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中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

2023-03-23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审稿人主观性艺术类

郭 晓

(中国文化报社,北京 东城 100013)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追求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原则。艺术创新需要鼓励和促进,因为艺术类学术期刊的主要目的是展示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创新成果。然而,学术严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可以确保期刊的质量和可信度。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实现,因为艺术创新和学术严谨有时可能会产生冲突。如果编审人员过于强调学术严谨,可能会抑制艺术创新的发展。相反,如果编审人员过于强调艺术创新,可能导致期刊的学术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中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是编审人员应要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特点

艺术类学术期刊作为艺术类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媒介,同时也是我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传播阵地,具有自身明显的学术优势,即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强烈的主观性和创新性。

1.学科交叉性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科交叉性特点体现在艺术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内部各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从而形成了艺术研究的多元化格局。这种交叉性不仅丰富了艺术研究的内涵,同时提高了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

(1)艺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

艺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艺术研究不仅需要深入探讨艺术本身,还要将其放置在人文学科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例如,艺术史、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在这种交叉性背景下,艺术类学术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往往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理论素养,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艺术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2)艺术与自然科学的交叉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性也日益显现。例如,数字艺术、生物艺术、生态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支持。艺术类学术期刊在涉及这些领域文章的发表时,编审人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确保学术质量。这种学科交叉性不仅拓宽了艺术研究的领域,还提高了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

(3)艺术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艺术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体现得同样明显。例如,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研究、艺术教育研究、艺术心理学研究等,都涉及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艺术类学术期刊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为艺术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艺术内部各领域的交叉

艺术内部各领域的交叉也是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特点之一。例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使得艺术类学术期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这种内部交叉性有利于艺术类学术期刊拓展研究领域,提高学术水平。

2.主观性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主观性特点体现在创作、评价和编审过程中,艺术家和评论家对艺术作品的主观认知与感受。这种主观性既有利也有弊,需要在尊重艺术家和评论家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1)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性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在艺术家对生活体验、内心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表达。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对素材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艺术作品。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这一过程的主观性体现在艺术家对创作理念和技巧的探讨,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动因的分析。

(2)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

艺术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评论家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评价。评论家根据自身的艺术素养、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过程的主观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表现为对作品质量的把控,以及对艺术家创作理念和技巧的解读。评论家需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从而确保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3)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主观性特点,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客观性。相反,主观性与客观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应得到有机结合。艺术家和评论家需要在尊重主观感受的基础上,以客观事实和理论依据为支撑,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这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有助于提高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4)主观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中的应用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主观性特点尤为重要。编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准确的评价。同时,编审人员需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个人主观偏见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这就要求编审人员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3.创新性

创新性体现在艺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等。这种创新性对于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

(1)艺术创作的创新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类学术期刊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创新性体现在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和对新兴艺术形式的探索。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技巧、风格和表现手法,以体现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这种创新性表现为对艺术家创作实践的展示和分析,以及对新兴艺术思潮的关注和研究。

(2)艺术理论的创新性

艺术理论的创新性体现在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新的艺术观念的建构。艺术理论家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对艺术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这种创新性体现在对艺术理论前沿的关注和对新兴理论观点的探讨。

(3)艺术批评的创新性

艺术批评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艺术批评家需要具备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扎实的理论素养,以推动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创新发展。在艺术类学术期刊中,这种创新性体现在对艺术批评实践的展示和批评理论的探讨。

(4)创新性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中的应用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创新性尤为重要。编审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扎实的理论素养,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编审人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确保学术期刊的质量。这就要求编审人员在创新性与学术规范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二、编审中面临的问题

1.学术不端行为

(1)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与表现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抄袭、篡改数据、盗用他人成果等几种类型。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①抄袭行为

这是最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一些作者为了追求快速发表,将他人的研究成果照搬或改头换面后作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更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

②篡改数据

一些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有意无意地篡改、隐瞒甚至伪造实验数据,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更对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产生了误导。

③盗用他人成果

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的研究方法、思路或实验数据,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更严重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对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首先,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因为这些不端行为的存在,导致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水平。其次,这种行为破坏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为这些不端行为往往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这使得真正的创新和突破被淹没在大量的低质量论文中,阻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2.主观性过强

(1)主要表现

①评价标准主观

艺术作品的评价常常受个人审美偏好、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一些评价者可能过分强调自我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对艺术作品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影响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②研究方法主观

一些研究者在进行艺术研究时,可能过于依赖自身的主观感受和经验,而忽视了对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这导致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和价值。

③研究结论主观

在艺术类学术研究中,一些研究者的结论可能过于主观,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撑和深入的分析。这使得研究结论难以被他人复制或推广,降低了研究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2)主观性过强的负面影响

首先,主观性过强可能导致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失衡。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审稿人可能会受到自身审美观念、艺术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对作品产生主观偏好。这种偏好可能会使部分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被忽视,从而影响学术期刊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主观性过强会影响对艺术作品质量的客观评价。在编审过程中,审稿人可能会因为对作者个人情感、人际关系等因素的考虑,而对作品质量做出不客观的评价。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进一步削弱学术期刊的公信力。

此外,主观性过强还可能导致学术期刊编审标准的不稳定。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审稿人可能会因为自身情绪波动、健康状况等因素,对编审标准产生影响。这种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学术的严谨性。

3.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艺术领域的特殊性质,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过程面临着缺乏统一标准的难题。这一问题的存在给编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也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

(1)缺乏统一标准的困境

①艺术学科的交叉性

艺术学科的交叉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因为其涵盖了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性质使得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评价标准难以统一。

②主观评价的比重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通常涉及审美评价、文化解读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编审过程中,如何平衡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的比重成为一大难题。过于强调主观评价,容易使期刊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而过度追求客观标准,又可能忽视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价值。

③影响力的不确定性

由于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交叉性,其影响力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评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价值成为一大难题,这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被忽视。

(2)缺乏统一标准的影响

首先,缺乏统一标准可能导致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中,对作品质量的评价产生分歧。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性,不同领域的作品很难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审稿人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身专业背景、艺术观念、审美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作品质量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编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其次,缺乏统一标准会影响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效率。在编审过程中,审稿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讨论、沟通、协调评价标准,这不仅增加了编审工作的难度,还可能导致编审周期延长,影响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

此外,缺乏统一标准还可能影响艺术类学术期刊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较高的质量是学术期刊的基本要求。缺乏统一标准的编审过程容易导致优秀作品的遗漏,降低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进而影响其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三、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的方法

1.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过程中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审稿制度。

(1)规范审稿流程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应该包括初审(一审)、复审(二审、三审)和终审等环节。初审也即一审,主要是对稿件的格式和基本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稿件符合期刊的要求。复审,即二审和三审,是对稿件的专业方向、意识形态以及稿件的学术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这一环节应该由编辑部的副主编和主编进行,必要时可请专家参与复审。终审则是对稿件进行最终的审查,确定稿件是否可以发表、期刊是否可以进厂印刷等。这样的审稿流程可以保证每一篇稿件都经过严格的审查。

(2)明确审稿标准

在审稿过程中,审稿标准的明确至关重要。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应该包括学术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学术性主要体现在稿件的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稿件的研究方法或结论是否具有创新性,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稿件的艺术表现是否具有独特性。

(3)提升审稿人员的专业性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审稿的质量和公正性。审稿人员应该包括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等,他们能够对稿件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4)持续改进审稿制度

随着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审稿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负责完善。期刊应该定期对审稿制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同时,期刊的编辑团队也应该关注国内外艺术类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吸取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2.制定多轮审稿机制

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过程不仅需要确保稿件的学术严谨性,还要充分体现艺术创新的特点。多轮审稿机制可以使审稿人员对稿件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和评估,从不同角度对稿件进行把关,逐步提升稿件的质量。多轮审稿机制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和指导作者,使其更好地了解学术规范和艺术发展方向。

(1)初审环节

初审环节是稿件进入学术期刊的第一道关口,对于保证期刊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审环节,编审团队应首先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性进行评估。这一环节主要考察稿件的研究问题是否具有前沿性、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研究结论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同时,编审团队还需对稿件的艺术性进行初步评估,看其是否符合艺术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2)专家评审环节

经过初审环节,编审团队会将通过的稿件送至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是确保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从更专业的角度对稿件进行评估。专家评审环节应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结论的深刻性和可靠性;研究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在专家评审环节,编审团队应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对于存在较大争议的稿件,编审团队应组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评审,以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评审结果。

(3)二审环节

在专家评审环节之后,编审团队会对稿件进行二次审理。这次审理主要是对专家评审结果的进一步审核和评估,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二审环节应关注:对稿件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进一步评估;对稿件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对稿件的修改和完善情况进行审查。

在实际操作中,二审环节可以采用双向盲审的方式进行,即编审团队和作者不知道彼此的身份,以减少评审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时,编审团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评审标准和程序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二审环节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三审环节

第三次审查主要是对稿件的最终审核,以确保稿件质量符合学术期刊的标准和要求。三审环节应关注: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性进行最终评估;对稿件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进行最后一次审查;对稿件的修改和完善情况进行最终审核。

经过三审环节,编审团队最终决定稿件是否被录用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在这个过程中,编审团队应注意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的关系,充分考虑稿件的质量和创新性,避免过度追求某一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另一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多轮审稿机制还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如黑马、方正等在线评审系统等,实现高效、便捷的审稿流程。同时,编审团队也应该注意保护作者的隐私和权益,避免在审稿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困扰和问题。

3.加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

在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过程中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的方法,除了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和制定多轮审稿机制外,还需要加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是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稿件质量得到提高,确保艺术类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公正性。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优化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果。

(1)沟通的重要性

在审稿过程中,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对于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审稿人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研究意图,为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同时,加强沟通还有助于作者更好地理解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修改稿件的针对性和质量。此外,有效沟通还能够增加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提高审稿的公正性。

(2)具体沟通方式

其一,书面回复。作者可以在书面回复中详细说明对审稿意见的理解程度以及针对性的修改措施。其二,邮件沟通。通过邮件方式,作者可以就审稿意见向审稿人提出疑问,并寻求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其三,会议交流。在学术会议等场合,作者与审稿人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就审稿意见进行详细讨论。

(3)沟通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尊重审稿人意见。在沟通过程中,作者应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因情绪化而影响沟通效果。其次,要明确沟通目的。作者应明确沟通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便审稿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需求。再次,要遵循学术规范。在沟通过程中,作者应遵循学术规范,避免出现不礼貌或攻击性的言辞。最后,要注意沟通技巧。作者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说服等,以便更好地与审稿人进行沟通。

四、结语

平衡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是艺术类学术期刊编审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编审人员需要在展示艺术创新和保持学术严谨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期刊的质量和可信度。为了实现这一平衡,编审人员需要对艺术创新和学术严谨有清晰的理解,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编审过程。此外,编审人员还需要与其他编审人员和作者进行沟通,以确保艺术创新与学术严谨之间的平衡得到维护。办好艺术类学术期刊,做好艺术类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是重中之重,对引领社会文艺风尚,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繁荣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审稿人主观性艺术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艺术类专访心得
本刊评出2018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审稿人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