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2016-11-11莫智千
莫智千
摘 要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培养对象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体育教学上应该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研究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笔者进行了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来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武术课 分层教学
伴随着教学改革,我国的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诞生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模式。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武术套路极其多样化,拳种和器械都具有地域性和各自的特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加深对武术的理解。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分析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对学生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也是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1]。
分层教学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结合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把处于同一认知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其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强调和关照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
(二)武术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
1.分层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都遵循统一教学大纲,采取统一的模式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武术基础、身体协调性等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和进度,让具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太过简单,所以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没有武术根基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觉武术的动作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高校公共武术体育的课堂效率。
2.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公共武术课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逐渐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最终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3.有助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因此学习效果比较差。武术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运动技术,同时也需要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则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它根据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武术基础、身体协调性等的差异而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评价的设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武术素养的综合发展。它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使教学训练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突出训练结果和个人成绩的表现[2]。
二、分层教学在公共武术课中的运用
分层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综合测评(包括技术特点、身体条件、心理负荷能力等),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有武术功底的,武术意识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分为一层,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的练习应进一步拓展、深化,增加动作难度、节奏、身法、攻防含义等内容或使其通过观看电视、录像提高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较好,有练习经历,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分为一层,对于该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相应增加难度,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之前没有学习过武术且身体条件相对弱的学生分为一层,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多加练习基本功,同时加强力量、速度、柔韧和协调性练习,培养武术意识。高校公共武术课总体教学目标只是对各层次学生的宏观要求,具体情况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三、结语
我国的高校教学一直以来都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这使得教学比较单调乏味。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基本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授课单一刻板,学生积极性较低,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管理中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与此同时,实行武术课分层教学势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效果,这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成为分层教学必然要求[3]。
参考文献:
[1] 张明莲.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 曾明,李胜达等,高校武术选修课分层教学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7).
[3] 樊发祥,田小培,高校武术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鸭绿江(下半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