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而倥偬

2023-03-23刘涟清

阅读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线装书格律诗唐诗宋词

刘涟清

我的这本名为《倥偬集》的小小诗集,似乎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略带匆忙地奉献给了读者。

本人是铁路工程师,也是铁路管理人员。向来以半军事化著称的铁路系统,就像一把永远拉开的弓,弦一直绷得紧紧的,虽然有序,但也少有喘息的闲暇。所以有朋友问,你这个工科男、铁路人,怎么会爱上诗、写上诗呢?说真的,这句问话我似乎也找不出堂皇的理由作答,如果说有,那就是喜爱。

我出身农家,父亲是在私塾中读孔孟书十余年而又躬耕终生的农民。我记得自己六七岁时,家里还堆着不少书籍。上小学时,那薄薄的课本不能满足我的读书欲望,我就去翻那些线装书“充饥”。后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家里那一大堆线装书连同一些字画都被烧掉了。我被迫中断初中学习回乡,在学稼之余,只能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记得邻居家有一本中医著作《汤头歌诀》,我也借来熟背了不少页。后来条件好了一点,书也多了,这渐渐地满足了我日益增长的读书欲望。

我真正喜欢上诗歌是念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博学,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他并没有教学生们如何写诗歌,但每当听他似乎把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诗意中的吟诵时,我也深深地受到了诗的美的感染。我开始尝试着写诗。记得我曾写过一首《题北京猿人头像》:“……你要说什么,嘴巴都努着?你在想什么,眉毛还拧着?你的眼睛往前看着、看着,我想问问您——您是否看到五十万年后的世界和中国?”语文老师大大地鼓励了一番,我的兴致更高了。但后來上大学、参加工作,几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写过诗,学习、工作任务繁重是一个原因,而更主要的是我陷入迷茫,渐渐地不太喜欢也写不好新体诗,想写又写不好格律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新风吹遍中国的每个角落,也把世世代代与土地胶着在一起的农民吹出了村落,吹送到沿海城市的工厂。我难忘在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春运”期间,大批的农民工背着蛇皮袋出行或归家;简陋狭小的候车厅容不下多少旅客,人们脚下踩着泥泞排队,在风雪里被冻得抖瑟……这些都使我心潮难平,总想写点什么以表达心情感受。我试着写了一些诗,但基本都是随手写在纸片上,却也积攒了不少纸片,后来工作调动,辗转几次搬家,竟不知弄丢在哪里了。我想,要作为“诗”,那大抵是不足惜的,因为我自认为写得并不好;但作为一个个记载人生中历史场景的片段,一个个思想火花燃放的镜头,丢失了还是很有遗憾的。再后来,在铁路大建设、高铁时代、对外交往以及社会宏大的改革开放进步的潮流中,我作为亲历者,随时记下一些片段,日渐增积,倒也又写了不少。

重启我写诗的欲望是有机会、有条件大量阅读唐诗宋词,并深深地受其熏陶和感染。唐诗宋词的优美音韵、深邃意境、严谨遣字、充分洗炼,使我赞叹不已,心驰手痒。2011年退出一线工作后,我更多地贴近社会现实生活,较系统地读了古今诸多诗学名家的学术著作,获得感巨大。这种感受,我曾在《写诗十年》一诗中表达体会:“埋根十载未蟠枝,迸发一朝展纵姿。闻奏仙歌人不见,只缘窗纸洞戳迟。”我自觉得由一个虽喜欢写诗但却习惯于随兴写来、信手丢去,不太懂、又不太在乎格律诗规则要求的莽撞人初步上了路,并悟到一点点个中滋味,心中有时也产生一丝浅薄的窃喜,但又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未入藩篱,何期殿堂!哪有像戳窗户纸那样简单的事情?!那是块石头,要经过笨笨的磨砺。

袁枚提倡诗须有言外之意,但为诗要有真性情,“格律不在性情外”。我在《诗悟四首》组诗中也表达了自己颇为矛盾的心绪。自忖己诗,情感尚真,假吟几无;直白者多,弦外之音少,有些颇似日记。我想也只能如此水平了,留待读者批评指正或嗤然一笑。

出这个集子,自所存的近500首诗中选出若干可能尚堪卒读者,时间大体始于2000年,止于2021年底,按类大致分家国情怀、怀古言志、铁路情愫、田园逸游、酬友唱和、即景杂感等版块。本诗集以近体诗为主,也有少量的古体诗、长排律,总计230篇。绝大多数都较为直白,所以注释也尽量简洁。

(源自《<倥偬集>后记》,有删节)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线装书格律诗唐诗宋词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唐诗宋词选择读》注释献疑(三则)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