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以“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为例
2023-03-24□刘莉
□刘 莉
“欢乐购物街”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该活动的“内容要求”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2022年版课标》在“学业要求”中提出:“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2022年版课标》在附录例48提供了本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了下面5个问题。
1.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中的“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应该有什么不同?
2.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4.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反思与交流活动?
5.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确定哪些评价内容?
问题1思考原来作为知识学习的内容,现在进入到“综合与实践”领域后,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应该有哪些不同。问题2、问题3 呈现所有数学教学活动共同需要思考的内容。问题4、问题5 突出《2022 年版课标》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主题活动目标
1.结合筹备和购买活动,认识元、角、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真实的购物活动中,会合理使用人民币,能清晰表达、交流信息,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3.融合美术、阅读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二、主题活动规划
根据《2022 年版课标》对本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笔者分2 课时设计学习活动,各课时的活动主题及教学目标如表1。
表1 “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教学目标
三、主题活动实施
《2011 年版课标》将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安排在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主题学习中,《2022 年版课标》将该内容列入“综合与实践”领域,作为“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的学习材料。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多元:在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等知识目标之外,还应将“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等,作为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突出让学生经历主题学习的过程,突出跨学科实践。
(一)第1课时:筹备“欢乐购物街”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阅读分享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儿童理财系列绘本“小兔子学花钱”,课堂上分享阅读体会。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初步了解理财知识,培养初步金融素养。
【教学片段1】
生:我读过《小兔子学花钱》后,知道了不能什么都要,钱是有限的,要用来买自己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
师: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我们要节约,不能乱花钱。
生:我想和大家分享《小兔子学存钱》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当我们想要买一个东西时,如果钱不够,除了向父母要钱,还可以自己存钱,等存够了再去买。
师:存钱是个好习惯,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要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生:《小兔子学赚钱》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想变得有钱,就要努力工作。
师:对的,因为钱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花光的,只有工作才能赚到钱。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努力工作,我们还没有赚钱的本领,就要好好读书,学到本领,长大后才能通过努力工作赚到钱,给爸爸妈妈买东西。
活动二:整理人民币
【教学片段2】
师:买东西,卖东西,都得先准备好我们的小钱包,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个“小钱包”。你准备怎样整理钱包?钱包里的人民币怎么放比较好呢?
(动手整理之前请学生阅读活动要求:有序整理,时间2分钟;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生:我是把纸币和硬币分开放的,一张一张放整齐。
师:摆放得很整齐,你是按照人民币的材质进行了分类。
生:我是按照钱的大小来放的,100元最大,放在第一个,接着是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5 角、1角。
师:这位同学也摆放得很整齐,是按币值的大小摆放的。老师想问一问,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币值,有多少钱。
生:付钱的时候可以有顺序地去拿,节约时间,不用到处找。
师:根据人民币的材质、面值的大小进行分类并摆放整齐,更方便于我们付钱。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按照大小顺序摆放,请你快速地重新整理。
活动三:人民币兑换
【教学片段3】
师:一个小朋友拿着1元钱去文具店买了一支价格是5角的铅笔,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这个小朋友多少钱呢?
生:5角。
师:同学们算得可真快,可是售货员阿姨没有5角钱,这可怎么办呢?
生:再买一支铅笔。
师:为什么再买一支呢?而不是两支、三支呢?
生:因为一支铅笔是5角,再拿一支铅笔就不用找钱了。
师:这方法可以,两支5 角的铅笔合起来刚好是1元。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去找别人换钱。(追问:怎么换?)把1 元换成两个5角。
师:这个办法也很好,1元换成两个5角,两个5角就是1 元。那还有其他的兑换方式吗?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下兑换游戏吧!
(学生开展兑换活动,填写活动记录单后进行汇报。)
活动四:筹备“欢乐购物街”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旧品议价、制作价牌、设计店名和广告语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本课时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儿童理财系列绘本“小兔子学花钱”,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初步了解理财知识;通过课堂整理人民币的活动,让学生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体会有序摆放便于付钱;设计兑换人民币游戏,让学生在商品买卖中认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体验等值交换原则;布置筹备购物街任务,让学生在筹备过程中感受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2课时:开展“欢乐购物街活动”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购物活动
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体验买与卖的不同操作,积累售卖或购买商品的经验。
【教学片段4】
师:我们班的“欢乐购物街”要正式开业啦!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活动资金,请各小组派代表领回去。买家同学和卖家同学都有一份资金,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钱包”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多少钱?
生:我这是1张10元、1张5元和5张1元。
师:那一共是多少钱呢?
生:20元。
生:我有4张5元,一共有20元。
生:我只有一张20元。
师:那其他同学呢?你们一共有多少钱呢?
生:20元。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钱都是20元,今天大家要拿着这20 元钱去购物。购物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活动要求吧!
(活动要求:“我是买家”——在10分钟内用20元钱购买自己最喜欢的商品,并填写活动记录单。“我是卖家”——推销商品,并填写活动记录单。)
活动二:回顾与反思
交流购物过程,反思遇到的困难,积累购物经验,学会合理使用人民币。
【教学片段5】
师:同学们,我们的购物体验交流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先整理一下自己的主题活动记录单,然后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购物体验。作为买家,可以从购买的商品及价格,付钱的方式和找回的钱,一共花掉的钱,最喜欢的商品是什么等方面分享购物体验。作为卖家,可以从卖出的商品及价格,什么样的商品最受欢迎,计算营业额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享。
生:我喜欢看书,所以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聪明的长耳朵兔》,这本书要5 元钱,我给了1 张10 元,找回5 元。我还买了一本《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也是5 元,刚好付了1 张5 元,还剩下10 元钱。其实我还想买一本贴画的小书,这本书只需要1元钱,我付10元,老板没有零钱找给我,她去找别人换零钱,我也想去找别人换钱,可还没有等换回来书被别人买走了,真可惜。
师:喜欢看书是个好习惯,通过这次购物,你觉得下次去购物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我要多准备点零钱,这样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书了。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你买第一本书时说找回5 元,买第二本书时却没有说找回的钱数,有同学可以解答一下吗?
生:因为她买第一本书时,她付的是10 元,书是5 元,10 元比5 元多,所以要找回5 元,而第二本书是5元,她只付了5元,就不用找钱了。
师:谢谢你的解释。大家想一想,找回的钱是怎么算的?
生:付的钱减去商品的价格就是找回的钱。
师:如果付的钱和商品的价格一样,那么还需要找钱吗?找回多少呢?
生:找回的钱是0元,所以不用找钱了。
活动三:货币讲堂
观看中国货币发展史的视频,了解货币的发展过程,大胆猜测未来货币和支付方式的可能性。
活动四:绘制手抄报
回顾活动的过程,讨论如何记录自己的收获和疑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手抄报。
可以从反思与交流的方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预设。反思与交流的方式分为小组内成员的自我反思、整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以及全班的反思、交流。
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交流。作为买家,从购买的商品及价格,付钱的方式和找回的钱,一共花掉的钱,自己的购物清单中什么商品最贵,最喜欢的商品是什么等方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购物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算找回的钱,什么样的情况下找回的钱是0元,还有没有其他的付钱方式等问题。作为卖家,从卖出的商品及价格,营业额怎么计算等方面进行分享,介绍什么样的商品最受欢迎,比一比谁的营业额最高等。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或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指导学生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适时调控交流内容,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体验。
本课时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效经历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对活动的反思、交流的过程,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当两个课时的教学结束后,将知识掌握、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数学表达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如表2),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方式,引领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评价。
表2 “欢乐购物街”评价量表
“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通过设计购物活动,让学生体验买与卖的不同感受,并结合具体活动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加减运算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帮助学生感受货币的作用、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了跨学科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