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路径
——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教学为例
2023-03-24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赵祥琴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赵祥琴
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用贴近历史真实的史料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历史现象,在对获取的史料进行整理辨析的过程中探寻历史的真相,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史观。
一、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出发点
历史史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实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从历史事实出发,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从历史事实出发,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真实可信的史料,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用史料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验证。选择真实的历史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出发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海州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海州历史,充分运用本地历史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调查搜集历史史料,用史料验证历史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教师可以选取沈云沛的相关史料辅助教学。沈云沛(1854—1918),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沿海滩涂开发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东陇海铁路的开发人,海州师范学院创始人。教师通过引入沈云沛与海州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分析历史史料和学习历史理论结合起来。一是要尽量选择可信史料;二是要注意选择的史料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注意史料中所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对选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例如,在教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可以选取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的著作进行史料探究。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通过这两段史料,学生可以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民众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颠覆传统,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学生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形成客观的历史认知。
二、阅读史料开阔视野和验证史料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前提和依据,学习历史就要学会阅读史料。阅读史料可以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获取历史信息和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阅读史料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搜集的史料进行严格的验证和筛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材料,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材料。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看法。例如,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沈云沛的相关史料。沈云沛是当时全国排名第二的实业巨子,曾被清廷赞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中国商界之嚆矢”,对海州地区工商业乃至苏北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与南通地区的张謇、同属海州的赣榆人许鼎霖,同被称为当时的“江北三大名流”。通过《沈云沛年谱》等史料,学生归纳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组织开展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调查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开展历史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得出自己的结论。
其次,利用好有价值的史料。史料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史料。例如,在教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1912—1918》的小论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评价。
三、灵活运用史料深化历史学习内容
1.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要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就要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教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可以借助当时的民谣了解百姓的生活。
盼天亮,望天亮,“天亮”以后多虎狼,到处吃人到处荒。
水涨怕溺,水退怕干,不溺不干,还怕蝗虫飞来,终日提心吊胆。
民国九年半,遭了大天旱,北山芋头籴不见,榆树皮儿磨成面。
民谣既是人民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也是反映社会基层民众境遇和舆论趋向的载体。通过民谣可知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没有改变,人民的希望湮没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2.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是指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分析判断能力、演绎判断能力和归纳判断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很难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关于袁世凯所签订的“二十一条”,教材中写道: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那么,学生如何看待袁世凯的“被迫”呢?教师呈现“中日民四条约”的相关史料,一则是中国民众因日本提出灭亡中国所进行示威游行的照片,一则是“中日民四条约”中的部分条款。这两则史料一方面反映袁世凯有意走漏风声,希冀借助民众的力量反抗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袁世凯确实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通过两则原始史料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形成自己的判断,丰富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3.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史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中也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史料实证的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史料实证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近代以来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从口号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真正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呈现孙中山、张謇、陈独秀的照片,并提出问题:他们分别提出怎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教师总结: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着提出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守信仰,报效祖国?教师可以导入《觉醒年代》中的片段和李大钊《青春》节选: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通过引入视频和文学作品,可以帮学生实现情感升华。学生和革命前辈身处不同的时空,却有着相同的梦想,那就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现代青年学生要学习前辈,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就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