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校长工作室如何带动成员校发展?
——马宏名校长工作室实践案例

2023-03-26曾令洁梁文利

中小学校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校工作坊思政

□曾令洁 涂 娟 梁文利 张 韦 吴 倩

“研” 之凿凿, 行之灼灼,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020 年, 马宏名校长工作室成立, 坚守 “教育是做的哲学”, 工作室研究引领是基础, 示范辐射是关键, 共同成长是目标。

一、 巴蜀问道逐梦远, 五指握拳踏歌行

工作室发展正如人的一只完整的手, 成员既有最长处 “中指”, 也势必有较短的 “拇指”,五个手指既有侧重也有时序, 但必须有全局观, 这就需要一手抓总, 五指发力, “五个手指” 攥成“一个拳头”, 成立之初确定了学习研究共同体这一基本组织属性, 强调以校长的办学实践为行动主线,以校长的自我研修为研究基础, 以科研课题为切入口, 积极探索特色办学, 努力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办学能力、 研究水平和管理优势。

“五根手指” 的培养思路贯彻“需求导向、 注重实效” 的要求, 全方位关注每一位成员, 针对成员重点关注的不同问题及任务而设置相应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宏观方向与现场实践相结合, 突显科学性、 针对性、 案例化、一体化的特点, 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 创新一体化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研修模式, 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规划能力和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 幽香飘满径怡人, 且思且行共芬芳

因马宏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校遍布渝中不同区域, 校情差异较大,为此,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 就达成了 “一校一特色” 的共识, 在工作室的活动实施中, 采取 “一校一项目一成果” 的方式, 突出共建与互助的特色教研模式。

(一) 大拇指主“实”——渝中区东水门小学校:“大思政”视域下的学校育人实践

东水门小学校距今有116 年的办学历史, 在 “五指体系” 中就像“大拇指”, 彰显教研理论剖析的才能和决断力。 在集团化办学机制下, 工作室全方位引领该校发展,研商家校社共育, 完善立意高、 落点实的德育课程体系, 推动打造德育品牌建设。 结合学校历史沿袭、物理空间、 人文环境, 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构建具有游艺基因的课程体系, 形成文化育人的机制和载体。

在巴蜀小学校 “学科+” 教学成果的转化落地中, 以 “123” 建设思路展开 “门·城” 行走的思政课程研究。 坚持立德树人 “一个方向”, 基于 “双向贯通” 视域, 纵向党建带动思政一体化建设, 横向贯通 “理论+实践” 思政教学创新; 聚焦思政教育体系化、 本土化和情感化 “三化特质”, 探寻基层学校 “大思政课” 的改革创新有效机制, 让 “大思政课” 更接地气。

1. 观照儿童立场的课程目标

观照儿童立场的思政教育应以儿童为本, 联结外部世界的思政元素, 在儿童自我意义世界建构中传承红色基因, 树立基本信念, 培育核心素养。

让思政扎根乡土。 让学生知道一些本地历史遗址和道德现象, 了解历史渊源、 发展脉络,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价值理念, 奠基道德基础。

让思政浸润行动。 利用身边文化及社会场馆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实践, 提升健康生活等维度的核心素养, 促进 “知信行合一”。

让思政照亮未来。 让学生珍视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获得家国归属感和自豪感, 开放视野, 包容纳新, 增强文化自信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 整合区域资源的课程框架内容

在目标的指引下, 按照 “框架系列+主题模块” 的课程架构思路, 整合学校、 周围社区、 渝中母城的思政资源, 深挖学校所在地及周边文化三条线——移民文化线、巴渝城市文化线和山城红色文化线, 结合学生的真实成长需求, 在人文道德、 行为养正、 家国情怀三个领域, 建构了 “寻城记·探文脉”“门·城游, 健康行” “党·百年,红·城馆” 三大主题学习模块, 整体架构了 “门·城” 行走思政课程。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学校对行走主题、 行走路径、 场馆探究、年级实施等作出具体规划, 各年级的学生可根据个性需求进行选择、组合; 在课时安排上, 学校采取长短课相结合的方式, 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 为课程与真实生活的链接提供时间保障。

3. “门·城” 行走的课程成效

课程设计直指 “普通娃”。 回归儿童真实生活世界, 在移民、 城市、 红色文化序列下引导学生不断建构 “自我、 社会、 国家” 等多重关系, 确保思政课程接着地气、 连着生活, 真正延伸到 “普通” 孩子的日常生活。

课程指导面向 “未来娃”。 课程工具支架的开发应用力求 “以工具撬动学习, 以资源帮助自主, 以成长走向未来”, 此时的行走思政不只是教育, 更以 “行走” 的生活方式植入孩子们的心间, 在知信行中形成正确的 “三观”。

课程价值培育 “中国红娃”。在文物遗址间触摸价值观的时间厚度, 在真实情境里感受价值观的空间广度, 在生活空间中提升价值观实践效度, “红色基因传承与创造美好生活” 的意义认同不断增强,孩子们以 “中国红娃” 的形象快速储备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素养。

(二) 食指主“师”——重庆市渝中区金马小学校:打造“童心童乐”学科工作坊

金马小学校在工作室定位中就像 “食指”, 指向明确, 个性鲜明,学校确立了 “把字写好, 让童年拥有情趣; 把书读好, 让童年拥有智慧; 把身体练好, 让童年拥有健康; 把人做好, 让童年拥有幸福”的办学理念, 在此背景下, 工作室以学科工作坊为抓手, 格外强化教师队伍的自我修养和学术自为, 坚定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信念, 迸发内生动力。 指导学校借鉴优秀工作坊 “坊主引领、 同伴互助、 专家指导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学科建设。

1. 工作坊的缘起与内涵

学科工作坊是教师聚集在一起学习研讨、 相互交流、 共享知识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升小学教育质量, 交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金马小学校着力打造 “童心童乐” 学科工作坊, 采用坊主引领、 同伴互助、专家指导、 助学者辅助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依托学习平台, 集中开展专题研修活动, 立足于儿童哲学的发展思维,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工作坊的建设方式

(1) 遴选学科工作坊坊主,组建核心研究团队

为了开展好 “童心童乐” 学科工作坊, 学校首先抓的是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组建了以学科组长为主,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的核心研究教师团队, 遴选了学科组长就任工作坊坊主, 让学科工作坊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共同体, 成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器, 成为校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2) 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借机制推动工作坊工作的开展

工作坊坚持以童心童乐、 以爱育爱的理念, 制定、 完善行之有效的 “五定” 工作机制, 即定时、 定点、 定人、 定主题、 定形式, 对成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注重把握学科工作坊研究专题的准确性和常规活动的有效性。

3. 助推研坊的有效实施

(1) 重视教学教研的 “真”

学校管理者引领工作坊在学习、 研讨、 实践等常态活动基础上, 结合学科特点、 整合教育资源、 为师生创造运用学科素养服务生活与成长的机会。 坊主在工作坊中的领导力逐渐增强, 工作坊的坊员更信服而主动地投身于工作坊建设, 专注于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培养。

(2) 展示教学教研的 “实”

学校管理者给予坊主最大的信任, 支持坊主在学科质量提升方面的探索实践, 例如, 坊主带领全体坊员分析上期期末检测、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指出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促进数学工作坊的建设, 更能让 “减负提质”变为现实。

(3) 强化管理机制的 “稳”

借以 “童心童乐” 学科工作坊学期教研活动的规划和开展, 达成学科组既定的学期目标, 推进工作坊 “五定” 机制的落实和教研内容的落地。 学校管理者对于有思想勤实践乐反思的学科工作坊坊主, 不打扰、 不干涉, 只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 中指主“思”——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小学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探索

工作室针对中山小学校进行特色分析, 该校长期坚持 “科研兴校和谐发展”, 在工作坊中应担任“中指” 的功能, 体现悟性、 思考力, 或者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

1. 主题统整, 顶层设计

从2017 年起, 中山小学校借鉴巴蜀小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 在学校“小学主题式学习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研究” 基础上, 遵循思政课的教育规律, 充分挖掘学生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和真实成长需要, 围绕 “我的姓氏—我的家族—我的学校—我的家乡—我的国家—我的未来” 这一探究脉络, 学校以主题统整的方式架构起了涵盖一至六年级, 包括探寻姓氏秘密、 家风载我远行、 亲亲我的校园、 追寻家乡记忆、 走近国家宝藏、 逐梦我的未来六大年级主题的 “寻根之旅” 课程体系。

2. “行走的思政课” 实践探索

实地探究, 启智润心。 例如,在二年级 “探寻姓氏秘密” 的主题中, 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了解了“姓的奥秘”、 交流分享 “姓氏” 故事后, 也会走进湖广会馆、 民俗传统文化馆, 查找自己姓氏的起源故事, 通过场馆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姓氏所蕴藏的意义与能量。 通过“行走的思政课”, 学校利用身边博物馆、 纪念馆等资源, 充分整合社会育人资源,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塑造多维时空协同育人的思政课新形态。

走进场馆, 探秘寻根。 例如,在五年级 “走近国家宝藏” 主题中, 学校将 《国家宝藏》 系列节目转变为孩子们喜欢的学习资源, 引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关注并为之自豪。 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和资源,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持续创新思政课落地实施形式, 形成“行走的思政课” 育人品牌。

(四) 无名指主“特”——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构建高质量劳动教育新样态

重庆大同实验学校在工作室定位中担任 “无名指”。 该校将巴蜀小学校多年研究实践的 “项目学习” 和 “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 经验引入学校劳动教育, 致力于引导学生在源于生活、 基于生活、 为了生活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精神滋养,最终构建了“以劳润德、 以劳正心、生活本位” 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1. 协同与开放, 看“系统样态”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联合研发特色劳动类课程, 让学生和传统美食技艺传承人面对面。 在课程实施中, 巴蜀小学校管理团队深入指导、 家长义工全程协同、 学校信息中心、 各学科教师联动合作, 让学生生活处处皆是课堂, 日日皆有创造性成长。

2. 融合与评价, 看“课程样态”

在课程的构架初始, 学校以本地美食文化发源、 特色美食品鉴、传统小吃制作、 职业实践体验活动四个大单元为框架, 内含七个子主题内容。 这些主题课程的实施依托于语文、 数学、 美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融合。 学术厅外的成果展中大家看到的美食美文、 美食地图、 美食故事、 美食大赏、 探店视频都仅是可以被物化的冰山一角; 这些成果中蕴含的劳动意识、 良好生活习惯, 以及收集整理信息、 分析处理数据、 沟通表达交流能力等, 需要主题课程建立跨学科的无边界学习场。 以此培养学生跨领域、 跨学科、 跨界的能力, 是让学生受益于终生的成果和价值, 是未来创新育人的重要方向。

3. 品质与效能, 看“发展样态”

课程的转型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当老师们处在困倦状态时, 大家常打趣说: “我们正走在通往专家的道路上。” 虽然是一句玩笑, 但老师们确实从被动到主动去拥抱这样的课程改变,深度思考自然发生, 研究水平也不断提升。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它的进步和迭代才最能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提升。

(五) 小指主“创”——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美育创新向美而生区域协同共创未来

巴蜀小学校作为马宏名校长工作室的本源之地, 仿佛就像一只手里最优美最精灵的 “小指”, 凸显工作室对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能力。

1. 美育实践, 实现一人一创意

学校以文化理解和创新思维培养为切入点, 聚焦当前美育课程校本化融合创新, 构建起以 “身边的美” “情景艺术” “创意展示” “融入生活” 为重点的艺术课程实施框架, 聚焦不同主题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 联接学生生活情景和舞台等方式进行 “艺术创意实践”, 推动课程育美。

2023 年正值学校建校90 周年, 学校举办了 “至美九十载,创造向未来” “校庆年” 标识LOGO 设计活动, 巴蜀孩童积极创意思考, 一幅幅鲜活灵动的LOGO设计跃然纸上。 回想学校校门重建时, 我们也开设了 “巴蜀校门我来设计” 的美育课程, 联通社区文化, 将街中的一山、 一水、一木、 一石作为美育课程资源, 将校园周边、 博物馆以及社区作为课堂, 将校史故事融会贯通, 知行合一, 研发美育校本课程。

2. 校域共研, 打造一校一品牌

巴蜀团队发扬 “真心做、 做到真、 做至美” 的朴素精神, 以 “学科育人” 和 “实践育人” 为突破点, 打造学科美育 “中央厨房”,定制跨学科特色 “菜谱”。

例如, 在对黔江民族小学、 彭水第一小学、 秀山育才中学、 酉阳麻旺小学进行个性化帮扶汇报展示时, 酉州小学校让学生现场进行厨艺大比拼、 创意式推介菜品、展示土特产外包装设计; 黔江民族小学以实验节目表演、 低碳环保作品推介及低碳倡议进行汇报并展示成果; 酉阳麻旺小学进行了非遗舞课间操表演和运动不扰民社区公约诵读; 秀山育才中学做艺术兴趣成果节目展示; 彭水第一小学以村歌表演、 乡风文明新约诵读做汇报并展示成果。

3. 区域共创, 期待一处一花开

“巴蜀小学校以一个 ‘点’ 向四周发散多条 ‘射线’ 搭建平台,让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到更多的学校, 希望这些 ‘射线’ 又能聚焦某一个 ‘点’, 形成 ‘棱’, 最终构建‘立体图形’”。 正如酉阳麻旺镇第二小学宋老师所说, 在这场巴蜀小学校与牵手学校的 “双向奔赴”中, 越来越多种子教师在 “共同经历, 彼此滋养” 中实现着生命成长,越来越多学校在 “一朝牵手, 必将长久” 中实现着内涵发展。

三、 众行方可致远, 聚力定能笃行

(一)“一个拳头”高标准引领

在制度建设方面, 支持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大胆探索, 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 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聚焦专业品质和职业认同感, 营造工作室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唤起学员学习的内在激情。 制定工作室工作制度和学员队伍建设方案, 并帮助工作室学员在参与过程完成培养目标。

在专业引领方面, 从校长专业标准、 高素质专业化发展着手, 提高各成员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管理意识与研究能力, 共同探索教学研究、 学校治理方法, 加强成果的实践运用。

在平台搭建方面, 搭建资源交流互动平台。 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以及学术资源, 为学员搭建对话交流、 研修机会, 让工作室成为对话交流、 互动答疑、 资源共享的平台。

(二)“五指共研”共同体协作

在工作室的具体运营中, 运用精细化管理方式不断健全运行机制,主要采用跟岗实践、 案例研修、 网络研究、 专家讲座、 书面作业、 专题讨论、 分享汇报等多种形式。

在案例研修方面, 通过主持人精选的国内外知名院校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案例学习、 剖析的基本材料, 通过自学方式学习、 剖析案例, 撰写相关分析报告。

在专题讨论方面, 通过学员的个案剖析, 通过各自岗位工作过程及成效展示, 对自身岗位职责、 特点以及办学治校风格开展专题研讨。

在命题讲座方面, 邀请知名专家做命题讲座, 主要内容涵盖现代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改革、 当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科研方法等。

在跟岗实践方面, 邀请国内外知名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校长参与工作室指导。 让学员交流跟岗、挂职锻炼,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与实践导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网络研修方面, 充分利用巴蜀优质的网络研修平台, 进一步加强研修过程的互动和研修成果的分享, 满足学员的多元发展, 提升工作室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从 “一位名校长” 到 “一群名校长” 的路程, 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 重在能力创新、 精神完美、言传身教、 学术建树。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新要求, 名校长工作室要建成多方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成为校长学习提升、 优化素质的加油站, 成为校长发展理论、 生成理念的发源地, 成为校长创新实践、 推进改革的实验田,成为造就一批新教育家的点将台。

猜你喜欢

小学校工作坊思政
《谁会飞》仿写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小学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实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国小学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