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声誉经济

2023-03-25南健翀赵欣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希拉里

南健翀 赵欣

内容摘要:作为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因克伦威尔三部曲蜚声文坛。曼特尔借助知名出版商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主流媒体、文学评委及书评人的倾力推介,荣获了英美各大重量级文学奖并迈入英国当代主流文学场。作为当代英国国家认同的文化符码,三部曲也促使曼特尔的声誉获得官方认证并产生资本循环增值。本文从声誉经济角度出发,以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曼特尔声誉确立和传播阶段,出版商、媒体、文学评委、文学奖及国家文化政策是如何将各类资本转化为曼特尔的声誉并产生经济价值。

关键词: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声誉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国曼布克文学奖的文学生产研究”(项目编号:17BWW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南健翀,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赵欣,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当代西方文学场中诸多作家的成功离不开声誉经济的运作,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A. S. 拜厄特(A. S. Byatt)等作家的作品,均实现了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英国当代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 1952-2022)也不例外,《狼厅》(Wolf Hall 2009)、《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 2013)、《镜与光》(The Mirror and the Light 2020)克伦威尔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在英语文坛有口皆碑。如果说作品文学价值是其成功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声誉经济则是第二原动力。

西方学者就声誉经济对作家影响的探讨早已有之并逐步细化。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及劳动分工时将作家创作归为“非生产性劳动”(斯密 313),此观点遭到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反驳:“一位成功的作家就是一位生产性劳动者”(Scott 14),作品是作家生产的商品。这在文化生产理论奠基人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著作中得到了理论证实,作家在出版著作时为薪金而劳动也使出版商获益,因此是“生产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 149)。之后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和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等理论家均对此有所继承、反思和发展。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更直言声誉对该商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名声不足以保证其利益的文学建筑师必须不论人家出什么价都卖”(转引自本雅明 6)。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拓展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将其从经济范畴扩展到社会和文化层面,并把资本分为经济、文化、社会和象征资本,其中,“声誉”属于象征资本,即“某些个人或机构不断积累起来的声望、认可和尊重”(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230)。这些资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可以互相转换。基于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詹姆斯·英格利什(James English)在《声誉经济:文学奖、大奖赛和文化价值流通》(The Economy of Prestige: Prizes, Award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Value, 2005)中提出文化奖的“声誉经济”概念并以此研究文学奖的文化生产问题。剑桥大学约翰·B. 汤普森(John B. Thompson)吸收布迪厄的“field”(场域)说,形成“出版领域”概念,并强调经济、社会、智力和象征资本在大众出版领域的重要性,其中,智力资本即“知识产权”(汤普森,《数字时代的图书》 19)。本研究在借鉴以上概念的基础上,从“声誉”入手,以曼特尔的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曼特尔声誉确立和传播阶段,出版商、媒体、文学评委、文学奖及国家文化政策是如何将各类资本转化为作家声誉并产生经济价值。

一、出版商的信誉背书

曼特尔的声誉建立离不开知名出版商以自身资本为她树立的优质品牌形象。布尔迪厄指出,文化商人(出版商、画商)以“提供自我积累的所有象征资本作为担保”来参与作品的价值塑造过程(Bourdieu, The Field 77)。三部曲在英国均由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旗下的第四权出版社(Fourth Estate)出版,两者分属于全球英文出版集团和英国独立出版社中的行业翘楚。柯林斯更是具有丰富的出版文化积淀并保持强劲的出版活力,在近200 年辉煌的出版历史中推出过享有世界盛誉的品牌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勃朗特姐妹(The Bronte Sisters)、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通过出版历史、业界权威等象征资本,优质作家及高品质图书等智力资本,出版商建立和维持信誉并成为值得信赖的品牌,品牌赋予的可信度增加发行图书被读者购买的机会。作为“ 文化质量和品味的传递者和仲裁者”(汤普森,《数字时代的图书》20),柯林斯和第四權以良好的出版声誉等象征资本为曼特尔及作品担保质量、树立品牌并帮其获取初步的市场认可。

凭借完善的出版体系和强大的出版优势等经济、社会资本,出版商从图书的出版、流通、传播等各个环节充分对作家声誉和作品价值进行再生产。作为图书内容的承载形式,封面装帧影响读者的阅读审美与期待。三部曲封面与内容的吻合实现了美学与情感价值的统一:曼特尔的名字均采用醒目的压纹工艺,丰富的视觉语言呼应图书命题,统一的王室古典风设计凸显英国传统文化特征。《镜与光》的封面在致敬前两部的基础上更是加入加粗版大写字体等现代元素,锁定固有读者群并积极开发更年轻的文学市场。美学设计及王室象征符号的运用塑造了曼特尔独特的品牌形象,增添作品价值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欲望。

出版商也凭借各类资本打通声誉壁垒,促使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信仰在国际化多重文学坐标中的生产。柯林斯分别三次提交三部曲参加布克奖评选,两次获奖一次进入长名单“ 再次肯定了编辑或出版商的判断”(汤普森,《文化商人》 111),力证出版商是图书品质的出版典范。曼特尔与出版商实现了品牌共享的双赢。2009 年,柯林斯提交《狼厅》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后者帮助曼特尔进军德国市场。作为生产作家声誉和作品价值的文化机构,国际化书展和文学奖将自身的国际声誉和广泛受众等象征和社会资本转化为曼特尔的声誉和经济价值。被打造为“ 全球出版事件” 的《镜与光》也以封面点亮伦敦塔的高规格形式宣告全球多语种同步发售。出版社的国际化市场布局将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辐射全球,拓展销售市场并延长销售周期。

同时,知名出版商凭借资本与零售商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合力向读者传达着“ 曼特尔及作品值得关注” 的信号。柯林斯通过线上线下零售相结合等多元化销售模式拓宽出版市场。三部曲被摆放在英国主流零售商W·H· 史密斯书店及水石书店的黄金陈列区以提高可见性,以延长上架期在拥挤的图书市场上争取并确立市场。购物商场,药店,超市,网络销售等渠道将曼特尔声誉和图书传播范围扩大至不常去书店的潜在消费群。三部曲的有声书和电子书在亚马逊、推特等平台的数字销售也促使网络媒体平台规模和用户群资源等象征和社会资本參与曼特尔声誉经济的增值。《狼厅》和《提堂》跻身英国出版业风向标——《书商》大众小说畅销榜榜首,《镜与光》更是水石书店在“ 过去八年被问得最多的书”(Hagger),说明曼特尔品牌已具有高度的读者黏性。出版后“ 连续三周占据沃特斯通畅销榜榜首”(Flood),销售硬数据促使曼特尔声誉飞升,作品价值不断生成。

英国出版业体系完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像转动轴一样带动英国书业界运作。曼特尔声誉经济的建立、流通和提升得益于该转动轴上各类资本的转化。此外,声誉良好的出版商凭借经济和社会资本获得更多媒体可见度,促使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信念在出版业的“集体信念网络”中持续生产。

二、知名媒体的倾力推介

通过对作品的大量讨论所形成的评论景观,主流媒体、书评人、文学评委等也充当了打造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同盟军,“关于作品的话语并不只是一种用于促进理解和评价的催化剂,而是作品及其意义和价值生产的一个时机”(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139)。凭借巨大的发行量和受众率等经济资本,各类评论和深度报道等象征和文化资本,新闻场为作家声誉和作品价值信仰的传播提供了更宽广的传播空间。从《卫报》(The Guardian)、《观察家》(The Observer)、《泰晤士报》(The Times)到《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时代周刊》(Time)、《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英美享有较高声誉的主流媒体对三部曲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评价,为作家作品打出优质的广告宣传:《狼厅》名列《卫报》“21世纪100本好书”榜榜首及BBC“21世纪最佳小说”榜第三,《提堂》位列《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12年度十大好书”榜榜首及同年《华盛顿邮报》十佳图书。媒体关注增加了作家作品评论空间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生产并强化着读者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认同感,进而对其图书选择进行隐性引导。

媒体热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坛动态,“传达并推广评委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其文学理念和知识”(芮小河 70)。作为图书质量和品味的过滤器,知名书评人和文学评委的教育经历、文化修养、文学鉴赏力等文化资本是文学权威的表征。这一与普通读者的差异使其具有文学价值仲裁者的象征性权力,被视为值得信赖的图书指引者,极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泰晤士报》书评人约翰娜·托马斯·科尔(Johanna Thomas Corr)盛赞“三部曲使99%的当代文学小说显得苍白”(Chandler)。2009年布克奖评审主席詹姆斯·诺蒂(James Naughtie)称赞《狼厅》在内容,语言及场景设置上“优秀地不可思议”(Hilary Mantel, Wolf Hall 2009版封底)。2012年布克奖评委主席,《泰晤士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主编彼得·斯托瑟德(Peter Stothard)更将曼特尔誉为“最伟大的现代英语作家”(Hilary Mantel, Bring up the Bodies 2012版封底)。这些在当代英国文学空间等级制度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意见领袖发出的定位式评论,加速曼特尔获得英国主流文学场的肯定,以权威性文化资本帮她迅速建立口碑,增添读者的购买信心。

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信仰也在知名文学同行的认同与维护中被反复锻造。文学专业人士的点评被视为对文学价值的权威判断,这些镌刻着象征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评价被印刷在三部曲的封面封底作为吸引读者购买的强大感召力,催化文化资本兑换为商业价值。《狼厅》《提堂》《镜与光》的封面封底和内页罗列着诸多文学声誉极高的专业人士的点评:科斯塔奖(Costa Book Awards)得主黛安娜· 阿西尔(Diana Athill)将《狼厅》的改革力量与艾略特(George Eliot)并驾齐驱,“ 我从未想过,继乔治· 艾略特那创纪元的《米德尔马契》之后,还会有这样出彩的作品”;《纽约时报书评》主编查尔斯· 麦克格拉斯(Charles McGrath)认为《提堂》“ 让英国历史变得生动奇异,焕然一新”。A. S. 拜厄特也肯定曼特尔的历史小说树立了新的文学典范,“ 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新东西”(Byatt 54)。新历史主义批评泰斗斯蒂芬· 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盛赞《狼厅》是“ 杰出的历史小说(Greenblatt 2009)。通过肯定曼特尔在文学革新方面所做的贡献并确认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定位,文学场上的文学权威和社会科学场的权威历史学家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进行了多方塑造,增加曼特尔及作品的文化资本,对读者的购买行为发挥了推荐作用。

布迪厄指出,“ 文化资本参与了控制的过程,它将某种实践合法化,认为它自然而然优于他者”(Bourdieu, The Field 24)。出版商、媒体,书评人,文学评委等掌握着文化场内的话语权,通过将文学场的准入权、象征和文化等资本传递给曼特尔,促进其声誉和文学观念的合法化,生产并培养读者曼特尔作品价值的集体信仰,从而产生经济价值。此外,与上述认可交织进行,对曼特尔声誉经济做出贡献的还有文学奖的官方盖章。

三、文学奖的经济杠杆功效

曼特尔被媒体誉为奖项收割机,《狼厅》横扫2009 年布克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沃尔特· 司各特历史小说奖(Walter Scott Prizefor Historical Fiction)等英美大奖。《提堂》2012 年再次荣膺布克奖桂冠并斩获科斯达奖。《镜与光》入围2020 年布克奖和女性小说奖(Womens Prize)长名单。曼特尔声誉经济的成功也得益于文学奖声誉和经济生产功能的双重传承。

作为“ 文学造神机构”,众多文学奖的肯定宣告曼特尔正式加入英国文学的象征秩序,促使其声誉及作品价值得到体制化保障,尤其是两届布克奖加冕使曼特尔在当代英国文学场的核心地位得到合法认证。布克奖是当今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处于当代“ 英国文学产业的核心地位”(Fink 6),壟断着文学价值的评价标准,荣获布克奖等于获得文学价值合法化的官方证书。英格利什也指出,“ 布克奖的象征性成为作家声誉的标志”(English, The Literary 171),声誉影响力、文学权威等象征资本使该奖在英国文学场拥有决定性话语资本,以合法化曼特尔在当代英国文学场中心地位的方式培养读者对其声誉和作品价值的信仰。

奖项情结在出版界、学术界及读者群屡试不爽。柯林斯不断重新包装再版三部曲,并推出特辑版、影视版、珍藏版等不同版本以寻求新市场。即使作家热度消退,文学奖撬动的不断再版也会延续作品的生命力、延长市场周期并促进可持续收益,掀起再次阅读甚至研究热潮。获奖也会促进研究的持久性和深入性,学界研究以“ 学术炼金术”的形式开拓作品研究价值,加速作家声誉传播并刺激作品销量。获奖后曼特尔声誉在学术市场扶摇直上,以中国知网为例,目前曼特尔相关研究期刊及学位论文均出现在布克奖加冕之后①。教育制度也以“教育炼金术”对作家作品价值的集体信仰进行系统化再生产,曼特尔被收入《现代英国小说1878-2001》(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1878-2001, 2001),《新世纪以来的英国当代小说》(The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 Since 2000, 2017)等诸多英国文学书籍并载入文学史,成为批评家和读者长期关注的对象,增加声誉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狼厅》被纳入当代英国文学的必读书目,对作品的研究和教授将持续内化对其价值的信仰。此外,英国王室授予曼特尔大英帝国女勋爵士,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和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授予她荣誉学位,贵族头衔和学衔使她获得制度化的社会及文化资本。文学场中的各类炼金术淬炼出三部曲值得购买和阅读的共识。

文学奖的资本性对曼特尔声誉经济的贡献也不容小觑。英格利什指出,文学奖是“客体化的象征资本”(English, “Winning” 110),也是各类资本进行互相转化的“协商工具”(English, The Economy 10),具有引导读者消费图书的资本化特征,为文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阅读和购书指南。作为声誉传播的发动机,布克奖在英语文学图书中的权威性和引导性使曼特尔享受了该奖对作品销量强有力的保证,蕴藏经济价值的“两届布克奖得主”“2020年布克奖长名单”等标签被印刷在三部曲封面作为最佳的广告宣传。英国将重要文学奖作为博彩项目的民间文化也为作家赢得了不少关注,天生具备商业基因的布克奖更是吸引全民全年博彩。《狼厅》获奖前,欧洲博彩巨头英国立博集团(Ladbrokes)就预测曼特尔得奖可能性为80%。布克奖全年评选机制的观赏性更使作品变为新闻事件,作家成为文学明星,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博彩业及评选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将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生产镶嵌至更宽广的公共领域,充分挖掘了三部曲的市场潜力。

布克奖是促使曼特尔的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的最大催化剂,获奖后《狼厅》和《提堂》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463%和467%……《镜与光》成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布克奖长名单的销量冠军”(Hagger)。曼特尔直言布克奖对其声誉经济的巨大效力:“获奖后,两本书的海外销量迅速翻倍,还影响到之前作品的销量。职业生涯被重新挖掘,所有作品被重新评估”(Pierre)。曼特尔借助布克奖赢得了不可撼动的文学声望及销售奇迹,其文学和市场价值也反哺文学奖声誉。

作为享誉全球的文化盛事,布克奖既是英语文学价值的重要指标,又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促进了文学商业化,为曼特尔声誉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国际文学奖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布克奖浓厚的“英国性”凸显了“英国人重建文化帝国的野心”(罗晨、王丽丽 68),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

四、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英国沉重的创伤,英国面临帝国崩溃、经济倒退、国家认同受挫等严峻问题。英国的民族优越感自豪感深受打击,文化宣传工作成为重振国民自信的手段之一。英国迫切需要本国作家再现传统文化中的英国特性,既为大英帝国的复兴寻找理论依据,也希望通过在传统辉煌文化中缅怀“ 日不落帝国” 的强盛来重唤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英国政府于1997 年创立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提出“ 文化创意产业” 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06 年推出“ 文化测试” 以“ 激励更多电影展示英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王展鹏 206),强调对英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视;2009 年发布《数字英国》(Digital Britain)白皮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英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并指出“ 英语语言、教育、文化、传媒均被视为英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20)。英国国家层面对本国文化的重视和国际影响力的推动力度不断升级强化。

英国国家政策对文化实践活动的影响体现了文化逻辑与市场逻辑的交融,“ 主管艺术的政治和行政机构影响艺术市场并促使生产者的生产和消费者的生产”(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205)。在文化政策的导向下,影视加入了曼特尔声誉的宣传阵地,丰富作品从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的渠道。《狼廳》《提堂》《镜与光》均被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搬上舞台,影视剧《狼厅》从开拍话题不断、热播掀起“ 都铎热” 到反复重播,辐射了更多领域如带火英国古堡游、吸引其他语种版权购买、形成经济资本循环增值,更促使曼特尔站上国际舞台。“ 都铎王朝热” 风靡全球并成为英国文化符号,在全球传播英国文化和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英国文化软实力。

英国国家层面也发起各种官方和民间活动来加强民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向心力并保持民族活力。2009 年7 月18 日是亨利八世继位五百周年,英国历史皇家宫殿组织(Historic Royal Palaces)举办全年纪念活动,展示都铎时期的伟大遗产,这势必掀起重读都铎文化相关书籍和重新认识英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曼特尔站在文学市场前线,敏锐地意识到市场需求和文化氛围的作用,抓住时代机遇并以三部曲参与讨论,“2005 年,当我意识到2009 年将迎来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登基五百周年,全英上下会有很多庆典活动时……我动笔了” ②,市场时机间接成就曼特尔。三部曲不仅针对英国市场、承载英国文化、讲述英国故事,实现了文学价值和市场需求的统一及作家与市场的共谋。曼特尔的文学市场策略得益于文学市场环境,其文学创作与市场需求双轨运作于当代英国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构建。

三部曲重温帝国旧梦,提升民族自信心,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和英国建构国家认同的文化符码,并在政治场合成为英国国家表征。2013 年,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访华,将《狼厅》作为国礼之一送给李克强总理夫妇。政治仪式化建构将该作合法化为英国文化底蕴象征并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播的使命。《狼厅》被作为政治场合的文化宣传说明曼特尔作为英国文化的推手,讲好了英国故事,成功传播了英国文化,提升了英国文化软实力并促进国别文化交流。政治资本提升曼特尔国际声誉并助推她打开了广阔的中国市场。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Library)于2014 年开始悬挂曼特尔肖像画,使她成为在世获此殊荣的首位作家。国家层面的肯定使曼特尔赢得了只有如政府、国图等官方权威才能赋予的认可,为其声誉和作品增添附加值,加固象征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获得经济资本。

各类新闻资本也促进了曼特尔的声誉增值。被媒体称为话题女王的曼特尔受邀参加电视电台、书店、报刊等媒体活动畅谈三部曲的创作过程,BBC也推出《希拉里·曼特尔:重返狼厅》(Hilary Mantel Return to Wolf Hall 2020)纪录片,大量的新闻景观延长曼特尔的声誉宣传路线和作品生命。曼特尔也积极参与文学市场,通过掌控小说出版节奏、定期预告新书、参加图书签售会等方式以保持声誉的持续性和读者的忠实度。曼特尔与英国王室的是是非非也为其声誉推波助澜。她在公开场合频频赞誉或批评戴安娜(Diana Spencer)、凯特王妃(Kate Middleton)和梅根(Meghan Markle)。查尔斯王子(Charles Philip)亲自为她授勋并表示自己是《狼厅》的超级粉丝。短篇小说《刺杀撒切尔》(The Assassination of Margaret Thatcher 2016)引起热议。新闻景观和王室声誉都间接充当了曼特尔声誉经济的传播器。

三部曲是在当代英国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语境和市场语境下产生的。曼特尔找准时代定位并以写作响应时代呼唤,以重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及促进民族凝聚共识的方式参与当代英国国家建构和民族认同的时代话语。曼特尔与英国当下主流话语构成了一种共谋关系,在国家层面的现代经纬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学坐标,并在当代英国文学中塑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

结语

“文化生产是社会机构、民族国家获取生产利润、创造文化认同乃至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周才庶 68),这一文化生产链条构成曼特尔声誉及作品价值信仰的生产轨迹。英国国家层面希望在世界格局中维持并强化英国文化输出,出版商希望确立在英语出版市场的品牌,媒体等将公众舆论导向对英国文化的探讨,布克奖等英国文学奖试图确保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以上各方构成的资本转换链上,文学场中的能动者对曼特尔声誉和作品价值的信仰进行了生产和构建,并使这一集体信念逐渐嵌入诸位能动者尤其是读者的习性中,合力推动作家声誉经济的实现。

曼特尔以文立身,三部曲实现了“纯”艺术和“商业”艺术的共赢,一定意义上摆脱了布迪厄提出的文学场中“输者为赢”的反经济逻辑。曼特尔既具有“有限生产亚场”的象征资本,又获得“大生产亚场”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收益,实现了符号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化解了艺术逻辑和商业逻辑的冲突。对曼特尔现象的探讨既可丰富对其作品研究的路径,也对全球化时代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希拉里
希拉里: 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希拉里: 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如何结识偶像
变色啦!
参考译文
希拉里下月访巴以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