农村薄弱学校校长群体

近20 年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乡两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进城务工, 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 农村学校师生数锐减、 规模渐小、 教育质量低下。 面对农村教育的日渐式微,国家采取了若干举措, 诸如加大硬件投入,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但农村学校的衰弱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问题依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1]曾经作为传播先进文化、 精神文明主阵地的农村学校的衰落, 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衰落。

2021 年6 月,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 “突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这个事关全局的重点, 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 区域差距, 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 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 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拯救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而提高校长队伍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二、 从领导权到领导力: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履职功能的转变

何为校长的领导权?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 运用法定权力管控与打理学校, 履行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等职能, 呈现出较强的组织、 决断、 控制、 推行等特质, 以期实现办学目标, 其管理过程更多表现出单向度、 静态化、 控制性等特征。 校长的领导权是国家赋予的, 是校长履职的必要权力与角色保障。 领导权是校长治理学校的重要资源与前提, 但并非充分条件, 即校长掌握并运用手中的权力可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但不能保证学校充分发展。

何为校长的领导力? 就是校长在行使法定权力治理学校时, 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 更多体现出前瞻性、 感召性、 教导性与影响性, 带领学校不断向前, 实现学校增值发展。 相对而言, 管理过程表现出多维度、 动态性、 开放性等特征。 在领导力视野中, 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和文化旗手, 在学校领导、 组织、 管理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领导力是校长保证办学方向,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实现学校丰富而生动甚或精彩的关键要素。

领导权与领导力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互动性。 领导权是领导力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领导权就谈不上领导力。 校长要用好手中的权力, 诸如组织推动、 整合资源, 做好重要工作的决断与推行, 才能促进学校发展。 为此, 校长首先要运用好领导权, 并将其转化为学校发展力。 同时, 校长只有运用好手中的权力, 有效推动了工作, 属下才会感受到领导的气度与魄力, 由此产生感召力、 教导力与影响力。

笔者调查还发现, 农村薄弱学校的 “薄弱”, 固然与农村学校优质师资、 生源流失等相关, 但学校领导与管理的薄弱问题却不能小觑。 为数不少的农村校长缺少办学理想与追求, 不能主动思考学校发展。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教育政策水平、 专业知识不足, 教育视野狭窄等还不是主要问题, 校长任职时间短 (频繁更换)、 教育价值感与创新品质低、 缺乏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能力, 尤其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勇气、 缺乏守望农村教育的情怀才是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在规划学校发展、 营造育人文化、 优化课程教学、 引领教师发展等方面尤为缺乏优秀校长的专业领导, 农村学校缺乏内在办学活力, 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

实现领导权向领导力的转变是校长素养的一次跃升。 随着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 迫切呼唤培养与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 立志改变教育落后面貌、 具有现代校长领导力的新型校长, 走出一条 “改薄突变” 的新路。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不能妄自菲薄, 闲置领导权而 “守摊子” “混日子”, 要积极主动对学校进行富有前瞻性的判断与规划,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促进学校生动活泼地发展。

从校长 “领导权” 到校长 “领导力” 是校长履职功能的转变, 是对 “依靠权力维持学校” 领导样态的解构, 是对现代学校发展新模型的建构与重塑。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现代学校领导的实质在于, 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使那种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得以在教师心目中创立、 成熟和扎根。 而这种经验的创造者, 他的劳动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榜样的人, 就应该是学校校长。今天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位作为最优秀教育者的校长, 那是不可想象的。”[2]由此可以论断,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从领导权到领导力的转变, 是当前农村薄弱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 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四个领导力”

农村薄弱学校的振兴, 呼唤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要求校长不仅有一定的控制力与组织力, 面对不确定的教育环境, 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力与决断力, 更需要有对师生及家长一定的教导力与感召力。

具体来说, 新时代呼唤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在文化领导力、 愿景领导力、 课程教学领导力、 资源配置领导力四方面加强修炼。 诚如当年陶行知先生所说, “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校长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 扎根农村办好教育, 引领薄弱学校发展。

(一) 提升道德文化领导力,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自觉

陶行知先生说过, “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 小而言之, 关系到千百个家庭的前途和命运。 大而言之,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学术之兴衰。 应当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 这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文化表达, 即始终把自己与学生家庭、 国家民族未来联系在一起, 这是教育的道德领导观。 学校道德领导要求校长用 “整个的心” 办学校。

办好农村学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校长能否主动谋划发展学校,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校长教育价值认知的追问。首先,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要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 涵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近40 年立足乡村学校, 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数次放弃提拔、 进城等机会, 守望 “生活教育”, 把一个薄弱的村小办得风生水起, 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典范。 农村校长当像杨瑞清那样, 励志扎根农村做一辈子教育。 其次, 校长要坚持教育的真理性、 时代性价值, 坚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 “五育” 并举, 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 校长需要增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意识, 将学校文化视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具有能够整合、 集聚与倍增其他物质资源、 精神、 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 即具有重要的 “资本” 的作用。 学校文化作为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移性。[3]校长要积极对学校进行文化诊断与设计, 积极营造优良的育人文化, 用先进的文化以及美好的愿景吸引教师热爱农村教育, 奉献农村教育, 实现学校的文化自觉。

(二) 提升愿景领导力,增强农村薄弱学校发展自觉

第一, 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要以积极的世界观找到学校发展 “优势”。 校长要相信 “农村同样可以办出好教育”, 通过加强教育理论、 政策的学习, 提高教育理论与政策水平, 增强办好农村学校责任感与自信心。 校长们要用远大的教育理想, 饱满的教育激情激发广大教师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社会、 家长有需求, 我们就有自信、 情怀与追求。 我们的“好”, 主要体现在关爱每一个学生, 眷注每一个留守儿童, 培育广大农村儿童的积极社会情感, 以日以年地给他们爱、 尊重与鼓舞, 激发他们人生向上的力量。 校长要自觉做到不甘平庸、 不愿沉沦、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第二, 做好学校发展规划。 规划学校是校长的重要专业素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说过, “校长,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正确的办学思想决定学校发展未来。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的魂脉,是方向与动力之源。 校长的思想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悬置的, 是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得来的。 而实践必须是有目的、 有计划的自觉; 是在积极学习、 思考与自觉实践中生发的, 是实践创造的结晶。 为此, 需要重视学校价值领导, 科学确立学校发展坐标。 认真组织发动做好学校发展规划, 相关领域规划 (德育、 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年度 (学期) 行动计划等。 在规划学校中, 切勿用城市优秀学校的标准来要求农村学校, 而是学会寻找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秉承积极价值观, 以优势为本。 农村学校还要积极构建学校的文化纲领, 校长要以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行动, 把学校文化思想和精神挖掘并表达出来, 尤其是善于团结和鼓励农村教师甘于清贫与寂寞, 树立人人皆可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的积极意向, 激发教师热爱农村教育, 争做立德树人的典范。

第三, 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时,需要提升教育境界。 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必须突破学校从 “薄弱”到 “合格” 再到 “优秀” 的逻辑进路。 农村薄弱学校之 “薄弱”, 常常是教育理想信念的薄弱, 缺乏提升的教育自信, 对先进望尘莫及, 妄自菲薄, 唯优质学校马首是瞻, 跟在优质学校的后面亦步亦趋, 在 “追赶型办学” 思维模式主导下, 总是步人后尘。 为此, 农村学校需要注入 “差异竞争, 弯道超车, 特色取胜” 的信念, 通过科学规划, 寻找 “发展基因”, 带领团队独辟蹊径, 打出自己的旗帜。20 世纪90 年代后期, 笔者当时所在的学校就属于江苏乡镇学校中的薄弱学校, 通过 “狠抓常规、 养成教育、 优化课程、 教师培训” 等系列动作进行 “自身造血”, 经过五年奋斗成为全省农村学校 “改薄创优” 的典型, 找到了一条农村学校的 “突围之路”。为此, 要鼓励农村薄弱学校摒弃“唯升学率” 一路走到黑的思维模式, 倡导文化立校和特色兴校,挖掘农村学校的文化基因, 将其培育成乡村文化高地, 成为乡土社会中 “乡愁” 的承载物和乡土文化的 “子宫”。[4]

(三) 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提高质量自觉

农村学校不是 “丑小鸭”, 不是低质量的代名词。 接受农村学校教育的孩子未来同样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因此,让每一个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需要优良的课程成全。 农村校长要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 实现“弯道超车”。 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新方案、 新标准, 以课程改革为新契机, 认真做好学校的课程规划, 实现新时期的 “弯道超车”。一要通过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在 “五育” 并举、 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引下, 结合农村学校的地域、资源和文化特点, 立足于 “农”,向内挖掘潜力, 向外链接资源, 让农村学校课程彰显本有的“农味”,让农村的孩子通过课程开阔眼界和视野, 从而实现办学品质超越。农村学校尤其要建设好图书馆(室), 重视阅读课程实践, 引导孩子在书籍中 “安静地得到智力上和审美上的幸福”,[5]不断探寻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要认真地加强课程计划的落实, 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尤其是要把握常识、落实常规、 保持常态, 指导和督促每一个教师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三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 2022 版新课程方案的颁布, 是农村校长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是一次 “斜坡上的起飞”。 作家李晓君把散文比作一道斜坡, 在其上空有诗歌的闪电; 在其背后有小说的高峰耸立; 在其侧旁有影视的河流惊涛拍岸。 但是, 正因为倾斜, 散文才获得不断滑行、 飞翔的立足点。 接着他说, 一个写作者必须有农夫的耐心和艰辛。 农村教师发展也应将课程改革的新契机作为 “不断滑行、 飞翔的立足点”, 也必须有 “农夫的耐心与艰辛”。[6]校长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有更新的追求, 整体统筹做好教师阅读、 校本研修、 课堂改革等重点工作。 四要通过规划的严格实施和积极的评价, 创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文化。 五要加强农村学校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是固本强基的教育, 也是教育的 “最低纲领”。 通过持之以恒的习惯教育, 打牢基础文明素养根基, 帮助农村孩子汲取现代文明生活的精神力量, 鼓舞农村孩子身处小学校、 小地方, 但要有大理想和高追求, 树起孩子们的精神标杆, 激发农村孩子向上、向美、 向未来的豪情壮志。

(四) 提升资源配置领导力,增强农村薄弱学校资源汇聚的自觉

第一, 善于借助 “外力”。 校长要积极协调外部关系, 首先是争取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等对学校的支持, 包括对教师的关爱以及文化宣传舆论支持, 改善办学条件与教师生活条件等。 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训、 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 将部分薄弱学校纳入相关教育集团进行帮扶,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和城市优质学校 “联姻”, 鼓励优质学校的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输送, 在帮扶、 挂钩、 联合和帮带的过程中支持一批农村薄弱学校突围。

第二, 开展深度培训。 首先是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做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 并精心组织实施教师培训。 其次是对薄弱学校校长进行高端培训, 包括一定时长的脱产培训, 并且走到先进地区和优质学校, 进行短期的跟岗学习, 向名校长 “拜师学艺”。 同时, 协调优秀学校教师派驻或者进行 “组团帮扶”, 帮助薄弱学校进行基于优势的提炼与设计, 鼓励校长善于从自己学校实际出发设计解决方案并积极尝试实施。

第三, 加强数字化治理。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 如果条件许可或者抓住某一机遇,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 “弯道超车”。 校长教师要学习智能教育理论, 进行整体的校本构建, 运用好“互联网+” 的在线教育, 使用好城市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 同时, 依托网络开展诸如网络晚会、 阅读云分享等, 构建 “家—校—社” 协同育人网络。 通过打造云端学校等, 找到突围路径。

第四, 优化教育生态。 农村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除了自身的修炼与实践锻炼, 还要有良好的教育生态保障。 为此,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选好配强农村校长的基础上, 要从政策待遇上鼓励优秀校长或者卓越的校长到农村薄弱学校去任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 更多地鼓励校长遵循规律大胆尝试,尤其是进行特色课程改革创新,探索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时代“和而不同” 的新要义和新亮点。同时, 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环境,要减少各种检查、 验收和评比对学校产生的不必要的干扰, 避免农村学校陷入形式化及 “工具主义” 的陷阱, 给予校长更能安心办学的良好人文环境。

第五, 扩大办学自主权。 农村教育治理结构管理层级多, 加之政策的模糊性和 “事权下沉” 的责任制度, 基层结构考核指标繁杂, 工作体量较大, 挤压了基层结构现代化治理自主权和主动性。[7]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给予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农村薄弱学校突围之关键在于激励唤醒与培养一批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时代担当的优秀校长, 在实践锻炼中提升领导力,开拓人生的新领域, 追随时代写出 “自己地平线上的报告”。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长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论校长的修养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