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实践探究

2023-03-24李明洋贾雁翔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李明洋 贾雁翔

摘 要:本文基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实践,论述了标准体系建设背景、建设现状、建设意义和建设思路,构建了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探索出一条以标准化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从政策体系向标准体系转变。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19

0 引 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旨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以标准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搬迁群众、兜住底线、均等享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保基本向全面提档升级转变。

1 建设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做出“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加强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等重要论述。

《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19〕1156号)[1]提出“到2020年,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力争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0〕110号)[2]提出“加强安置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能够享有与迁入地群众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21〕524号)[3]提出“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漏项”,提高搬迁群众生活水平和可持续發展能力;《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22〕1923号)[4]提出“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转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国家政策体系已逐步形成。

贵州省委省政府、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创新实践,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久战”。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破解后续扶持创新难题。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19〕8号)、《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黔党办发〔2020〕36号)、《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州委办字〔2019〕50 号)及《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规划建设高质量推进措施》《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产业发展高质量推进措施》等新市民计划13个高质量推进措施(州党办发〔2021〕12号)。另一方面抓住示范引领,申报创建试点建设,打造后续扶持贵州样板。2020年积极申报并获批立项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旨在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55号)和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系列各级政策文件的精神。

2 建设现状

标准体系方面,《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是全国首个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由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构成。标准制定方面,DB52/T 155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系列标准,也是全国首次发布的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的地方标准,其中既包含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工作的基本服务设施建设指南、群众满意度调查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规范、服务能力持续改进指南,也有支撑集中安置社区便民利民“六个一”服务工程的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儿童活动中心服务规范、老年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规范、家政服务员培训技术规范等10个部分。DB5226/T 244《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系列标准,包含基本服务设施设备、政务公开、居民公约制修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入学基本公共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物业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人居环境保护、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民族地区帮扶车间管理、志愿和慈善服务、民族语言服务、服务评价与改进等16个部分。

3 建设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社会系统重建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搬迁群众全面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不能只解决住房和收入问题,还需要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够衔接配套。通过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黔西南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建立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探索以标准化手段优化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促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建立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发布《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20〕36 号),编制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系列服务标准,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打造可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黔西南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和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样板。

4 建设思路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梳理一揽服务清单,建立一套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动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谱写着搬迁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具体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构建标准体系。

(1)服务对象。针对“十三五”期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到城镇稳定居住生活的搬迁群众(简称新市民),实现36个新市民居住区和33.85万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2)服务范围。首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不同于其他的试点类型,其核心特点在于梳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应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综合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制定、拓展并持续更新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2022年版)》,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及设定依据;其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与政策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协调配套,既要立足实际,又要量力而行,可适度拓展服务事项,但不盲目追求全覆盖、高福利。

(3)服务提供。主要依据《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州委办字〔2019〕50号)中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同时结合试点申报领域,确定服务项目和服务事项,搭建标准体系。

5 标准体系

5.1 逻辑结构

聚焦《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2022年版)》中所提供的服務事项构建标准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级,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个层级是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贵州省、黔西南州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根据上述文件梳理出的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二个层级是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包括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

5.2 体系说明

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包括三大标准子体系,编制并发布了36项州地方标准。

5.2.1 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

通用基础标准是指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普遍适用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标准和符号与标志标准。

5.2.2 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

服务提供标准是指为规范基本公共服务程序、内容、方法,提升服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涵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中规定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文化体育保障8个领域,包含9个服务类别,重点编制并发布了27项州级地方标准。一是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包括《新市民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物业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新市民安居险服务规范》3项标准,保障新市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二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包括《新市民子女就学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新市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补助规范》《新市民子女“控辍保学”基本公共服务规范》3项标准,保障新市民适龄子女应助尽助,应读尽读。三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新市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新市民基本医疗、生育保险服务规范》2项标准,保障新市民病有所医、小病不出社区。四是基本社会服务,包括《新市民申请城市低保服务规范》《新市民高龄津贴发放与服务规范》《新市民孤困儿童管理与服务规范》《新市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规范》《新市民普惠殡葬服务规范》5项标准,保障新市民弱有所扶、困有所济、难有所解。五是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新市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规范》《新市民残疾人大学生教育资助基本公共服务规范》3项标准,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增进残疾人福祉。六是基本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包括《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规范》《新市民就业创业服务规范》《新市民就业险设置及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劳动维权机构设置与服务规范》4项标准,保障新市民就业有帮扶、失业有兜底。七是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包括《新市民居住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规范》,保障新市民居有所乐、玩有所娱。八是社区治理服务,包括《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室管理与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服务与管理规范》《新市民居住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与评价要求》4项标准,保障新市民安置社区平安、文明、和谐。九是基层党建服务,包括《新市民居住区社会组织服务规范》《新市民居住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规范》2项标准,保障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5.2.3 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

服务保障标准是指支撑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包括设施设备配置与管理、人员配备与管理、机构设置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监测预警管理,重点编制并发布了9项州级地方标准。《新市民居住区基本服务设施设置要求》规范了服务机构的命名和设置,提高了新市民对服务机构的辨识度和认可度。《新市民就读学校师资配备规范》规范了新市民学校教师配备及招聘流程,提升了新市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新市民居住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配置规范》《新市民居住区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建设规范》规范了新市民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配置和活动队伍建设,推进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丰富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新市民居住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室外观标识规范》《新市民居住区综合便利店建设指南》规范了安置社区服务机构外观标识等,对提升安置社区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有较大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数据规范》《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数据监测与预警管理规范》针对安置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社区治理及搬迁群众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基本生活等内容的监测预警,为新市民实现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6 结 语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样板区的有力抓手。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更加规范,落实更加精准,保障更加有力。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系列标准编制,全面总结了黔西南州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转化为标准要求,以标准的形式推广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为持续优化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标准支撑。

参考文献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振兴〔2019〕1156号)[Z].v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民发〔2020〕110号)[Z].

关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524号)[Z].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振兴〔2022〕1923号)[Z].

作者简介

李明洋,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管理与应用研究。

贾雁翔,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标准研究。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识别: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播州区易地扶贫搬迁“七个一”新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补齐哪些短板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河北省涞源县易地扶贫搬迁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