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2015-03-19罗燹瑕
罗燹瑕
罗燹瑕/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重庆41120)。
中国古代线装书作为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两大发明结合的最高体现。中国古代线装书从外观看,讲究和谐和高雅,是我国古代人民艺术品位和制作工艺的典范。虽然现代化的书籍装帧手段取代了很多古代技艺,但是华夏人民对线装书一直存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在提倡设计民族化和本土化的今天,线装书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焦点,被灵活地运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之中。
一、线装书的演变
我国书籍装帧结构的变化伴随着我国文化和装帧艺术的发展。早在殷商时期,人们用龟甲兽骨作为写作材料。从龟甲的中央穿孔用韦编穿入,来防止龟甲的散乱。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竹木简为写作材料,每篇文章写完后都用丝、麻、皮等制成的绳子将竹简编成长幅,我国图书的基本形式在这时确立了,简策很重,携带和阅读都很不方便。汉朝造纸术的发明,卷轴便取代了竹木简,使帛和纸并用,到隋唐时期册子开始用线订合,这种装帧形式就是我国线装书“缝缀装”的雏形。
唐朝的繁荣盛世,各国学者的频繁往来,缝缀装便随着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传到欧洲、日本、中亚等国家,影响着各国的书籍装订方式[1]。包背装兴起于南宋后期,因用书衣绕背包装而得名。这个时期也产生了中国最古老的印刷宋体字。明万历后到清末的三四百年间,线装本才广泛兴起。线装书的装订方法和包背装大致相同,折页时版心向外,书页右边打眼用纸捻穿入,前后各加书衣,然后穿线装订成册。
二、线装书的审美价值
也许视觉上长期受到直行书写的影响,古代书籍版式大多以直行雕版和活字排版为主,字体也多为颜、柳、欧、赵等字体。线装书的制作要求为墨香纸润,高雅脱俗。线装书多用棉线装订,比较考究的也采用绢线、丝线。丝线则通常采用双线装订来牢固书页。书籍流通过程中书角最容易受损,所以为保护装订好的书角,名贵书籍会用绫绢进行包角。
线装书在外形和编排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对我国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有很大影响。线装书的封面页用来加强对书籍的保护,由于它像人穿的衣服一样,所以也叫作书衣。书衣多用布和纸两种材料,纸质多用栗壳色和瓷青色进行包装,绢质则多为黄色。书的封面后是护叶,然后是书名页。线装书的背面印有刊记和牌记,用来记载年月、地址和刊印人等信息,也就是现代书籍的版权页。很多线装书在正文的中间印有牌记,并且形式表现多种多样,常见莲花、荷花、盘龙等纹样。美化后的牌记,具有一定的品牌文化,也具有赏心悦目、耐人寻味的效果。书签是粘贴在书衣左边的长形纸条,比较考究的书多用丝织品做签条,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装饰美,也使书籍的品位倍增,书签还具有一定实用性,保留至今。
我国古代线装书籍的正文,都是以单面的形式印刷,版口和鱼尾为准向外折被称为双页,在书页的右边订线。版面的上下空白处,就是“天地”,天地之间的线框就是栏。线装书要求纸质如玉一般光滑,并且柔软轻便,墨色像漆一般油亮,翻开线装书后泛有淡淡的纸墨香味。线装书的这种古朴典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陈国庆在他的《古籍版本浅说》中写道“中国图书的装订术,演进到现状是最为进步的了,从艺术性方面说,到了线装,也是最为美观的了[2]。”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谢云创立了线装书局。他担任总经理和总编辑时主持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和《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法集》《邓小平文选》等出版物[3]。谢云认为线装书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印刷的特色,特别是诗词、书法和国画等作品,以线装的形式出版,能够体现其独特的阅读和审美效果。线装书不仅在古代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在现代社会文化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线装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日益受到世界人民喜爱。线装书的装帧形式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文化的智慧,也传递着我国古色古香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独有的文化气息,其审美价值耐人寻味。
三、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线装书是我国古代人民艺术设计和印刷装订技艺的完美结合,并且和我国古代书法、篆刻、剪纸等都有紧密联系,所以,线装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美术造型能力。线装书成为一种民族艺术风格,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河中不断汲取和吸收精髓,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独特内涵,散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儒雅气息,让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线装书装帧形式带来的艺术享受。
(一)历史的积淀
我国古代线装书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形成了东方独有的古朴、简洁和典雅,富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线装书的装帧手法独特,从其制作工艺上,就受到我国传统书籍装帧工艺和朝代的影响。纸的发明促进了传统书籍装帧的进步,纸的大量应用给线装书提供了材质基础,纸张轻便、灵活的特点,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4]。印刷术无疑是促进我国古代线装书进步的又一动力,印刷术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抄写方式,大大缩短了生产书籍的周期,也提高了书籍的质量,促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给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动力。
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从卷轴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线装,其演变过程经历多个历史时期。线装书根据所在朝代对文化发展的不同需求,充实着自身的形式美,并展现着独特魅力。历经时代的长河后,线装书能够代表书籍装帧艺术的最高水准。我国古代线装书的魅力不只是形式美,而是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这种文化内涵并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的积淀,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来。线装书经过长期反复加工和创新后,其原有的单一形式逐渐演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美感。
(二)缀订方式的考究
线装书中线的作用不仅能够使书本牢固,还能增强线装书的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国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线装书的缝缀形式大多采用宋朝的缀定法,又称为“四针眼法”[5],是一种较为简单并且普遍的装订形式。在宋式“四针眼法”的基础上在天地角内多订一个眼来加强缀订,被称为“坚角四目式”,并且按照针眼的个数,或有成为“六针眼法”或“八针眼法”[6]。康熙时期对珍贵图书文献采用的都是这种坚角法,所以也称为“康熙式”。唐朝对书本的缀订方法和宋朝大致相同,只是在第二、三眼距离比较接近。线装书的走线形式在古代是比较讲究的,除了上述几种缀订方式,根据走线的形式还有龟甲式,因走线形式像龟甲纹样而得名。麻叶式走线形式其缀订分布形状如同叶子的脉络,根据针眼的多少又分为两片麻叶和三、四片麻叶等。不同走线形式的缀订方法,给人视觉上呈现的审美价值是不同的,其缀订方式的考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学者对知识的崇尚。线装书不管从用线的质地选择上还是走线形式上,都体现我国古代传统元素,能够激发现代人们的民族情感和产生心理共鸣。
(三)精湛的制作工艺
从线装书的装订过程上,也极富有民族特色。线装书在实际生产时,折页排书是从末页开始的,然后依次靠前。在添加扉页和封面后首先进行草订,就是将齐线的书页进行固定。根据《臧书记要》中的记载[7],在草订时每本都用绢纸钉三条,并且每条都打个结。在草订后需要在封面外加书衣,并进行裁切。由于线装书的用途不同,所以书页大小不完全相同,在进行裁切后进行打磨和包角等工序,最后进入打眼穿线工序。根据书中记载,线装书用的线需要先用清水白绢线双根订住,要求必须订牢和订深,才能紧致。穿线根据所打眼的个数,根据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走线,最后进行贴签。线装书的书衣、走线形式和书签是书籍的重要装饰部分,古人对书签和纸张、书衣等的颜色搭配要求最为严格,以及书签的大小长短都要仔细琢磨。
现代很多设计师都会在中国传统图案元素中寻找创作灵感,目前有很多书籍装帧设计师都开始运用线装书的形式,表现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喜爱和追求,使传统形式与崭新内容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效果,又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线装书形式的有效运用,实现了保护国粹的目的,也为现代装帧行业增添了古典美的元素,强调了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特色[8],加上设计师的创新手法,构成别致造型的书籍形态。
线装书的传统装订工艺历史久远,并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线装书的走线形式,所运用几何原理构建使线装书外形具有古典美。线装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所特有的书籍装帧形式,并且随着几百年的历史发展,线装书融合了各朝代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文明,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线装书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走向世界。线装书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反映了我国民族精湛的书籍装帧技艺。
[1] 王娜娜.中国线装书及其审美[J].艺术百家,2011,5(21):259-260.
[2] 徐德记.线装书的装帧形制结构研究[J].美术大观,2013,4(18):93-94.
[3] 王曼蓓.线装书的传承与创新[J].大艺术,2013,1(1):20-21.
[4] 步一棋.线装书里的栏[J].印刷杂志,2011,9(6):55-56.
[5] 沈津.谈谈古代线装书的印数[J].收藏,2010,9(7):111-113.
[6] 侯剑.传统线装书对现代书籍设计影响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
[7] 肖艳梅.谈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J].知识经济,2013,23(7):60-61.
[8] 李芳.传统线装书视觉语言在现代装帧设计应用的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