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设计探究
2023-03-23刘清杰
刘清杰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难点,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为了凸显作业的目标性、整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以下策略:整体规划,精准定标;统整聚合,结构设计;创设情境,丰富活动;多样展示,多元評价。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低年级;作业设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业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更要成为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双减”背景下,既要避免出现机械性、重复性和无效的作业,又要多为学生创设学科认知、个体主观体验和社会生活三者相融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运用与内化,促使优质的作业设计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阵地。如何设计小学语文低年级的作业呢?本文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作业设计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整体规划,精准定标
《意见》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部分重点强调了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可以借助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系统设计作业就是要从语文教材入手,整体规划作业目标、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
1. 以标定标,凸显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标准》借助“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呈现了各学段针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也成为了教师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对应《标准》的教学要求,梳理作业总目标,让作业设计更科学、合理。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设计总目标如表1所示。
2. 梳理单元大概念,凸显作业设计的层级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双线组元”。“双线”,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低年级教材中没有提出明显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但是通过研读文本、关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等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与中、高年级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梳理出单元大概念,围绕单元大概念设计的作业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效果也更显著。
例如,教师梳理出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大概念为感受文本的真、善、美、趣,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围绕这一单元大概念进行作业设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作业的课时目标都是围绕本单元的单元大概念来定位的,从对大概念的认知到理解再到运用,每课时的作业内容前后勾连。在完成这一作业时,学生能够在文本中发现童心,又能在想象中充沛情感。围绕单元大概念设计作业,能将作业的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功能最大化,还能引导学生树立“做中学”“做中练”的学习意识,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二、统整聚合,结构设计
1. 依据单元内容进行统整设计
针对丰富的单元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统整设计:纵向维度,作业设计要关注前置作业(预习作业)、推进作业(课堂作业)和后置作业(家庭作业)的不同作用;横向维度,作业设计要关注每个作业的目标、类型及内容、完成时长和评价等要素。将以上两个维度统整起来,相互协调,可以更好地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和素养的提升。
2. 借助单元大概念进行聚合设计
单元大概念既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又是作业设计的落脚点。围绕单元大概念,可以重组教学内容,聚合多种作业类型,共同指向单元大概念目标,从而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实现由关注作业结果到关注学生发展的过渡,真正体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统整和聚合两种方式均可以将作业结构化,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在迁移运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创设情境,丰富活动
1. 创设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是指能有效启动并推进学生探究与语文学科本体有关的学习行为的任务场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或能力有效完成新的语文学习任务;二是能够在完成新的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结构化重组,达到从简单的知识或方法的运用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根据示意图讲一讲故事。《青蛙卖泥塘》的预习作业和课堂作业设计运用的就是学科认知情境创设策略。在学习《蜘蛛开店》这篇课文后,学生已掌握“根据示意图讲一讲故事”的方法,在学生预习《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尝试梳理课文内容并绘制示意图,进行复述练习”的作业,让学生将新、旧知识重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文本进行对比,发现可以从多个角度绘制、复述示意图,并尝试完成阅读材料《长颈鹿的故事》的复述示意图。
2. 创设主观体验情境
主观体验情境是指还原学生个体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个人体验、价值认知的场景,它可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引领学生融入具有个体主观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此类作业的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要关照到大多数学生的真实主观体验。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了口语交际板块,几乎所有学习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春天”主题编排的。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主观体验情境: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绿色的外衣之下,有数不清的自然宝藏。海口有五大湿地公园,你都打卡了吗?试和家人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去欣赏湿地迷人的景观吧!你可以把湿地景观拍下来,或者录制视频,讲一讲你的“湿地之旅”。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如同打开了通向春天的魔法之门,遇见的是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春之景、春之事、春之人,同时还能了解湿地的生态文化,在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
3. 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是指为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而创设的场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语文经验转化为新的能力和素养,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在语文园地“我爱阅读”栏目中还安排了诗歌《一株紫丁香》。在设计本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以“搭建爱的加油站”为主题创设情境:同学们,关爱他人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只要闯过五关,收集五个你身边关爱他人的故事,你就有机会成为班里的“关爱小使者”,让我们开始吧!借此情境,将“爱心识字屋”“关爱词语林”“友爱故事林”“关爱生活场”“大爱的世界”这五个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多样展示,多元评价
1. 评价的进阶性
评价的进阶性是指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因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根据需要完成作业的时长和次数所設计的评价方式。例如,认读同样一组词语时,依据学生的认读情况,采取进阶的方式,每次认读均给予不同等级的评价,收到良好认读效果。
2. 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借助评价语言、评价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和作业的兴趣。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多元化的。例如,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以“表扬条”“评价表格我来填”等形式将激励性评价渗透到完成作业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评价的示范性
评价的示范性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出示范。示范既可以通过书面,又可以借用多种媒介。
综上所述,要想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树立大单元、大概念意识,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基金项目:2021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六项管理”专项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QJH20211202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月芬. 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J]. 中小学管理,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