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3-03-24兰弼麟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新课标高校

兰弼麟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两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满足多样化的教学要求,为其改革和发展创造机遇。然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重视课程形式而忽视发展原则,以及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等。为了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需要一系列可行性建议。教学模式的选择、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和完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工作刻不容缓。这些建议对于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1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组织形式,其涉及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安排和组织。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其一,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其二,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模式。其三,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模式。其四,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模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分类,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

随着新的教育标准的推行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改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课程设置增加了一些新的选项,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特定技能或興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引入了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式教学。新的课程标准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注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通过设置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2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2.1 课程设计和教材使用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可以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学校资源的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形成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二是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可以参考正式出版的体育教材、教学资源网站、学术论文和专业杂志等,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备、场地、信息技术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可通过实践活动、互动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四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导引法、实践法、协作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是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表现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进步。

2.2 教师角色和思维方式

在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导师,引导学生探究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提供学习环境和机会,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扮演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教练,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训练计划,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练习和训练。教师通过矫正学生的动作和姿势,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技术水平;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身体意识等素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创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教学实践评估,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个人教学能力。同时,由于公共体育课程常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与关联,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视野。同时,教师需要加入学习共同体,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

3.1 教学模式的选择原则

第一,学生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灵活选择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第二,任务导向原则。体育教学应选择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第三,综合素养原则。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第四,合作性原则。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选择合作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互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第五,多样性原则。体育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第六,动态性原则。体育教学应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然后,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知识教学、体育技能培养和体育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估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问题引入、讨论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其学习质量。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体育比赛、运动技能训练和体育健康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有效地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

其一,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业表现,包括体育知识掌握程度、体育技能发展水平和体育素质提高情况。评价可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试和项目报告等方式进行。其二,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守纪律、具备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评价可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和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其三,评价学生的体质水平,包括身体机能、体力和柔韧性等方面。评价可使用体测项目,如体重指数、身高、跳远和体前屈等。其四,评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包括比赛成绩、技术运用和战术应对等方面。评价可通过观察、记录和评分等方式进行。其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评估,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其六,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度和进步等方面。

3.4 优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教学设计优化:通过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分析,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相匹配。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的设置和排列。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视频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生参与促进: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促进互动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作能力。

实践与应用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社区服务和健康促进活动等实践项目,培养學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和创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反馈和评估改进:注重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美叶.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7):86-88.

[2] 赵玮.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校篮球体育教学新局面[J]. 才智,2016(12):23.

[3] 万义, 谈星宇. 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 武术研究,2023,8(5):119-121 .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一般课题“2022 年冬奥会视域下吉林省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H21055)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新课标高校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俱乐部教学在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航海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的对比研究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