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道德建设路径探析
2023-03-24李琪
李琪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对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的整体素质关乎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阶段,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加强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农村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要求,据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首先,农村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要求,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而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乡风文明的前提条件,也是乡村振兴所追求的永恒目标。其次,通过道德讲堂、普法宣传等活动向农民普及国家法律知识和相关理论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最后,农村道德建设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创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道德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民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和谐有爱”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治理有效的社会秩序,有效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1.2 农村道德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系统,道德建设能引领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提供动力支持。首先,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道德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其次,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农村道德建设能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一是有助于培养农民形成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的劳动价值观,有利于在农村形成有序的经济秩序;二是有利于农业集体经营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使农民更愿意走出农村,自主创业就业,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最后,有利于完善农村治理秩序,助力建成现代化农村。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农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村规民约,调动农民主体性,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德治、法治、村民自治三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传统美德逐渐边缘化,陈规陋习依然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利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加之受多元价值观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传统美德在农村逐渐边缘化。第一,家庭美德日渐淡化,迫于生活压力,农村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老人无人照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渐被遗忘;婚姻道德问题愈发明显,婚内出轨、家暴等现象频发,婚姻的不稳定仍是农村家庭关系的一大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侵蚀农民的价值取向,农民中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现象也还存在。第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农民生活方式单调,赌博是大部分农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赌博数资逐渐增大;封建迷信思想仍然存在,信鬼神不信科学,更有恶意蛊惑他人的行为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撑面子[2],这些都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
2.2 乡村道德建设体制缺位。道德建设的有序推进有赖于一定的体制保障,上层建筑总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建设也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和人员保障。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受限、地方政府对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认识不够,导致农村道德建设存在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第一,缺乏制度保障。一方面,相关部门未制定明确的道德建设规划,使得基层干部在组织道德建设时缺乏方向指导;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道德建设成效衡量指标,使得乡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第二,缺乏资金支持。由于农村财政资金有限,村民文化站等道德建设的物质载体不足。同时,道德建设活动的成效受限,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2]。同样,社会对人们的道德水平要求就是人们在道德领域所奋斗和争取的目标。因此,“模范家庭、好儿媳”等道德模范评价活动等由于缺乏物质激励,不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因而难以发挥其道德教育作用。第三,缺乏人员保障。由于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道德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2.3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道德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农村财政资金有限,基层组织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大多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且由于农村缺乏专门部门分管道德建设工作,道德建设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第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教育、医疗等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农村难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足,利用不充分。村民文化活动站、村民广场等设施老旧,并未能定期维护,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并且文化阵地空置或被另做它用,导致了文化阵地利用不充分。另外缺乏相应的文化活动载体也导致了农民精神生活单调,一定程度上使赌博等恶习盛行。第二,道德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农村考评往往以便于量化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硬指标为主要标准,道德建设由于不便量化且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开展道德建设的难度大,道德建设在农村建设规划中往往未真正落实;此外,农村道德建设一般由年龄较大的本村干部组织,受他们自身观念的影响导致道德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
3.1 弘扬传统美德,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加强“四德”教育。第一,坚持活动带动。定期举办百姓讲堂,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弘扬传统美德,并坚持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以正面示范为主;其次是树立典型,每年开展一次“文明家庭”、“好儿媳”等道德评议活动,组织村民共同参与关于评定细则的讨论,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并在村民会议、传统节日庆典上讲好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第二,注重及时评议。可借鉴四川眉山在道德建设上所采取的“道德超市”模式检验道德建设成效[3],对村民共同商议的道德实施细则采取积分制,针对不同群体,如青少年、中青年劳动者、老龄群体分别制定不同的道德清单,定期组织村民代表进行总分统计,并及时奖励先进个人或先进家庭。第三,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基层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不参与聚众赌博,红白喜事提倡简办,并组织建立村民理事会,调节村民矛盾,及时劝导并制止影响农村社会和谐氛围的行为。
3.2 坚持党委领导,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道德建设根本保证,农村道德建设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村民、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第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3]。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进等方式吸引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建全一支懂技术、爱农民的新型基层干部队伍。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道德建设相关专业人士对村干部和村民开展道德讲堂,鼓励基层干部走进高校学习开展道德教育有关的业务知识。第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道德建设。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道德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发挥村民大会的作用,基层组织应坚持办事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要广泛征集民意,自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三,发展农村经济,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农村可结合自身特色,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既能在打造旅游景点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又能带来经济效益,为农村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3.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制度保障。道德建设的有效落实有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第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大数据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村务公开和道德榜样宣传。第二,促进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改革。通过“三支一扶”、“选调计划”等方式吸引人才投入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开办农民夜校,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第三,加强制度保障。根据时代要求和村民的利益要求修订并完善乡规民约,坚持“一村一策”,明确道德建设目标,坚持任务制,由村干部牵头、专人负责组织道德建设活动;加强考核评估,将乡村道德建设实施情况纳入农村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实行村落之间交叉评议考核、村民满意度调查等多种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