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质量发展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探索
2023-03-26廖俊
廖俊
根据以往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知,国有企业在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从财务视角可知,国有企业的业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在生产要素、全要素和生产效率等方面,而不是提高要素投入量,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動过程中尽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现状
一、业财融合基本概况
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是基于传统财务工作,将现代财务工作进行转化的重要体现,即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双向深度融合。其融合过程不仅需要业务人员全部参与到融合环节中,也要求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进行充分了解。在此模式下,业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的相关会计数据支撑,找到当前业务开展中的缺点和不足,并与财务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为未来的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信息。财务部门也要改善传统的工作模式,对自身文字性和书面性工作进行优化升级,并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把控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政策和行业转型升级等发展动态,找到业务工作中的关键点,同时对未来的风险因素予以预测和控制,从而灵活给出应对方案,最终建立符合企业运行目标的优化体系,实现财务数据的准确应用和全面分析。
二、基于高质量发展下的业财融合重要性
(一)实现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在内容以及性质方面均有着显著性的差异,从二者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两个部门在资源的种类上以及负责的业务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那么作为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人,均要从部门实际运作出发,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一方面将传统财务部门的工作,例如会计核算、编制报表、资金管理等模块转向对业务部门工作的分析、指导和理解。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也要通过业财融合将以往的业务工作转变为财务业务和共享财务,从而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实现对其资源管理的整合。
(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国有企业可通过业财部门的充分融合,在当前的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找到潜在的财务风险。首先,国有企业财务部门通常掌握着资金管理和流动风险管理,因此从内控的角度来看,只有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内容予以了解和掌控,才能实现对风险判断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业财融合工作可以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及时告知相关工作人员,并帮助企业管理层知晓当前面临的外部风险,使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更好的监督和控制作用。最后,财务工作的转型会提高对企业内部各工作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增强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会计工作将逐渐从传统的财务工作转向对业务的管理工作,使财务人员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部分,并将财务整体的风险把控工作和规划工作始终贯穿整个生产活动过程,基于此,通过业财两部门的充分协商和交流,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准确获得当前企业的产品概况和发展情况等多方面数据,并得到及时清晰的把控,同时在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后,促使两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更加顺利,最终得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战略分析和流程,为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进行生产决策时提供有效证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专业性。
(四)提升员工专业水平
业财融合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掌握业务日常流程,能够积极参与经营活动中的项目管理和生产及经营活动,帮助更多员工在专业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提高财务部门的实际作用,最终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整体管理层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方面的了解,从而帮助业务人员从产品的整体效益出发,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最终有效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当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面对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现代各部门职责分明、职位划分明晰的管理方式下,开展部门之间的责任绩效模式,使得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难以进行充分沟通,并为了各自的业务无法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因此导致财务部门未能及时对业务部门的进展达到完全理解,仅停留在浅层工作内容上,缺乏对项目分析和投资管理的全面了解以及风险管理。除此以外,业务人员也缺乏完善的系统的财务知识,导致难以从企业大局考虑做出有利的决策。因此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领导掌握的相应数据不具备参考性,难以对业务和财务工作进行决策支持,同时其作出的报告不具备可行性分析,致使两个部门提供的数据毫无意义。
二、业财融合工作受限制
目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重点主要在行政和财务方面,导致对业务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建设较弱。除此以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来源渠道和编码方式不同,致使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相关性较低、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无法实现共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整体业财融合的进程出现了一定的阻滞,由于国有企业规定的财务政策要求对业务的经营情况提供准确的判断,但财务人员并不能系统性地对业务数据进行查明和指导,只能将业务人员的口述作为数据证明,从而难以为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由此可见,业财融合之间的交流工作缺乏信息化建设,导致其融合工作受限制。由于各自领域不够统一,使得业财统一的信息建设模式很难达到统一,导致国内尚未构建全方位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因缺乏理想化的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最终两部门的融合工作难以达到理想预期。
三、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未体现其融合的具体效果,也尚未构建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信息系统。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将导致业务工作目标和财务未来规划不能达到统一,从而增加业财融合工作开展的难度,那么业财融合的管理手段就会显得相对落后,而且没有恰当的管理思路。除此以外,国有企业缺乏合适的业财融合管理手段,将导致各部门面对工作内容、配合方式和工作模式难题时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导致许多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按照相应的制度来开展。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存在相应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对其工作流程予以全面考虑,也将致使其制度实施流于表面。例如国有企业内部的奖励机制仅针对单独部门执行,将无法对业财融合的整体工作效果提供参考和证据支持。
四、缺少兼具财务及业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以往的财务人员通常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核算、报表和事务处理等书面性环节,对业务部门以及市场的了解不多。其次,业务人员难以提供对财务部门的相应帮助,主要将部门工作重心放在业绩规划以及目标战略的制定上,减少了对企业风险的判断和把控,最终使得业财融合工作不能充分开展,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一些兼具财务以及相关业务知识的管理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严峻的问题。
五、预算管理有待提升优化
在国内的现代化进程中,多数国有企业都在全面执行预算管理,使其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充分分析,在基于传统的判断和决策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改善和整理,并为未来的制造规划活动和财务考核作出专业的战略规划。除此以外,现代部分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和执行方法不夠充分,导致对其业务成本的监管和实施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能利用预算规划充分带动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预算外的巨大开支,这在无形中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整体合理性与准确性,最终使得业财融合效果有所偏差。
针对高质量发展下国企业财融合挑战的具体对策
一、完成健全的业财融合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动力目标和发展源泉,能够保证建立完善的业财融合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会让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为加强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进展,保证结合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实现对业财融合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建设,紧紧抓住业财融合的相关理念,更新企业部门的业务和财务工作环境,提供步调一致的制定标准,产生协同工作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从而创造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创新,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宣传中加入业财部门的核心思想,在持续运转的同时,提高对业财融合运行内部环境的资源优化,对人才团队展开培训,最终帮助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业财融合思想认识产生清晰的理解。
二、扩大业务与财务间的融合程度
一方面,国有企业可制订提升业财融合效率的实际考核方案,对业财融合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业财融合的整体效果进行实时监督和考核,并以实际的工作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兼顾财务和非财务内部与外部指标,同时在对财务人员的考核中融入业务指标,在对业务人员的考核中纳入财务管理指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针对业财融合管理体系的相应监督机制,帮助各部门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分工,并对自身工作内容、配合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做到适当调整和修改,以充分迎合业财融合的规章制度。
三、构建数字业财工作平台
国有企业应当及时建立业财一体化的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帮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理解现代的业财融合思想和工作模式,充分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和物流资源的高效结合,实现制造生产活动流程的清晰化和高效化,最终达到国有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使用,从而帮助业财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得到充分提升。同时,国有企业应当清晰地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从而对业财两部门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以限制,督促有关业财融合人员的分工协作,保证各部门工作得到高效运转和有效推进。
四、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
现代企业自身的能力对部门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各部门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业财融合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而加强两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信息互通,增强部门凝聚力,最终帮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实行业财融合的高效预算管理方案
国有企业应当及时理解有关全面预算的开展流程和实际价值,充分提高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企业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的深度融合,制订出实行业财融合的高效预算管理方案。
通过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可有效提高内部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增强企业领导层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构建符合未来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并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角度,逐步完善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连接,并从生产角度为业财融合的进展提供帮助,具体从完成健全的业财融合管理系统、扩大业务与财务间的融合程度、构建数字业财工作平台、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实行业财融合的高效预算管理方案等方面展开论述,最终保证企业未来的长久和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赣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