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不同节目类型中的角色变迁和适应性策略
2023-03-23马朵
马 朵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决定了主持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特点。面对不同类型的节目,对于主持人的功能需求也各不相同。定位主持人的角色,塑造和提升其形象,完成多媒体角色的分配,必然会影响其角色转换、角色调整和角色平衡的过程[1]。主持人作为连接各种节目与观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其角色形象建立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向观众发挥传达情感和想法的作用。当主持人角色满足观众心理设计的理想角色要求的时候,这一形象才会获得观众的同意、认可和赞扬。与之相反,如果这一形象的设立与观众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因其违背了观众观看的内心潜在标准,主持人角色就会受到受众的负面反馈,被拒绝、批评,甚至是抵触。主持人角色是受众在媒介影响下的潜意识心理参照,它塑造着受众,使受众将理想的角色投射到相应的主持人个体中。基于这样的前提可以发现,主持人这一形象的定位和塑造,需要依据不同节目的类型发生变化,塑造与节目类型相匹配的主持人形象,才可以使交流更加顺畅,强化节目的传播效果。此外,不同的角色定位可以根据节目的类别、形式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包括语言风格、活动、服装等方面[2]。
一、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毫无疑问,不同类型的电视主持人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这意味着需要实现节目和主持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有利于主持人和节目的发展[3]。主持人的类型会依据节目定位和传播情境发生相应变化,产生不同的角色定位。例如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可以划分为播报型(如《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的主持人)、评论型(《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的主持人)、对话型(《新闻1+1》的主持人)等。与之相对的,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形象塑造则更为平和。因此必须在主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循循善诱还是尖锐平实的主持风格,都要把握好尺度和节奏,不能让节目失控,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使观众产生不适,使其丧失对节目的兴趣和信心。
二、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变迁
1.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迁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寄托了群众的信任和希望,也担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职业责任感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屏幕上的主持人端庄严谨有余,而个性风格不足。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受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市场和观众都对主持人的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前提,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迅速出现——主持人“说新闻”。对于传统接受模式而言,主持人“说新闻”是一种颠覆,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生成了平等对话的关系,之前自上而下的接受关系在一些新的节目中不再行得通。“说新闻”这一模式有助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内容,在实际创作中可以总结为信息处理、信息解读、内容互补、微妙分析,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观众理解信息提供灵活的指示和更丰富的视角。此外,“说新闻”极大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娱乐性[4]。一方面,“说新闻”这一模式保持了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人际交往中的传播优势,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平等意识大大提高了节目和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说新闻”可以给观众带来生动而新鲜的全新体验,这体现在主持人的演讲、朋友的角色以及独特的个性上,更适合当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更贴近公众。语言表达是主持人的重要能力,也是组成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关键[5]。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越清晰、语言个性越鲜明,就越能展现出其与节目相得益彰的魅力。
2.生活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迁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媒介平台也更加多元,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加上生活类节目在宣传和服务观众方面的独特优势,所以得到了极大发展,涌现出大量质量较好的生活类节目。如《职来职往》《梦想改造家》《暖暖的新家》《非你莫属》等,这些节目始终关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观众提供便利,因而很受欢迎。生活类节目的概念不再是最初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向公众广播和讲述,而是专注于公众对节目的参与,使公众能够直接有效地了解生活的不同方面,体验生活的乐趣,并通过有效地角色转换,以个人经历的阐发来帮助观众提高生活质量。除此之外,生活类节目主持人还应该不断学习和采用新的概念和事物。主持人可以不是专家,但一定不能是外行。主持人缺乏法律专业的基础知识,无法主持法律节目,缺乏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无法主持日常饮食节目。主持人能够真正掌控节目,带领观众,使其对节目的“引导”有信心,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迁
对于谈话类节目而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应该是真实感受的流露。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对节目内的嘉宾和节目外的观众的基本尊重,可以带给观众一种亲切感。同时,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在现场保持友好和谦和的态度,这是在嘉宾与观众之间构建交流的必要前提,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以幽默的言语缓解氛围。幽默不是一种讽刺形式,是文化底蕴的反映,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6]。
4.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迁
由于公众对文化艺术理解和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节目的类型表现为多样性和共存性。综艺类节目的创作出发点在于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使观众获得轻松的体验,为观众创造丰富的娱乐视角,享受不同风格节目带来的多样性体验。因综艺类节目定位的多样性,不同组织者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同为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却大不相同。但整体而言,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有很大的角色共性,即自然的台风、敏捷的语言表达与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主持人在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中的适应策略
1. 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是不同类型节目主持人转化的基础
新闻和专题节目通过语言表达。然而,不同类型的节目或同一类型节目的不同内容使用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是不同的。新闻类节目需要主持人拥有标准化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方式。在表达时,引言必须准确,能够体现相似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传输过程必须保持连续性。如果有停顿后重新播报,需要注意停顿之间语言的一致性。主持人需要在自己的想法中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实现党的声音、政府的声音、人民的声音的传播,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传播欲望。这是沟通的情感基础,也是声音渗透的唯一途径。其他主题节目的语言必须更具对话性,这取决于节目的内容。根据节目的内容,可以是友好自然的,也可以是充满激情的。在现场主持节目需要口语化和自然化,在肢体语言方面也同样。例如,在原地时,主持人可以走走停停,边走边介绍。这样画面比较生动形象,避免过于枯燥乏味。
2.加强主持人综合能力
首先,主持人不再是单一的角色,而是必须在进一步研究节目的基础上,体现其发送者或制片人的功能,以实现节目中每个过程的高效运作,并在品牌建设中发挥作用。其次,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学习,要不断地了解热门话题,创造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兴趣和需求,使节目得以延续。新的媒介环境使主持人的工作走出了单一的发展模式,要求其以更加灵活和复杂的方法应对外部提出的需求,基于这样的前提,主持人这一角色需要更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应对节目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准确捕捉场内嘉宾的需求,满足场外观众的观看需求;另一方面,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主持人这一角色的更新创造了多样化的条件,让主持人与受众更好地互动,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康辉的VLOG就是与观众良好互动的媒介。尽管主持人的职业有许多局限性,但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现场条件和播出环境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主持人也需要坚守职业道德、维护媒体形象。
3.各方面要恰到好处
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其他与现场相关的特别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都必须“恰到好处”。首先,与被采访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大多数采访者都比较紧张,如果主持人打开话筒直接提问,很难成功。所以,主持人需要避免这种紧张的谈话。对待被采访者应该鼓励,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实现主持人和受访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其次,主持人在采访时,掌握良好的提问技巧也十分重要。提问能力是决定主持人主持功力的重要方面。主持人采访时担任的是探寻者、问询者的角色,提问是访谈的本质。由于被访者身份、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咨询方法和技巧也需要有所不同。在农民朋友面前,可以与他交谈日常生活,通过友好自然的对话获得节目需要的内容。面对职业人员,可以以巧妙的方式交流,例如向他们请教,可以取得非常自然和顺利的效果。总之,当面临复杂的节目任务时,提前有清晰的理解、巧妙的设计和充足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娱乐需求不断增大,当前各种类型电视节目的样态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形象的塑造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节目的主持人,首先是节目的串联者、信息的补充者,其次是节目语境与氛围的把控者,最重要的是这一形象对于节目价值的传播。其定位与节目类型、内容息息相关,在不同的节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主持人与节目彼此相互融合,达到促进节目传播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