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 有效卷入 领悟文化
——对“年、月、日的秘密”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24姜双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计时节气天数

□张 晔 姜双燕

“年、月、日的秘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二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相关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具体包括:依托生活经验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对现实世界的时间进行描述,认识年、月、日等一般的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悟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时间单位的应用,让学生感悟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活动所体现的生活味、参与味与文化味,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帮助他们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一、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24 时计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

3.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家国情怀。

二、主题活动规划

根据《2022 年版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将“年、月、日的秘密”的教学内容分为5 课时进行教学(如表1)。

表1

三、主题活动实施

“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各教学环节设计中要立足学生真实生活和已有经验,注重主题活动的框架性和进阶性,引导学生在探寻“年、月、日的秘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味。

(一)第1课时:“我的一天时间规划”教学活动设计

“我的一天时间规划”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利用时间尺将钟面上时针一天走的时间呈现出来,更直观地显示时针在两圈中经过的各个时刻与一天的时间关系,也就是12 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介绍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演变

1.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用钟表记录时间。

2.回顾12时计时法,引发冲突。

出示学生的“我的一天”数学小报,通过两个8:10(上午8:10 早饭与晚上8:10 洗漱)的冲突,引出24时计时法。

活动二: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1.时间尺上有三个12 时,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时刻?

【教学片段1】

师:请看,老师把钟面上的时刻都放在这个时间尺上了(如图1),你知道上面的三个12时表示什么时刻吗?

图1

生:第一个12 时表示午夜12 时,第二个12 时表示中午12时,第三个12时表示午夜12时。

生:我觉得第一个12时是昨天午夜12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第二个12时是今天中午12时,第三个12时是今天午夜12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师:大家发现了吗?她在12 时的前面加上了时间词昨天、今天、明天,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区分12时所表示的具体时间。

2.探究12 时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2】

师:有没有更好的区分方法呢?

生:用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师:通常把用1~12这些数来表示时间的方法叫作12时计时法,用1~24这些数来表示时间的方法叫作24时计时法。

师:为了准确地表示某一时刻,我们通常在12时计时法的前面加上限定词,如午夜、中午等,你还知道哪些限定词?

生:下午、晚上。

师: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匹配,才能保持一致呢?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汇报反馈)

生:我们发现图1 中时间尺前面部分1~12 区域时刻是一样的,后面部分24 时计时法比12 时计时法多12。

生:上午的时间不变,下午的时间开始加12。

活动三:12 时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活动四:用24 时计时法记录周末一天的时间规划,制作“我的一天”时间计划表

(二)第2课时:“日历中的发现”教学活动设计

“日历中的发现”教学活动设置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功能的学习单,为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和探究问题的支架,通过思维路径的指引让他们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课前预学,引发思考

课前尝试完成学习单(如图2)。

图2

活动二:任务驱动,探索规律

1.让学生根据2019年、2020年的年历,统计每月的天数,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如图3)。

图3

【教学片段3】

师:有些组很快完成了任务,并对“我的发现”进行讨论交流。哪个小组来进行分享?

生:我们发现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有28天、29天、30天、31天。2019年每个月的天数相加是365 天,2020 年每个月的天数相加是366天。

生:算一年的总天数可以用乘法,如2019年有7个31天、4个30天,再加上28天就可以得到365天。

师:你们有疑惑吗?

生:为什么2019年是365天,2020年是366天?

生:为什么有的月份是28 天,有的是29 天,有的是30天,还有的是31天?

师:大家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探讨吧!

2.观察“2013 年~2020 年的月份天数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介绍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教学片段4】

师:平年,一年有365 天,如果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安排呢?

生:1、3、5、7、9月31天,其他月份是30天。

生:1、2、3、4、5月是31天,其他月份是30天。

生:1~7月30天,8~12月31天。

师:大家的设计都有自己的道理,那年历中是怎样安排的呢?

生:1、3、5、7、8、10、12 月是31 天;4、6、9、11 月是30天;2月是28天(或29天)。

师:为什么2 月有28 天或29 天两种情况?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

活动三:妙法识记,巩固延伸

让学生利用“儿歌记忆法”与“拳头记忆法”巧记月份的天数,并通过练习掌握辨别平年、闰年的方法。

(三)第3课时:“年月日知多少”教学活动设计

“年月日知多少”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兴趣、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组建学习小组,明确任务分配,形成研究方案

按不同的研究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包括:方案初稿撰写(如图4);多元审辩论证;方案终稿确立。

图4

活动二:交流分享,乐学乐长

根据探究主题,全班学生分为七个学习小组,分别对“年月日怎样形成”“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为什么一年分为四季”“为什么一年有十二个月”“不同的历法”“二十四节气”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汇报,通过资料收集和小组汇报,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史料信息。

活动三:多元评价,创意表达

(四)第4课时:“制作月历牌”教学活动设计

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明确任务,讨论方案,确定制作步骤

1.展示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年历,观察这些年历上都有什么。

2.讨论制作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制作月历牌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一是布局设计,二是画表格填写日期,三是美化加工。

活动二:学生自主选择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制作月历牌

活动三: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五)第5课时:“时间里的人与自然”教学活动设计

“时间里的人与自然”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发现、观察、思考及表达时间的,了解土圭之法和24 节气的有关知识及隐含的数学信息,感悟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农耕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一:了解土圭之法

1.通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视频导入。

2.了解土圭之法,古人是根据观测到的日影的长度变化,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重要节点。(通过视频,从现代地理的角度看看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划分。)

活动二: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古人是如何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重要节气的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的

1.通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2.通过课件,从数学的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把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迹看成一个平面,当作360°的角。把周角等分成4份,得到4个节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每个大份再等分成2小份,得到4 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小份再等分成3小份,就得到剩下的16个节气。)

3.通过节气歌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活动三:分小组汇报展示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与习俗

1.各小组分享节气的特点、习俗。

2.各小组分享节气的诗歌、谚语。

活动四: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时间里的人与自然的相关知识,制作二十四节气数学小报,展示交流

回顾本主题活动中的生活味、参与味和文化味,可以看出,此次活动在目标设定上注重学科整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提出关注学生的需求,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发展空间。素养导向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猜你喜欢

计时节气天数
畅游计时天地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腕表计时2.0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24时计时法
生日谜题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