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罗山县志》所载“八景”诗研究

2023-03-23张逸飞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罗山县罗山八景

张逸飞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八景”诗是以某个地域最具有特色的八处及以上的景观为描写对象所创作的诗歌,描写同一景观的诗歌用相同的四字或多字来命题,“八景”诗是能够集中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独特文学现象。罗山县坐落在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历史底蕴深厚,自古便是钟灵荟萃之地。除重复收录的诗歌之外,现存三种《罗山县志》载有十位作家一百二十一首“八景”诗,这些诗歌围绕着罗山县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描写,集中地展现了罗山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意蕴和历史文化价值。

1 罗山“八景”诗的形成与发展

1.1 历代罗山“八景”诗创作情况考察

在历代《罗山县志》收录“八景”诗数量方面,现存三种《罗山县志》共收录“八景”诗题十六个、小“八景”诗两组。其一是万历十一年由李弘道编修,此本也是现存最早的《罗山县志》,收录王琼、邵祥、刘淮、张璿所作的四十九首“八景”诗,包括邵祥所作《儒学楼十咏》和《大乘山寺八景诗八首》两组“小八景”诗,由此可见,早在明代万历之前“八景”诗创作就已十分兴盛;其二是清康熙三十年鲁麟纂修的《罗山县志》,此本卷八收录有县令鲁麟所作的八首“八景”诗;其三是清乾隆十一年葛荃、李之杜修纂《罗山县志》,除去万历本、康熙本已有的“八景”诗外,乾隆本还收录邑人刘悫、兰溪人孙子起、邑令李赓明、邑人李之杜、邑令薛耳五位八景诗人所作的四十八首罗山“八景”诗歌。三种《罗山县志》共收录罗山“八景”诗歌一百二十一首,涉及“八景”诗人十位,具有极高的文学地域学价值。

具体到这一百二十一首“八景”诗当中,现存最早进行罗山“八景”诗创作的为明人王琼,这八首诗歌分别以“龙潭灵迹”“灵岫云阴”“黄河秋月”“淮水春澜”“石门道险”“子路河清”“独山凌虚”“龙山拥翠”为题;明人张璿又作《题附添八景诗》,这八首诗分别以“万山罗拱”“六水环朝”“雄连陈汝”“秀接湖湘”“五城形连”“三关鼎分”“二门天造”“两寨云齐”为题。至此,罗山“八景”诗的描写对象基本定型,其他作家围绕着这十六题进行“八景”诗创作。其中“龙潭灵迹”“灵岫云阴”“黄河秋月”“淮水春澜”“石门道险”“子路河清”均各有九首,“独山凌虚”“龙山拥翠”以及《大乘山寺八景诗》各为八首,“万山罗拱”为四首,“六水环朝”“雄连陈汝”“秀接湖湘”“五城形连”“三关鼎分”“二门天造”“两寨云齐”各为四首,《儒学楼十咏》为十首。

1.2 罗山“八景”诗作者考略

明清两代《罗山县志》涉及“八景”诗人共有十位。首先,从时代上来考察:王琼、邵祥、张璿、刘淮均为明人,其中,生活年代最早的为王琼,洪武年间任罗山博学,官职最高的为刘淮,曾任监察御史、陕西副使。刘悫、薛耳、李赓明、鲁麟、李之杜、孙子起为清人,其中刘悫崇祯十三年授予锦衣卫知事,顺治四年出任浙江宁波府推官,薛耳顺治五年任罗山县令,李赓明顺治十六年任罗山县令,李之杜为乾隆三年贡生。现存最早的罗山“八景”诗歌为明代洪武年间王琼所作,创作数量最多的为明正统年间在罗山担任博学的邵祥,有“八景”诗十九首,清代的六位诗人中有三位分别各作十六首“八景”诗,由此可见,罗山“八景”诗歌诞生时间之早且明清两代创作十分繁盛。其次,从籍贯上来讲:十位“八景”诗人中刘淮、张璿、刘悫、李之杜籍贯为罗山,所作诗歌共计三十八首。这些“八景”诗人除刘悫为恩荫入仕、李之杜乾隆十三年捐官为教谕外,其余八人均为科举出身,因此,他们具有较高文学文化素养。除了诗人孙子起的仕宦经历不可考外,在罗山县担任过县令、教谕职务的有六人,他们熟知罗山县的风土人情,对罗山“八景”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这也是罗山“八景”诗歌质量之高的重要原因。

2 罗山“八景”诗的主要内容

罗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大别山麓,境内有灵山、罗山等壮丽秀美的山川,淮河、浉河、竹竿河等灵动秀美的河流。由于罗山县既是沟通南北的地理要道,又是联通中原与楚地的文化要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的山川、残留的古迹、流传的往事、独特的位置共同组成了罗山“八景”诗的主要内容。

2.1 对罗山自然环境进行描写

罗山“八景”诗中描写罗山县自然景观的有“龙潭灵迹”“灵岫云阴”“黄河秋月”“淮水春澜”“石门道险”“独山凌虚”“龙山拥翠”“万山罗拱”“二门天造”九处,其中以“水”为主题三处、以“山”为主题六处。

罗山的水既有清幽的一面,亦有灵动的一面。“龙潭灵迹”主要描写龙潭的“灵”:一是传说此潭卧有老龙,李之杜在诗中写道“岩护灵潭卧老龙”;二是龙潭位于深山密林当中,孙子起诗中写道“幽灵如可探,俗虑一为清”,刘悫也谈到“秘不惊风雨,幽能泣鬼神”。由此可见,龙潭在“八景”诗人眼中呈现出清幽秀灵的面貌。“黄河秋月”描写的是穿城而过的小潢河映衬着秋天月亮,薛耳写道“沧桑河不改,秋月照逾清”,小潢河与秋月寄托着诗人们无尽的情思与寂寥。“淮水春澜”相较于描写“水”的其他两景就显得开阔而具有生命力,李赓明写道“桃花淮上水,新涨逐波流”,展现出春天万物竞发、生机勃勃之景。

罗山县的山壮阔而富有灵气。“灵岫云阴”主要描写灵山的云气变化无常,给人以清冷之感,如鲁麟所言“山深六月凉”,从而引发作者的惆怅、孤寂之感,李赓明也写道“怀人时惆怅,慨世独悲伤”。“石门道险”与“二门天造”都是描写石门山两道天然形成的大小石门,其高耸危立,宛如天造。《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提到:“在县西南八十里者曰小石门。又十里曰大石门。乃两山之峡,其形似门。《胜览》云:二门皆凿鸟道以通往来,南扼荆楚,居然险塞。”[1]正所谓“倚险凭高置作开,鉴门石骨露云根”。此题下的诗歌围绕着大小石门惊心动魄的形势进行描写。“独山凌虚”主要侧重于对独立的山形以及突起的山势进行描写,重点突出其孤和高的特点,例如,李赓明所言“突兀成孤秀,鸿濛迫太清”,进而引发了不少“八景”诗人想要凌绝顶从而览众山的感情。“龙山拥翠”与“万山罗拱”都描写的是罗山县城南部的小龙山(古称小罗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指出:“小罗山,在县南五里,其形如印石、类玛瑙,四望回顾,峰峦环抱。”[1]诗歌突出小龙山的山形环绕整个县城的特点,在夏季远远望去一片翠绿。

2.2 对罗山独特地理位置的赞叹

对罗山独特地理位置的赞叹是罗山“八景”诗的重要组成内容。罗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麓,自古便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要道,罗山县的地理区位和文化区位都十分重要。罗山“八景”诗描写罗山县重要地理位置的有“六水环朝”“雄连陈汝”“秀接湖湘”。

“六水环朝”主要描写罗山境内六条主要河流:淮河、浉河、竹竿河、子路河、马寨河、小潢河。六水流经罗山县,为罗山县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雄连陈汝”和“秀接湖湘”主要是对罗山县的地理区位进行描写,张璿在诗中提到罗山县“雄接陈藩及汝坟”,诗中所提到的“陈”应当指古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汝坟”出自《诗经》,指的是汝河两岸,因此,“雄连陈汝”指的是罗山县北部的广阔平原地区。张璿在诗中所说“山明水丽望湖湘”,所谓的“秀接湖湘”指的是罗山县虽地处中原,却凭借着发达的水系、秀丽的山峦,景色就如同湖湘地区一样。文化区位也是影响罗山“八景”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罗山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的申国,申国属于姜姓诸侯国,在西周与北方王室频繁互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罗山又隶属楚国,汉代在罗山地区设置鄳县,隶属江夏郡,清代又隶属汝宁府(府治在今河南汝南县),由此可见,罗山县的隶属关系在南北之间不断切换,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南北文化的综合影响。

2.3 对罗山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发掘

罗山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罗山“八景”诗的重要组成内容。罗山县的子路河是当年孔子赴楚国途中使子路问津之处。孔子因问津之事而感慨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因此,“八景”诗人在描写“子路河清”时就反复感慨这一段往事,王琼就写道“千古俨然遗踪在,英雄不觉暗消磨”,通过此典故寄托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无奈。“五城星列”具体是哪五座旧城已不可考,但据乾隆本《罗山县志》卷一记载,在鹊山西有汉王城、在县城西南五十里有霸王城,结合四首诗歌的具体内容可以推测出汉王城和霸王城应当是其中的两城,从诗中可以看出“五城”经过战争已经荡然无存,只剩荒草与古碑,因此,这四首诗全部是怀古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古今兴亡的感慨与无奈。“三关鼎分”指的是位于楚鄂交接处的平靖关、武胜关以及九里关三座关隘,又称义阳三关。因此,诗人们多感慨其凭天险而成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张璿就形容三关所在的地形:“重冈复岭路湾环,天险分明可作关。”李之杜在《龙冈拥翠》提到“千载风流吹帽事”,所谓吹帽事当指孟嘉落帽之事,《晋书》卷九十八提到:“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3]后遂用“孟嘉落帽”来称赞一个人宽宏、儒雅的气度。“两寨云齐”主要描写孙家寨高耸入云,据乾隆本《罗山县志》记载,孙家寨是元末士人躲避战火的地方,张璿诗中所言:“当年用武筑高原,应是车骑万众屯。”诗歌突出描写了孙家寨高耸的地势和质朴的习俗,进而引起了人们的桃源之情。

除了上述五题“八景”诗外,万历本的罗山县志还记载有邵祥所作的《儒学楼十咏》和《大乘山寺八景诗八首》共两组十八首小“八景”诗。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罗山县儒学楼位于县城东北,知县孙恭于元延祐四年始建,明代多次重修。《儒学楼十咏》描写了十处位于儒学周围的优美自然景观,并借此宣传王治教化、海内生平,例如,《英才翥凤》中写道:“从容及丈拥皋比,济济英才凤羽仪。”大乘山寺应当指的是位于罗山县西南的大乘寺,据《河南通志》卷五十记载大乘寺始建于宋代。《大乘山寺八景诗八首》主要围绕着大乘寺所在的位置、环境、晚钟进行描写,呈现出幽静自然、山深寺隐的面貌。

3 罗山“八景”诗审美文化价值

罗山“八景”诗作为罗山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特征和文学载体,较多数量、较高质量的“八景”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其远接自《诗经》而来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写景的同时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在创作中做到了“八景”诗内部景、情要素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面貌。同时,罗山“八景”诗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当代罗山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温柔敦厚的诗教之美

《礼记·经解》提出:“温柔敦厚,诗教也。”[4]自儒家地位确定以来,建立在礼乐教化基础之上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诗歌创作中就备受推崇。就作者而言,十位“八景”诗作者当中,除刘悫为恩荫出身之外,其余九位作者均接受过较高的儒学教育。其官职除孙子起不可考以外,其余作者均担任过县令、教谕、推官等具有教化万民职责的官职,其身份和地位会影响诗歌创作,在现存罗山一百二十一首“八景”诗当中就呈现出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具体表现为比兴于发和歌颂太平两个方面。

首先是比兴于发表现手法的运用,“八景”作者通常借罗山县的山水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钱穆提到:“中国人视天地大自然如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快活之大全体,这种心态是醉情山水的必然结果。”[5]罗山“八景”诗人全身心地投入罗山县秀丽的山水当中,从而产生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张璿写道:“最喜芳春游赏处,无边佳景逼吟觞。”王琼在描写独山之美时感慨道:“醉眠摩挲看不厌,漫寻诗句对吟哦。”甚至有些诗人还产生了避世隐居于此的想法,孙子起《两寨云齐》中写道:“多少桃源问,吾从此入群。”同时,作者会将感情所观照的对象扩展开来,体现诸多的幽怨之情。李天道指出:“触物生情,流连光景,惆怅自怜是诗人产生哀怨、忧伤心理的原委。但是山水诗中所表露的这种哀怨意识还有其更为深广的思想内涵。追其缘由,宦途的失意、人生的短促、时空的恐惧、生命的沉思,都是引起诗人感怀幽怨,寄情山水的深层心态。”[6]罗山“八景”中幽静的自然环境与沧桑厚重的历史遗迹都是引起诗人们哀怨自伤的兴起之物,诗中的幽怨之情大致来看可以分为几种:一是诗人对历史沧桑敏锐感触,从而引发时光流逝的无限怅惘,以“五城星连”四首诗为例,“霸业”“荒草”“断碑”是其共同的组成意象,感怀吊古是其共有的感情基调,表达了古今兴亡之事,正如刘悫所言“徘徊追往事,回首欲销魂”。二是诗人的触景生情,从而引发自伤之感,孙子起以清、冷来渲染潢河秋月,从而引发诗人逆旅行船的孤寂与哀伤。王琼《子路河清》的最后一句说:“千古俨然遗踪在,英雄不觉暗消磨。”这里的英雄既是指孔子亦是自己,诗人借子路问津的典故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伤。三是继承《诗经》的美刺传统,在诗歌当中对社会问题进行含蓄的表露,李赓明在《雄连陈汝》中提到:“政拙民无扰,庭清官自间。疮痍看渐起,何用叹维艰。”他借申子遗风来强调要与民生息、政勿扰民,带有忧患意识而含蓄委婉地借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

其次歌颂盛世太平、强调王治教化是罗山“八景”诗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温柔敦厚诗歌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张龙成指出:“明万历年间,朝廷更是下令各地呈报八景,政府干预的形式,使八景现象以一种变相的形式推广开来。”[7]因此“八景”诗的创作必然会受到限制,从而只能将创作理念回归到温柔敦厚的诗学传统当中。以诗人王琼为例,他的诗歌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立足他所生活的时代,带有一种来自时代的自信与张扬。他在《淮水春澜》中写道:“看他浩瀚朝宗势,今古无穷水自流。”表达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豪迈情感。他在《石门道险》中提到:“人物英雄无复见,江山形胜至今存。”亦是怀古而不伤于今的感情抒发。诗人张璿在《万山罗拱》中以“作县喜看科甲富,始知人杰地还灵”来称赞罗山人杰地灵,在《秀接湖湘》和《二门天造》中提到罗山县“路通上国多王化,地处中州冠异方”“遗俗尚遵宣圣化”,由此来赞颂罗山的王治教化自古兴隆。除此之外,受到诗歌教化功能和中国文士的人文关怀的影响,一些“八景”诗当中还展现了对平民百姓的关照,呈现出一种济世忧民的面貌。李之杜在《龙潭灵迹》提到:“长此蛰藏耽岁月,甘霖何日慰三农。”还有对于学子用功读书、努力成长成才的殷殷叮嘱,这一点在小“八景”《儒学书楼十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2 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美

“八景”诗属于山水诗的分支,虽然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卷十四批评有些地方“八景”诗“浮夸形胜、附会景物”,但是历代《罗山县志》所收录的一百二十一首“八景”诗歌却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意蕴,在创作时做到了诗歌内部诸要素有机统一,景物描写与感情表达恰到好处,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罗山“八景”诗内部景物要素组合十分巧妙。据乾隆本《罗山县志》记载:早在宋代,赵抃、曾巩对罗山县的山、寺、亭、桥进行诗歌创作,这是罗山“八景”诗的雏形,在王琼之前的罗山山水诗一般由单一景观要素构成。自王琼起,罗山“八景”诗内部诸要素定型,主要可分为:一是历史传说与景色的结合,例如“龙潭灵迹”“子路河清”“五城星列”,这种结合为单一景色增添了历史底蕴,提升了山水诗的写作深度。二是景物与景物的有机结合,如“灵岫云阴”“黄河秋月”“淮水春澜”,从中可以看出罗山“八景”诗内部稳定为两到三个要素,以“灵岫云阴”为例,早在宋代,诗人赵抃的《题灵山》就描写了灵山的幽静,但是王琼将“云”结合进对灵山的描写之中,扩大了灵山诗的描写范围,提高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三是景与情的融合,刘勰《文心雕龙》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8],罗山“八景”诗人十分重视情与景的关系,以李赓明《龙潭灵迹》为例:“鸿濛留一壑,灵气自相迎。潭黑常疑雨,云昏不辨晴。水因浮石幻,山为蛰龙清。枯寂高僧老,不知人世更。”首句是对龙潭神话的概括,第二、三句是对龙潭幽静秀美景色的描写,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龙潭与世隔绝的感慨和想要出世隐居的感情,整首诗由大至小、由动到静、由景入情,衔接得十分自然且巧妙。罗山“八景”诗绝大多数做到了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罗山“八景”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也正是前文所言罗山“八景”诗歌质量高的原因所在。四是情与情的关系,罗山“八景”诗绝大多数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不难发现这些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和艺术风格是一致的。薛耳《两寨云齐》中说:“薇蕨伊蒲供,往还聊自爵。”他又在《三关鼎分》中谈到:“特爱寒斋外,峨峨百尺松。”从中不难看出薛耳古朴自然的诗歌风格。总之,罗山“八景”诗景物与景物之间衔接巧妙,整体景观描写细腻精致,有力地将罗山县的清幽秀美和雄大壮阔之景呈现出来。

3.3 罗山“八景”诗的文化价值

罗山“八景”诗是罗山县历史文化的文学载体,通过对罗山“八景”诗进行整理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罗山县旅游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在唤醒罗山人“家园意识”,实现罗山山水人文化、人文景观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独特价值。

首先,罗山“八景”诗能够还原当地历史文化。罗山“八景”诗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罗山县的景观特点与社会生活,随着近代以来罗山县的建设,许多在明清两代被反复歌咏的景观或消失不见或淡出人们视野。例如前文提到的罗山县儒学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反复被毁重建、多次扩建,是整个罗山县的文脉所在,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罗山县儒学消失不见,但是邵祥所作《儒学楼十咏》就为研究罗山县儒家文化的传承以及罗山县明清两代儒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再如“石门道险”和“二门天造”的大小石门,作为明清两代中原通往湖北的要道,孙子起在诗中称赞道:“楚江开一线,禹力辟天门。”然而在一九六九年石山口水库建成后它们就被淹没,大小二石门的物质实体已经消失,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逐渐被人们忽略,因此,罗山县“八景诗”在唤起地方记忆和培养“家园意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其次,罗山“八景”诗在发掘罗山旅游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信阳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指出:“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建设提升集楚国文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文化公园,做足‘豫风楚韵’文章。依托鸡公山武胜关遗址公园,打造关隘文化。”[9]因此,对罗山“八景”诗的整理与研究在开发罗山县旅游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特色景观建造方面,一是可以根据罗山“八景”诗来重建一批已经消失的景观,重塑物质载体,例如《儒学楼十咏》就是罗山儒学复建的重要文献材料。二是可以在景点中引入“八景”诗作为宣传的亮点和名片,罗山“八景”诗中的“三关鼎分”组诗是发掘信阳市关隘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而使人们对信阳关隘文化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在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方面,以“八景”诗为线索串联起罗山县著名景点,探索罗山县全域旅游新亮点,充分发掘罗山“八景”诗文化内涵,形成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罗山县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旅游振兴方面,可以依托罗山“八景”诗,围绕重点村镇开展特色旅游,完善相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罗山“八景”中的“石门道险”“二门天造”“子路河清”“黄河秋月”都分布在罗山县子路镇周围,可以通过这些“八景”诗把子路镇打造成为一张闪亮的罗山县旅游名片。

综上所述,一百二十一首罗山“八景”诗对罗山县秀美的山川河流,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对罗山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了充分的发掘,是罗山地域文化的文学书写,十位“八景”诗人通过比兴于发和歌颂王治教化展现出温柔敦厚的诗教之美,有机地协调“八景”诗中的山水与感情要素来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美,具有极高的文学地域学价值和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通过对罗山“八景”诗的整理研究,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有助于唤醒当代罗山人的“家园意识”,为罗山县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罗山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罗山县罗山八景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书法作品欣赏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罗山县
北人食菱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父亲上法庭
罗山县淮河流域速生杨用材林林分蓄积动态研究
罗山县
溪南八景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