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小景》创作过程及方法综述
2023-03-26龙雪阳爽
龙雪 阳爽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画种,尤其崇尚意境传达,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江南园林独居一隅,成为山水画表现类型之一。整组画采用兼工带写的表现技法,增加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园林景色中的“动”和中国画的“静”相结合,使其具有虚实相生之妙。同时,在色调搭配上冷暖结合,总体采用互补色调,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丰富性,也在对比统一中体会到园林景色的优美幽静,水木清华。本文旨在通过此次“园林小景”的艺术创作主题,探索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以获得研究启发,更好地传达出江南园林艺术的意境之美。
二、以古典园林为题材的中国画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因此写生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对各地的艺术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江南私家园林的清新疏朗、怡然自得的景色尤其受到许多人的欣赏和喜爱。苏州园林,无论是拙政园还是网师园,狮子林还是沧浪亭,都极富私家园林特点,将远景移入园中,是以景造景的妙用,最终达到以景造境的目的。这些妙趣横生、气韵生动的园观雅致,具有强烈的生命律动和表现力。同时,认真思考与研究绘画方式技法,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徽派建筑的结构塑造和园林山石树木,使画面富有节奏感,有紧有松、相得益彰,增加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古典园林这一题材,选择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画注重表现意境,传达意境,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不谋而合,以有限的画面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江南园林之景意境优美,舒适宜人,不禁使人想用笔墨将其记录下来,在叠山、理水、植物等方面,更是做到“有凹有凸、有曲有深”的意境和景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示例作品以中国画小景山水的表现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技法,旨在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情感共鸣。
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的题材选择相当宽泛,选取所见闻的内容进行艺术创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江南园林的独特之美,在于它作为集建筑、山池、园艺、雕刻以及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以模仿自然和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表现用中国画的形式来体现最合适不过了。中国画自古讲究意蕴的传达,前有顾恺之、谢赫,后有齐白石、吴冠中等艺术家,无不是追求画面的气韵生动,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台楼榭、水石花木的组合正是表现造化自然的生动图景。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的毕业艺术创作研究,提升审美水平和专业技能,传达出江南园林的气韵之景。
三、“园林小景”主题创作过程与方法
(一)收集材料
根据创作内容“园林小景”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通过翻阅写生图片、视频影像等资料,挑选和总结需要的素材(如图1)。其次是上网搜索江南园林的有关信息,达到拓展和补充的目的。最后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览室,查询相关名家名作,欣赏其艺术风格,并结合自身能力,考虑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
(二)構图绘制
确定构图之前,根据画面确定边框。对国画中的山水景物,为了达到近景、中景、远景结合为一体的效果,多采用竖条长方形的边框,比较适用于表现景深。接着,划分画面比例,也就是各个物体的占比空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画面的主次是否分明,画面布局是否太满或者太空,画面是否有疏密节奏。同时,草图的绘制不局限于两三张,可绘制多张草图,以供选择。
(三)制作色稿
对画面的色彩搭配要做出色稿进行对比,确定色彩倾向,使整个画面有一个主要的基调,才能开始上色。色彩的选择要考虑整体的色调效果,画面中的主要色彩倾向是什么,画面色彩的比例效果如何分布,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问题。
由于以国画的形式去表现创作主题,要尽量显现出国画低纯度、高级灰的特点,避免画面中高饱和的颜色,要将整个画面做一个调和。例如,画面中的柳树、荷叶、芭蕉、竹子等大都呈现绿色的色彩倾向,那么在房屋的色彩上就选择了其补色红色作为对比调和的颜色。就整幅画面来看,基于整体的搭配效果,最终选择蓝紫的色调作为整个画面的主基调(如图2),其中也掺杂了橙色、黄色以提升画面的色彩效果。例如,远山中的蓝橙搭配,虽然不是整体的主要颜色,但是起到了提升画面视觉效果的作用。在确认好色稿后,可将整个画面的纯度再次降低一些,最后完成色稿。
(四)定稿勾线
作为整体创作的基础性工作,草稿的完成度与后面其他步骤息息相关。草图粗略绘制完成之后,才是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众多的草图中,选择最合适和最满意的一张进行细节刻画,使整个构图更加协调和趋于完整。
本次主题创作为一个系列,分三个画面呈现出园林小景的韵味,在细化草稿时,尤其要注重对物像形体的把握。例如,徽派建筑的房屋建造极富特色,白墙绘画,还有向外延伸、如线条般流畅自然的屋檐翘角,在整个屋顶与梁柱和墙面的衔接中要准确把握结构。接着就是植物群落的细化,荷花池作为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荷叶自然就成了整个池塘的点缀,但是荷叶的大小、朝向、疏密等整个动态结构就成了一大难题,这不仅需要现实中的荷叶作为参考,还要勤于勾勒练习,致力于描绘出错落有致、疏密分明的荷塘之景。最后再把远景部分的大山确定好,整个草稿基本就绘制完毕了。最后的山也要注意大小,要与前面部分相协调。
整个草图绘制完毕,可以采用模印拓画的方法将彩图搬运到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上,这一步骤主要是细心和耐心,模印时尽量保持原稿造型,模印好后开始用勾线笔勾画需要以工笔形式表现的部分,线条的粗细、弹性、长短的变化要有节奏感,要从其律动感中看到线条的质量、力度,体现专业水平(如图3)。
(五)分步上色
首先,对画面整体先用淡墨分染。这是为了更好地确立画面的黑白关系,将画面中有重量感的物体以淡墨衬底可以更好地展现出物体的体积。例如,房屋建筑和石头就可以用淡墨提前分染一遍,便于稳重画面深色调。至于湖面,荷叶以及花草树木的部分在使用淡墨时,要尽量避免用墨太重,否则不利于后面其他效果的处理。淡墨分染的是主要部分,其余部分留白处理,共同营造画面。
其次,完成画面基调。主要是将淡墨分染的部分用色开始罩染,例如,山石用赭石轻轻地罩染出色彩倾向,荷叶、芭蕉叶等用草绿色罩染,屋顶用曙红加一点胭脂罩染。至于远山,用搭配的颜色带过。需要注意的是,整个画面景物虽然各有色彩倾向,但是要将画面纯度降低,使其处在统一主基调之中。
最后,刻画加深。画面需要一遍一遍地对比刻画,将主体物展现出来,使人观赏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要部分,其他细节也要搭配协调。近景部分的荷叶由于刻画面积较大,且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原因,需要形体准确但不宜精细刻画;中景的房屋颜色最深,使整个画面有了重量感;远景部分的山坡可以粗略刻画,不需要细节调整。
(六)完成创作
整个画面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远观其画,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致力于达到画面的最佳效果(如图4)。
如果画面色调呈现太过艳丽,主要问题就是画得太过的情况,再加上用色较多,整幅画面就显得格外杂乱,缺少了古朴典雅的国画风格。这时可以通过水洗的效果开始做减法,采用云龙皮纸作为绘画纸张,具有厚实耐造的特点,对画得太过的地方可以用水清洗,可以清洗几遍或者十几遍,以达到最后满意的效果。上色是一个一直在给画面做加法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增加和堆叠得太多的问题,整体的调整不是一味的补充,减去一些成分更有利于凝聚画面。
四、研究启发与反思
(一)研究启发
通过此次创作研究,可以了解到风景题材的绘画并不比人物画简单,尤其是运用国画语言去表现出江南园林景观的特色,而且国画并不是单一的毛笔和墨的运用,它可以采用多種多样的形式表现出个人风格。创作的过程从搜集资料开始,再到创作线稿、勾线上色,最后调整完成,每一步都落实“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仔细严谨地完成创作内容。创作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若要完成好一件作品,需要创作者保持钻研的态度和不竭的动力,有信心、有耐心完成作品。
艺术传达是一个将“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的创作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从查询原始资料开始,不断地查找翻阅、对比总结,为创作夯实基础。各类名家名作也要参考借鉴,吸收其作品中有益于自身创作的内容,结合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认真学习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以帮助更好地完成作。同时,尤其需要理解“感兴趣”和“专题研究”之间的区别,因此创作不能仅限于“喜欢”,还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是不是有明确的创作步骤,是否考虑了整体结构安排,最重要的是,考虑表现技法的使用,毕竟构思只是头脑中的活动,想要表现出来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技能。
(二)问题及改进措施
1.拓印勾线时颜色太重。对此要注意用笔勾线时用墨不宜太重,画面有的部分可以不做勾线处理,可另作效果。
2.没有表现出具体物象的造型特点,如荷叶的安排稍微密了些,竹子俊秀挺拔的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对此要进行细节刻画,补充一些装饰物品,做出疏密对比,丰富画面效果,具体物象的表现要抓住其造型特征,进行外景写生训练,了解结构后再作修改。
3.整体画面用色太多,没有统一基调,缺乏整体性,且上色次数太多,整体画面略显艳丽。对此要用整幅画中占比最多的颜色将整体画面罩一遍,统一基调,采用对比色,降低远景中山坡的纯度以协调画面,给整幅画做减法。
五、结语
园林中空间曲折多样而富有变化,布局自由,厅堂随宜安排、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其中,各种诗文绘画与之交相辉映,体现出中国绘画中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画中游”的意境。本文以“园林小景”创作过程与方法为研究主题,不仅仅是对园林景观的一个简单描绘,更希望能够描绘出江苏园林错落有致、清新脱俗的独特韵味,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共鸣,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陆俨少.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
[3]吴冠中.吴冠中画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4]吴湖帆.吴湖帆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何家林.山水逍遥——何家林作品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
[6]林容生.林容生中国画作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7]黄格胜.黄格胜山水画作品集[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8]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龙雪,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书画艺术;阳爽,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