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STEM+劳动教育,解锁劳动教育新形式

2023-03-23蒋雄超

中国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衣架创造性劳动

蒋雄超

据有关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在花草树木种植、烹饪、手工等简单劳动教育中参与度高,而在略显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中参与偏少,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发明创造、科技实践、工艺制作”等内容,仍未完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的范畴[1]。彰显“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2],在传承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转向,成为当前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

“衣架变形记”一课以“衣架”为主题,是基于浙教版四年级上《劳动》项目三“工具使用有规范—我是小金工”的实践与拓展,旨在借助STEM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创造性劳动实践,引领学生在协作设计、制作试验、迭代改进中感受“造”的乐趣,理解“造”的价值,助力学生从模仿制作转向创造产品,在劳动创造中发现自我,在立足生活的创造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领悟劳动的伟大,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升华劳动教育本质体认。

一、问题引领:唤醒学生劳动创造需求

需求是创造性劳动的直接诱因,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通过真实劳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明确创造方向,确保问题设定契合学生的创造需求。

1. 需求:创设情境,界定问题

教学伊始,教师播放学生在收纳衣服时遇到的十字衣架夹子缠绕现象。

师:夹子为何会缠绕在一起?

生1:因为绳子太软了。

生2:绳子会摆来摆去,一不小心就缠住了。

生3:衣架会动,夹子也会动,那么夹子肯定会被绕住,而且有时很难解开。

师: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只能耐心地把绳子解开。

生2:有时解不开,又有点急躁,我直接用剪刀把绳子剪断。

师: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你将如何对衣架进行改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劳动需求分析是指分析劳动中的多种需求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日常生活劳动现象出发,体现了STEM教育的情境性,有助于学生认识所要创制物品的具体价值,厘清物品的运用场域,引发学生探索原理、实践验证的意愿,并聚焦本课的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制作新型衣架。

2. 分析:分解引导,明晰方向

分析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学科知识、经验,收集、整理、筛选关于衣架的信息,并对与衣架相关的活动进行分析,集思广益,总结得出衣架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晰改进或创造要点。

师:经过调查、访问,同学们对衣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应该如何处理,才能真正發挥它们的作用?

生1:用图形汇总,可以知道人们最需要哪种衣架。

生2:最好把收集到的衣架制作方法、原理列出来。

师:在实施衣架创制前,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有助于大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借助“AEIOU”表,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分类思考。[出示“AEIOU”表(见表1),并请各组结合资料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只有基于对人的深入了解,挖掘问题的本质,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在本环节中,教师提供适当支架,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分类归纳,运用多样的视角,将用户需求进行结构化分析,建立起对用户的同理心,从而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目标。

二、方案设计:发展学生劳动创造思维

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创造性劳动的核心。在利用“AEIOU”表分析后,小组成员发挥个人特长,分工协作、相互启发,先行提出多种创意构思,再绘制设计草图;然后根据设计的可行性等评估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创意方案。

1. 创意碰撞,高效发散

师:以十字衣架为例,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思考并实现不会缠绕的衣架?(教师分发十字衣架,学生小组观察、讨论,汇报)

生1:固定衣架,让它不能转动,夹子就绕不到一起了。

生2:这样收纳起来太麻烦,衣架的使用也不灵活。

生3:把绳子换成铁丝,行不行?

生4:不如把绳子去掉,夹子直接安装在十字架上。

师:大家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想法,还有没有更优思路?同学们根据各自研究的问题,在第一个5分钟写下3个创意;在受到前面同学启发后,第二个5分钟再写不同或改进的3个设想,比比谁的点子多。

【设计意图】以十字衣架的观察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继而用两个5分钟生出6个创意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运用集体智慧探讨问题、融合跨学科知识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为开展具体设计提供指引。

2. 可视表达,协同优化

STEM教育中的设计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在设计对比与优化过程中,个人与小组、新知与旧识、创造与改进相互交融、往复。通过组间、组内的比较,获取反馈意见,并以此为标准,学生在小组最佳创意方案的基础上开展详细设计,协同开展创造性的设计实践,确定设计方案并展示,在听取建议后修正完善并形成最终设计(以快干晾衣架为例)。

生1: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快干晾衣架,整个衣架采用方形结构,有利于撑开衣物。

生2:方形容易导致衣物变形,做成圆弧状会更好。

生3:用铁丝制作,连接要光滑,不然会戳破衣服。

生4:你们设计的尺寸较大,收纳不容易,是不是还可以增加折叠的功能?

生5:我认为,你们可以设计成圆形的,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空气流通,干得更快,如果再加上折叠结构,就非常完美了。

师:设计经过多次迭代改进,能让我们的创造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具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建议,请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再次优化设计(见图1、图2)。(出示设计方案论证表,见表2)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设计、展示、论证、再设计等过程,经历工程设计的迭代过程。对衣架原理的科学理解与可视化表达,提升了学生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素养作用于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教师提供设计方案论证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反馈的时间,为衣架创制奠定了基础。

三、实物创制:基于工程的实践与优化

学生自由选择工具,采用多样化、高效率且可靠的方法与材料,按照设计开展实践操作。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多种工具及技术运用为主要手段的工程类实践,并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征。

1. 产品制作,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依据设计开展制作,要注意劳动工具的安全、规范使用,做到耐心细致、精益求精。你还有什么好建议提供给大家?

生1:制作前,工具材料准备齐全,大家一起分工,熟悉工具材料。

生2:放样时预留一些空间,数据计算要准确。

生3:我们制作的快干衣架需要折叠,可能要比对一下不同的方式。

生4:我们准备先做一个简单的模型测试一下,再用金属丝制作。

师:在劳动实践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调整设计,大家互相协商、互相配合,面对困难挑战要勇于克服,有始有终。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建议的形式开展制作准备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技术、安全等知识的认识。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经验及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工具、工艺、材料,开展具身劳动实践,生成符合预期目标的成果,增进了概念建立、知识与技能习得及迁移运用。

2. 循环问诊,迭代改进

衣架初步制作完成后,学生须对其进行测试,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并开展循环问诊,体会工程、技术不断迭代、优化的思想。

师:各组的衣架试用情况如何?有没有实现目标?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1:我们的防缠绕衣架采用了隐藏式设计,只有使用的时候才会拉出,完全解决了缠绕的问题。如果还要改进,我们觉得可以增加橡皮筋数量。

生2:这是快干衣架,由于采用了折叠的形式,转动不是特别灵活,大家有没有好办法?

生3:可以采用套管的形式,铁丝直接连在套管上就能灵活转动了。套管要硬一點的材料。

师:同学们对于测试中的问题能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举措(见图3~6),相信大家能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产品质量,最终能应用于生活。

【设计意图】以物化成果为指向,通过“制作—评估—改进”等方式,引领学生亲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在组内、组间的交流、展示中互动,让全班参与讨论思考,收获别人的建设性意见,在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寻求新的灵感,感受创造性劳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交流:体悟劳动创造价值意义

STEM教育关乎育人过程,而非局限于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STEM视域下的创造性劳动评价不仅要求学生知晓和理解相关知识技能,还注重学生在感知自身劳动知、情、意、行的进步中体悟劳动的价值意义。

师: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于本次劳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生1:在铁丝绞合时,我总是缠绕不紧密,后来借助钢丝钳和尖嘴钳互相配合才得以顺利完成。

生2:我觉得制作需要耐心。耐心既能保证质量,还能提高劳动效率。

生3:经过多次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我们小组的这件作品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懂得了爱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生4:在劳动中,我们组长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这一点值得我好好学习。

师:有请各组分享、展示劳动成果,找找他们的闪光点。[生展示介绍,开展评价(见表3)]

【设计意图】依据师生共同建立的评价标准对各组设计制作的衣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够发现其他小组作品中的闪光点,认可自己在劳动中的努力,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提升劳动成就感、荣誉感。

STEM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创新了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对促进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融合发展具有独特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世勇,成希.中小学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内涵特征、现实意义与实施路径[J].中小学校长,2022(8):52-56.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2-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衣架创造性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跳舞
天生衣架
衣架“变形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