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3-03-23郭佳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郭佳丽

(沈阳开放大学人事处,沈阳 110003)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并尝试通过证书制度促进教育改革,在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同时,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在于厘清“1”和“X”间的关系,充分发挥“X”对“1”的辅助作用。为此,需要基于“1+X”证书制度,深入探索课程体系与证书标准的有效衔接融通路径,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1+X”证书制度的理论探索

1.1 “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

“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1]。“1+X”证书制度与传统的“双证书”(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有明显区别。

第一,学历证书的覆盖范围高于学历文凭,且获得学历文凭的要求高于学历证书。第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受教育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按照不同行业的标准,大体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受教育者具备从事特定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证明,包括准入证书和水平评价证书两类。其中,后者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管理,而前者的管理机制,则会依据《方案》而趋于开放化和社会化。第三,“1”与“X”,在指代方面,前者指代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后者指代的是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在单位量方面,前者对应的是某个职业,后者对应的是某几个职业;在定、变量方面,前者属于定量,后者属于变量,且后者因等级变化而呈现出不确定性。

1.2 “1+X”证书制度的体系框架

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构成了“1+X”证书制度的体系框架[2]。从学历层次上来看,“1+X”证书制度覆盖了中职、高职和本科等多个教育层次,这与“双证书”制度的层次划分基本一致。但区别在于“1+X”证书制度会将每个教育层次的学历证书细分为毕业、结业和肄业三类,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而“双证书”制度仅有学历文凭一种类型,且准入类资格证也缺乏明确的等级划分。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基本遵循“学历层次多层递进”的证书框架,即学历证书框架强调受教育者学历层次与学业水平的递进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框架强调受教育者职业技能水平递进[3]。

从证书类别上来看,“1+X”证书制度相较于“双证书”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征。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学历证书分为毕业、结业和肄业三类,而非“双证书”制度下单一的学历文凭;二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按照技能种类和技能等级进行组合分类,而非“双证书”制度下单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可见,“1+X”证书制度基本遵循“证书类别多元复合”的证书框架[4]。

2 财务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

2.1 总体规划

财务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总体规划,需要经历“X”证书筛选、融合模式选择和书证融通设计三个环节[5]。

2.1.1 “X”证书筛选 与财会相关的“X”证书类别丰富,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特点,选择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X”证书,并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的基层岗位和管理岗位,培养拥有诚信、道德、合作、敬业等职业素养,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掌握管理、财会、金融、法律等领域知识,具备财务分析、会计核算、财务预算、纳税管理等相关技能,能够完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出纳等具体工作。

2.1.2 融合模式选择 推动“1+X”证书制度与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融合,主要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融合模式。一是“1”与“X”完全融合,也就是通过内容补充、深度挖掘、广度拓展、课程置换等方式,将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完全融入现行的财会课程体系中,从而确保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教学评价等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二是“1”与“X”对接融合,也就是将“1”与部分课程融合,而“X”则作为“1”之外独立的教学模块而存在的融合模式。对接融合侧重于分析“1”与“X”的交汇点和融合面,并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析,总结其对具体岗位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与“1”的交汇点和融合面的考核要求,进而充分发挥“1”对“X”的支撑作用[6]。

2.1.3 书证融通设计 财务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设计,可以采取免修、修补、强化、转化、新增五种方式,通过证书遴选和模式选择环节,逐条、逐句地对比“X”与现行课程体系,进而根据需求选择融通设计方法。其中,免修适用于现行课程体系完全覆盖“X”及岗位实践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情况;修补适用于现行课程体系不完全覆盖“X”及岗位实践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情况,需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强化适用于“1”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基本覆盖“X”,但要求更高于“X”的情况,需要从教学内容到成果考核的全过程,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强化处理;转化适用于“1”的知识点基本覆盖“X”,但能力和技能标准低于“X”的情况,需要通过对“1”的教育目标、实践条件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换;新增适用于“1”的现行课程体系无法覆盖“X”的情况,需要针对空白内容增设相关课程,以满足“X”考试的要求。

2.2 实施步骤

财务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融通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和改进教育方案四个阶段[7]。

2.2.1 确定融通方法 需要逐条对比不同等级“X”证书与现行课程体系在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素养等维度的要求,进而针对性选择符合条件的书证融通设计方法。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牵头建立由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三方组成的课程小组,系统性剖析“X”证书拟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并据此确定课程融通方法。

2.2.2 优化教学内容 在确定融通方法后,需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关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开展对照性融通。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重点增加过渡性、铺垫性和衔接性的知识,从而在确保课程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兼顾并融合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职业取向、高等取向、任务取向和技术取向,如在财务基础课程中增设管理学理论、货币时间价值等知识点,能更有效帮助学生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

2.2.3 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坚持以“1”为主、以“X”为辅的核心思想,建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种,以必修课为主体、以选修课为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拓展课两种,必修课包括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基础性课程,选修课则根据“X”证书的筛选结果,提供细分方向的拓展课程;社会实践课包括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需要贯穿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始终。

2.2.4 改进教育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合作,共同确定培养方向、拟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标准,并结合“1+X”证书制度的整体要求改进教育方案,完善配套措施,紧抓毕业要求,真正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教育方案的改进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课程进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课时安排和学期划分,强化课程间的衔接;二是课程安排应具有梯度性,且尽量集中在同一学年完成关联课程的授课,以确保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连贯性。

3 “1+X”证书制度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指导思想:课证融通+书证融通

目前“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课程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根据现有证书选择性地增设若干证书课程,并将其纳入专业必修课中;二是重构、整合多个证书内容,并将其补充到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三是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证书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8]。对上述三种途径进行细致分析,第一种途径要求校方准确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X”证书的权威性和生命力,才能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增设课程必然会面临总学时和总学分变化的问题,进而出现挤占其他专业课程的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存在一定难度。第二种途径要求对重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并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但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更多,复杂性也更为明显。第三种途径的实施会受到选课人数、实训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且对于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的要求较高,在现阶段相对难以普及。综上所述,基于“课证融通、书证融通”的指导思想,第二种途径相对更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需求。

3.2 课程目标:知识素养+职业技能

课程目标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引,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影响深远。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目标,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对不同课程设置差异化的课程目标。基于上述第一、第三种融入途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设置,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体,综合“X”证书的教学标准和考核范围来制定。而基于第二种融入途径,需要立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拆解、充足现行的课程模块与“X”证书课程模块,因此其课程目标设置不仅要满足现行课程体系需求,还要参考“X”证书课程内容的培养目标,实现知识素养与职业技能的统一。

3.3 师资建设:专兼结合+校企合作

教师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保障,开展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办学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依赖于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的教师。而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必须通过长时间参加企业岗位实践才能得到提升。因此,财务管理专业需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让校方的骨干教师能利用企业资源锻炼岗位实践技能,从而让教师在锻炼中熟悉“企业员工”的身份。而具体的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脱产模式,即教师脱产进入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长周期实践锻炼。该模式所提供的锻炼机会较少,一般会采取轮流替换的方式,在尽可能增加锻炼机会的同时,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二是在职模式,即组织教师在假期内以在职锻炼的方式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该模式是目前许多院校的制度化举措。这两类培训模式,都有助于培养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塑造意义重大。此外,企业也可以定期委派员工,以“准教师”的身份进驻学校授课,这种方法不仅能丰富学校的师资结构,还能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增强师资队伍对“X”证书的适应能力。

3.4 课程改革:标准拆解+内容嵌入

按照上述三种融入途径,第一、第三种途径直接以增设课程的方式来实现,因此“1+X”证书制度的课程改革,着重讨论第二种途径的做法。在课程改革方面,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禀赋等因素合理筛选“X”证书,并通过教学标准与课程内容拆分充足的方式,将“X”证书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从而推动现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以智能财税方向为例,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的上册内容主要是社会共享初级代理实务,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申报、财税规范性审核、税收申报等内容,可以对接财务管理专业纳税实务、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等课程;中册内容以财税外包问题为主,包括社保外包、纳税申报外包、成本核算管理外包等,可以对接会计基础、会计信息化实务、纳税实务等课程;下册内容以具体实务内容为主,可以对接企业管家、财务管理、纳税实务等课程。

3.5 教学评价:多方参与+多元并举

“1+X”证书制度的教学评价标准,更倾向于参考企业的标准和意见。在第一、第三种融入途径下,教学评价标准需要以“X”证书,也就是企业制定的人才考核标准为核心。而在第二种融入途径下,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实践课程各模块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标准,以及“X”证书的考试标准,由学校牵头、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在教学评价层面,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评价模式,组织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多元标准共融并举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1+X”证书制度具有多层递进、多元复合的框架基础,其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融合,需要经历“X”证书筛选、融合模式选择和书证融通设计的总体设计,以及确定融通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案的实施步骤才能实现。为此,需要坚持课证融通、书证融通的指导思想,以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育为教育目标,通过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建设,构建标准拆解、内容嵌入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方参与、多元并举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及其影响——以《围城》书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