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家阳的三种象征
—— 看守人 牛虻 海狸

2023-03-24

关键词:海狸教育界林家

赵 明

当下的中国设计教育界正和和美美地向着“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奔忙着。山高路远的途中,未免有些人忘了初心,坏了操守,迷了方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喊一嗓子,提醒设计丛林中的众生,回归设计的本真。林家阳教授就是那个看守人。

看守人需要很高的站位和持之以恒的责任心。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和“建设高质量学科”目标颁布后,林家阳通过“全国设计大师班”平台,在教育理念、政策,教研课程、课题,产教实践、融合等全环节,组织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在全国各地展开研讨、推广、交流。为此,大师班“先导式培养模式”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对26年76 期大师奖的褒奖,也是他获得的第三个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年近七旬的林家阳行程每年超过十二万公里,自觉地走访和推动中国设计教育的转型。

与此同时,他对艺术设计类教材也特别上心,遍请专家、选出版社,集结教材写作人才,开办教材研讨班,与时俱进地规划每一套教材的编写大纲,创新每一套教材的课程内涵,催促每一本教材的编写进度,核查所有细节。林家阳教授说每次主编一套教材要脱一层皮,但他还是编写了 5 套 300 多本教材,他是痛定思新痛!

一名优秀的看守人除了勤勉,还要有批判精神。一团和气的中国设计教育界需要批判,不仅需要源自设计理论的争鸣,也需要实践品格方面的督促。林家阳教授就是这样的督促者,他对设计教育界存在的问题,不论是现象、作风还是个案,都会提出严肃的批评。

如今的林家阳教授已经“宽容”了许多!我曾经说过现在的他是“文人情怀,菩萨心肠”,他很认真地和我说:“我不是酸文人,我是辣文人;我不是弥勒佛,我是狮子吼。”我很认同!只有具有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能无畏、无愧、无我!

以前的林家阳教授不仅是辣和狮子吼,他还要“见血”!刚从德国回来时,他之于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非常焦虑,在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自发的、高密度地掀起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实验性改革,那时的他有着超饱和的使命感和超负荷的行动力,高压下的林氏脾气也是超常规的,他说:“我不能做老好人!中国设计教育需要痛的刺激,我希望是一只牛虻!”工作中些微差错的刺激,他就会皱起眉头拔出无形的剑,不留情面地刺向目标。

正是这样的冲刺精神,林家阳在三年内完成了中国设计教育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件事: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设计类招生改革和教学改革;创办全国设计大师奖;开办全国设计大师班。此后二十余年的长跑,大师奖和大师班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设计教育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中国设计教育史上重要符号。2002年,当他从江南大学调到同济大学的时候,如释重负地说他兑现了对母校的承诺。其实这种承诺是他自己的发心,林家阳在结束了德国六年的自费留学学习时,婉拒了接替导师、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H.Matias)教授在柏林艺术大学教职的机会,推辞了国内一线城市一流高校的盛情邀请,毅然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多年后谈起那时的坚毅和锋芒,林家阳教授说中国设计教育不该让批判缺席,更不该让改革停息!

林家阳的第三种象征是“海狸”,2019年荣休后,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中。他拿出所有积蓄并贷款,用三年时间,在家乡(浙江温岭石塘镇海利村)筑起了文化地标——大师奖博物、海狸书院,成了村民和游客的读书、休闲打卡点和中国艺术设计界寻访的热点。林家阳乡贤还积极投身当地的乡村规划、公共艺术设计、乡村治理中,努力促进小渔村与地球村的连接。

浙江卫视《诗与远方》到大师奖博物馆采访时,林家阳说“诗与远方”就在眼前和脚下。

做有理想的行动家,是林家阳教授终身的追求。

猜你喜欢

海狸教育界林家
慈善家的穷儿子
“建筑大师”海狸
Duck-billed platypuses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陶行知·新学制
论阿根廷实证主义教育
科学研究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林家立设计作品
有趣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