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
2023-03-24杨光照
杨光照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与其他搏击运动相比,中国武术更加注重内修,即武术修养和人文情怀。散打是一项吸收了传统武术中的优良技巧而形成的对抗性较强的格斗运动。传统的武术训练和散打训练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许多教练在尝试把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运用到格斗训练中,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散打水平。
在散打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散打的训练模式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故而需要对这一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地提高散打训练质量,有效提升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1 概述
1.1 传统武术概述
练习传统武术可以帮助训练者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并使其具备一定的攻防能力,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传统武术的学习训练中。传统武术的训练内容主要有基本功、技法、套路等,传统武术的训练目标则是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各单项技能并熟练运用各式套路。传统武术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尚巧,指的是习练者在攻防中借助巧劲来提升技击效果,同时减少自身受到的伤害。此外,传统武术的另一明显特征就是善用套路,将技巧按照合理的逻辑组合成套路,从而在实战竞技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1.2 散打概述
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竞技方式,是与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相适应的体育项目。散打技术既有传统武术的基础实用技巧,又融入了中外多种格斗技巧,运动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巧以求取胜。散打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3 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关系
传统武术与散打皆发源于我国,而且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散打训练与传统武术训练的内容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然,散打与传统武术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相对于传统武术来说,散打因融入了中外多种格斗技巧而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在竞技效果方面,散打技巧對灵敏性和速度的要求更高,也更重视实战中表现效果更佳的技巧。
2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价值
2.1 有利于散打训练效率的提高
散打已经成为我国知名度较高的竞技运动之一,并且形成了系统的训练体系。散打运动的特点在于其非常重视吸取其他运动模式的优点。传统武术训练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内源性地提升训练效率,将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应用在散打训练中,自然也可优化其训练内涵,使运动员对散打内容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散打训练的模式,促进我国散打训练的科学化发展。
2.2 推进散打训练的理论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打运动正在从初始的单一发展逐渐进入多学科兼容并包的新时期。引进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来创造新的散打训练生态是新时代的新观念,能够满足散打运动发展建设的需要。为此,应重视对散打运动进行改革训练的策略研究,以提高散打训练的实效性、科学性,从而实现提高运动员整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
2.3 有利于散打训练模式的科学构建
在新技术和新布局下,革新传统散打训练框架、建立新的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有利于基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创造出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建立更加完善和生态化的新训练环境。散打教练和运动员应该在融合传统武术和散打训练方法的同时,重视理念的更新,借助理论来辅助实践的开展,借助实践来提升理论的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中强化传统武术训练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并构建科学的散打训练模式。
3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3.1 对散打腿法的影响
在传统武术的腿法中,近身格斗以短打技术为主,远踢则扩大了其攻击范围,在实际战斗中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散打运动对腿法的要求是速度够快,力量够大,受力点准确,而传统武术中的立身、松胯、屈膝等训练正好可以加强运动员的腿部力量,提高训练的步法平衡性和稳固性。
3.2 对散打摔法的影响
散打摔法与传统武术摔法之间的联系相对于其他技法更加紧密。散打摔法主要有远距离踢打摔法和近距离贴身摔法两种,这与传统武术有明显的相似性,也有学者认为,散打摔法正是由传统武术摔法演变而来的。
3.3 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传统武术以练劲为主,旨在提升运动员的打击和抗击打能力。在现代散打训练中,采用传统武术的攻防训练方式,既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专业素养,又可以提高训练效率,更真实地模拟现实中的对抗环境。
4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策略
4.1 明确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价值
散打运动员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基于目前的散打训练模式和环境,科学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而实现这一切最基本、最快捷、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引进传统武术技术的训练思想和模式,科学利用传统武术技术积累的训练经验,对现有的散打训练模式进行科学分类,深入分析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需求,依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训练模式并加以实施,构建散打训练的优化生态模式,从而切实保障训练效果。
4.2 加强传统武术训练模式与散打训练的融合
传统武术训练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并不仅限于训练方法及训练内容上的融合,更重要的在于训练逻辑和训练模式的融合。科学地融入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能够为散打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多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优化训练逻辑和模式,使散打运动员能够基于自己的训练基础构建适合自己的训练框架,从而提升训练效率。在将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应用到散打训练中时,应先明确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和散打训练模式各自的逻辑、特点、内涵及需求,在对比分析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前者中有利于提升后者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并进行融合应用。
4.3 取长补短,发挥传统武术优势
在散打训练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传统武术的优势,提升散打训练效果。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分阶段进行融合应用,如在散打的力量训练中可以参考传统武术的力量锻炼方式,增强身体的爆发力和耐力,加强对敌人的打击能力;参考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中将身心融为一体的方法,从而激发身体潜力,提升整体战斗力。在散打的战术训练中,可以参考传统武术的战术训练方式。传统武术技击的优势在于“巧”,即进攻防守运用巧妙的方法,强调以思想动作——意为先,在运用时多用巧劲,而非蛮力。由于传统武术所包含的内容与散打的要求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在进行散打练习时,运动员可以充分学习传统武术的优点,将其与自身的训练规划相结合,学习以柔克刚、善用巧劲的制胜理念,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当然,在引进传统武术训练方式之前,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对传统武术的练习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最适合散打训练的方法并加以引进落实,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浪费训练时间,影响训练效果。在当前的散打训练中,很多人会使用超负荷训练法,以快速提升战斗能力,但这种训练方法往往会让很多人的身体出现问题,甚至导致训练损伤而无法参加比赛。而传统武术则更注重进攻技巧,强调以巧劲取胜。在传统武术的訓练过程中,运动员更需要通过领悟的方式来提升灵敏度、攻击力。与高强度的器械训练相比,传统武术更有文化韵味,更值得散打运动员对其内容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将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引进散打训练时,要明确武术和散打的核心技击本质,将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融入相应的散打训练中,以科学、有效、严谨的态度和方法论来开展实践,科学看待传统武术和散打的发展特点,实现高质量的融合应用,从而推动散打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4.4 构建多元散打训练体系
中国传统武术表面上是攻击和防御的融合运动,从内在层面上可以看作建立在身体和谐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提升模式。而散打运动员在擂台上所表现出的技术风格各有所长,攻守方法也有很大差别。从理念这一点来看,散打与传统武术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散打,都是以徒手进行竞技,且技法有较高的相似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二者在训练与实践竞技中有着相同的方法准则,可以基于此实现有效的融合和发展。比如,可以将传统武术中所运用到的技法方式、变化等与散打的训练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丰富完善散打的攻防技巧,提升运动员在实践中的技击水平,使运动员无论是在攻防技术方面,还是在对竞技理念的理解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5 结语
在散打训练中引进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和理念,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优化训练技巧和方法,还可以丰富训练模式,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所以,散打运动员应该重视传统武术训练在散打训练中的融合应用,在持续的学习中对传统武术的技术、方法、内涵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建立内源性的融合训练发展框架,从而提高自身的训练效果和技术水平,使散打运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得到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建斌. 传统武术训练与散打教学结合试验教学探析[J]. 才智,2019(1):184.
[2] 毛立鹏. 传统武术功力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实战能力的影响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2):65-66.
[3] 赵长华. 传统武术训练与散打教学结合试验教学分析[J].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6(3):163.
基金项目:2022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选项+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227);南京传媒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2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