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与连接:全媒体问政节目《看见》的媒介化社会治理

2023-03-26王健况尉娜

传媒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看见问政场域

文_王健 况尉娜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推进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弥补媒体与用户互动较弱的劣势,建立以舆论监督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提高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全媒体问政节目《看见》为例,探讨政府、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媒介化社会治理平台转型迭代的有效路径。

以客户端为主阵地参与社会治理的媒体融合实践

《看见》是一档全媒体融合的问政节目,于2022年6月24日正式上线,是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度参与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重要载体。节目定位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用新闻力量推动实干争先”,主要报道湖州地域内民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监督追踪后续的整改、落实等。《看见》每周一至周五晚8点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FM105湖州新闻综合广播和南太湖号新闻客户端同步播出,次日在湖州日报刊发,实现了“声、屏、报、网、端”的全媒体联动。

(一)从问政到问责,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舆论环境

《看见》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共制播节目350 期。其中舆论监督189期,全网总阅读量达3亿多次,监督报道占比55%以上。监督报道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全隐患和环境保护。从内容看,节目主要聚焦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执行问题。如《德清新安镇:养殖尾水岂能“惯性”直排》报道中,记者在曝光养殖户违规排水导致河道总磷超标后,直接找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并在报道中引用了相关部门领导“没有精力去管”之语,直指其工作不到位。从标题看,《看见》凸显了“问责”而非“问政”的属性,词频统计显示标题中经常出现“责任究竟在谁”“谁来管”“谁来‘拔刺’”等用语,问责相关部门,并将问责过程公布于全媒体各端,被问方必须回应并接受舆论考场的民意测评。

在媒介化社会,治理的权威在媒体上接受挑战是其增强正当性的重要途径。地方党委政府是赋权的主导性行动主体,使问政节目的客观报道及后续整改监督报道得以落实,并以“被报道被看见”的过程作为衡量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如2022 年8 月1 日发布报道《南浔练市:“三合一”作坊隐患多,消防安全亟待“扫雷”》,8 月2 日就发布了追踪报道,标题以“连夜整改”“全面开展”等强调整改之迅速、全面。整改是否彻底也是问政节目能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的体现。如2023年初,《看见》栏目聚焦全市各地“飞线”问题,推出多期监督报道,并于2023年9月刊发四篇连续报道《“无线”美丽:这是一场团战》《“无线”美丽:“清网”36 计》《“无线”美丽:监督“出鞘”亮剑“净空”》《“无线”美丽:城市“天际线”顺理成“章”》进行“回头看”,报道了8 个月来全市150 个重点民生实事小区全部完成“飞线”治理的情况。面对媒体监督,政府部门的响应速度、回应积极度、后续整改力度等,成为政府职能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被纳入部门考核中,从而使政府的“良政”“善治”得以落实,职责不清、回避推诿、懒政惰政等情况明显扭转,直面问题、支持监督、主动担责渐成常态。

这种“赋权型”的媒体问责参与,基于地方党委政府自上而下的授权,以媒体话语的责询聚合民众集中的“凝视”,以上下合力构建社会治理舆论环境,督促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并解决沉疴已久的社会治理难点、堵点,改变以往“无人问津”“互抛皮球”的管理漏洞,成为媒介化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路径。

(二)从单一到全媒,完善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可供性

数字智能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具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传统媒体突破媒体融合困境,重点是探索新技术为媒体增进可供性的进路。传统电视问政节目互动性较弱,很难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作为一档全媒体融合问政节目,《看见》将客户端作为传播主阵地,增加问政节目的“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打通与用户的信息互动路径,让用户获得了随时随地参与社会治理全过程的在场交互体验。

社交可供性关注人基于媒介的社会交往行为,表现为新媒体的互动属性所凸显的情感价值。传统电视问政仅有的互动渠道是场外连线、场内观众互动,时空受限、互动性差,而移动客户端以“即时互动”见长。《看见》节目在南太湖号客户端有3 个子栏目:“我要曝光”“我要提问”“我要分享”,用户成为该节目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曝光”“提问”“分享”的交互功能菜单,让用户主动的社交行为成为节目内容,用户在互动中拥有了作为行为主体的时空在场感和获得感。子栏目设有“热聊话题”,引导舆论监督的问政议程,如“湖州哪里最堵”,让民众主动参与话题,曝光城市交通堵点。

客户端的“社交可供性”拓宽了社交互动渠道,为民众提供了快捷参与社会治理的公共议政平台,让问政节目真正成为“民治、民用、民享”的平台,这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具体体现。

“移动可供性”关注人在使用媒介时打破时空限制的虚拟在场体验,推动媒介产品实现生产、传播、消费的场景化转向。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人人在场”的全域全民全时空“在场”交互体验,《看见》通过问政平台构建了联系政民的每一次“在场”。如有用户提问“南太湖西苑小区内的小菜市场有没有人可以管一下”,栏目组就会将后续事件处理进度更新在提问中,通过“热聊话题—部门直达—答复亮晒—记者追访—我的提问”的流程,完成民问政答的反馈闭环。一个随时随地可反馈、观看与互动,同时空并进的节目,在政民之间搭建起了一个24 小时“连接一切”的沟通渠道,在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同时,点燃了民众通过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提升了民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三)从监督到沟通,重塑政府、民众、媒体的三方关系

传统问政节目的初衷是将政府问题摆上媒体台面接受民众监督,但结果往往会出现二者对立的状况。重构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关系,目的是推进民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增进多元主体的社会善治。因此,妥善处理好媒介、政府与民众的三角关系,重塑三方的沟通场域,是实现媒介化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

全媒体时代的问政节目,旨在以沟通搭建民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依赖的是政府主导、媒体主持、民众主场的新型政民沟通场域。民众作为主场的行动者进行“曝光”“提问”“分享”,政府通过社会管理权的分享和让渡,对媒体和民众赋权,以低姿态促使“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职能得到落实。作为新型政民沟通场域的主持者,《看见》节目的公开报道过程包括“媒体报道—民众评价—政府整改—满意度评价”四个环节,节目内容及对节目的评论、热议和回应均在全媒体端透明、公开地呈现,体现了“你想看见的,看见”节目宗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在媒体上的体现。在媒体构建的沟通对话场域中,民众树立主人翁意识,自发参与社会治理过程,政府实现“服务型”角色转型,引导各利益相关方进行社会“共治”,媒体搭建“从监督到沟通”的桥梁,让政民对话更为透明、公开、高效,最终实现“政民媒”三方联动参与社会治理的互动沟通闭环。

三方“嵌入”融媒问政节目实现媒介化社会治理的机制

问政节目参与社会治理的媒体融合实践过程,说明社会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对实现媒介化社会治理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传统问政节目到App 端的问政平台,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既是政府完善自身职能、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媒体发挥中介职能、搭建社会治理桥梁的过程,更是民众维护自身民主权利、深入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政府、媒体、民众三方以何种方式嵌入问政节目是实现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关键。

(一)政府嵌入:政府赋权媒体,主导媒介化社会治理

《看见》节目通过问责问政旨在发挥“耳目”“喉舌”“外脑”职能,激发民众监督政府的积极舆论力量,一方面推动政府大政方针的落地,一方面整合政府绩效考核,提升政府参与媒介化治理的动能。问政节目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体现了中国的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勾连。《看见》节目是落实湖州市委“多方联动,闭环治理”要求的产物。但仅有“勾连”形态并不能充分发挥媒介化社会治理的效果,“嵌入”才是实现媒介化治理的进阶方式。政府嵌入的深度、广度、效度是节目问政力量强大与否、社会治理效能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推动着问政节目成为地方开放共享型社会治理的重要公共平台和政府工作的有力抓手。

(二)媒体嵌入:地方关系强连接,主持媒介化社会治理

“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关系,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媒体作为社会治理场域的“线上主持人”,以何种身份和语体形态在社会治理中深度嵌入,影响着地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可行性。

缩短媒体与受众的距离,需要在内容选题上强调地方性、在传播互动上注重参与性、在分发渠道上注重广泛性。《看见》的报道标题中带有地名的有200多篇,占报道总量60%以上。报道标题提及地名,能与当地居民产生强连接,使新闻内容带上关系传播属性,获得更多来自居民“与我有关”的关注和评论。媒体不仅能影响政府议程,而且通过组织参政议政将包括边缘群体在内的更多利益相关者集纳到社会治理系统中,加强社会的整体协作能力,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善治型”社会治理中,媒介起着联系上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媒体通过平台嵌入社会治理,有效连接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最后一公里”的媒介场域上维系民众对本地媒体的情感联系和公信力寄托,更广泛地调动本地民众积极参与本地社会治理。

(三)民众嵌入:全民参与,共建公开、透明、人民民主的社会治理场域

在问政节目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之路上,此前经常忽略民众所扮演的角色。民众作为行动者往往具有自反性,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系统,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改变所处环境。在社交媒体时代,民众自我表达的渠道很丰富,将民众力量嵌入问政平台,会对社会治理的舆论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无论是圆桌讨论还是问责监督,问政节目应着力构建一个汇聚社会各方意见进行协商对话的沟通场域,鼓励各方通过媒介问政的形式参与社会治理。融媒问政平台通过全媒体各端与民众在线连接并即时互动,兼具开放、社交、移动、透明等特性,构建了一个全过程全民即时参与的、透明度更高的沟通场域,让民众更方便地深度嵌入其中。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民众作为问政主场的主人翁实现了全程参与,正是媒介化治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呈现的作用。

猜你喜欢

看见问政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看见”的力量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