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博:成为一个自然精神的体验者

2023-03-23林枫炀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鸵鸟猕猴小说

林枫炀

作家袁博的童年在一座群山环绕的野生动物养殖场中度过。他从一个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不断追问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在自然中开拓探索,在生命历史里审视叩问的动物小说作家。年少成名的他被誉为“动物小说王子”。此外,袁博也是修读过生命科学、人类学、文学三个专业的复旦大学博士,丰厚的学识才华与切实的自然体验,使他创作出大量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作品:《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星宿海上的野牦牛》《饥饿的猿人》……

本期,《少男少女》围绕作家笔下各式各样充满生命奇遇的动物,结合新作《少年的边境奇遇》,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动物小说王子”袁博的创作天地。

从驯养一只鸵鸟开始

《少男少女》:袁博老师您好,首先请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让您选择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来比拟自己,您会选择什么呢?

袁博:我8岁时创作了第一篇动物小说,16岁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动物小说。目前已创作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说、童话、图画书等题材,尤其以动物小说居多。我目前在深圳坪山区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我喜欢思考自然的历史和生命的历程,希望发现生命的美好与趣味,用自己的作品把更多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呈现给读者。

如果用自然界中的动物比拟自己的特质,我会选择岩羊。因为岩羊擅于攀登,不畏路途崎岖,能够抵达人迹罕至、具有挑战性的地方,象征着一种开拓探索精神。

《少男少女》:听说您小时候曾在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您而言,童年时代在您的创作中有何影响?能和我们分享一些您的童年趣事吗?

袁博: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占地面积很大,在庞大的围栏里分别饲养着成群的梅花鹿、鸵鸟、孔雀、海狸鼠等野生动物。爸爸妈妈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养殖基地里只有我一个孩子。

那时候,我是一个让大人有些头痛的孩子,因为我不停地问大人各种各样关于动物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骆驼有驼峰,为什么孔雀会开屏,为什么海狸鼠比老鼠长得大……养殖基地的每个叔叔阿姨都有自己的工作,负责照料不同的动物。有时,他们被我问烦了,就想方设法躲开我,让我只能看着围栏里的动物发呆。我真想问问这些动物:“你好!我的动物朋友,为什么你们是这个样子的?请回答我的问题。”可它们都不会说话啊!

于是,我就找来各種各样的动物科普书。从书上,我知道了鸽子等鸟类可以被我们驯养为宠物。可是,我小时候喜欢大型动物,而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鸵鸟。那么,能不能驯养一只鸵鸟作为我的宠物呢?

但书上并没有说该如何驯养一只鸵鸟,我还是得去找大人帮忙。

我跑去问妈妈,怎么才能驯养一只鸵鸟?妈妈没有理我。我跑去问爸爸,怎么才能驯养一只鸵鸟?爸爸也没有理我。我跑去问专门养鸵鸟的饲养员叔叔,怎么才能驯养一只鸵鸟?饲养员叔叔也没有理我。

直到有一天,一位饲养员爷爷来到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工作,才有人回答我的问题。老爷爷说:“可以,没问题!我当然可以帮助你驯养一只鸵鸟作为你的宠物!”后来,我才知道,老爷爷是一名很有经验的非洲野生动物饲养员,曾经在非洲的野生动物农场和私人动物园工作过多年。老爷爷耐心地和我一起驯服一只小鸵鸟,把它慢慢养大,还告诉我许多驯养动物的方法。

鸵鸟小时候,总是跟在我身后,就像一只“跟屁虫”。我想:这只鸵鸟刚出壳就看到了我,可能把我当作它的妈妈了。鸵鸟长大后,还是和我形影不离,我还能骑在它的背上!

这使我最早产生了要写下动物故事的想法,尽管我还不会写字。我就一张图、一张图地涂鸦,把我的动物故事统统画出来。写一个关于孔雀的故事,就画一只孔雀;写一个关于鸵鸟的故事,就画一只鸵鸟!我把一幅幅涂鸦铺在地板上,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动物故事会。

恐龙是自然历史中的壮丽篇章

《少男少女》:除了动物小说作家的身份,您还是复旦大学博士和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修读过生命科学、人类学和文学三个专业,这样丰富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学科背景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帮助?在具体创作中,您会尤其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

袁博: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多年以来,我到全国各地进行动物学、民间文学和人类学考察,与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教合作,到世界各地的史前动物遗址和自然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不同地方的湖泊、海滩、草原和高山上的太阳、月亮、星辰、疾风,以及那里形形色色的生灵,都告诉了我许多书本上读不到的哲理。

与动物和自然相处的经历,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经验不仅为我提供了动物小说的创作素材,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理解自然,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观念。

文学不仅用于书写人类社会,也用来书写自然和生命最本质的哲理。而动物小说是用作者的体验,去审视人类之外其他生命的一扇窗口。

自然史动物小说——这是我给自己的动物小说的一个全新定位。这些作品既不同于以往的动物小说,也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小说。我试图去书写一段生命的历史,写下一个种群在自然变迁的历史背景中的生命际遇。历史带给我们的感受,总是苍凉而空阔的。不断变迁中的历史,可以评判一切功过得失,可以告诉我们最深刻的生命哲理。

我的动物小说中,特定的自然史背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我更关注的是沧桑变迁的时代背景中个体的处境,是不同物种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回光乍现的辉煌瞬间。

其中,包括了执着的坚守、拼搏的勇气、难得的温情、群体的良知。这种生命的辉煌不仅仅属于人类,而可能属于所有在自然历史上出现过的物种。正如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说:“这是群星闪耀的时刻”,是生命真正的尊严所在。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写作,成为一个自然精神的体验者。

《少男少女》:您曾提到过,您笔下的动物小说有着一脉相承的主题,那便是“用动物小说的形式为大自然书写一部历史”,在您的“自然史动物小说”中,面对浩瀚自然史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袁博:在我的自然史动物小说中,恐龙是重要的书写对象。恐龙的故事,是自然历史中最为壮丽的篇章。恐龙主宰地球长达一亿多年,形形色色的恐龙物种遍布中生代时期的世界各地。恐龙的成功,在地球的历史上空前绝后。

恐龙并不是一个物种的名字,而是一类具有亲缘关系的爬行动物的总称。恐龙成功的奥秘,在于它们非凡的适应能力。从冰雪极地到热带荒漠,从开阔的旷野到茂密的森林,几乎当时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恐龙的足迹,它们用不同的生存技巧去适应不同的环境。所以,不同的恐龙物种,有着各不相同的成长秘诀。

我已出版了十几部恐龙小说。每本书都会告诉小朋友们一些成长中的哲理,带给他们一些启示。和人类的孩子一样,书中的小恐龙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许多必要的本领,需要学会如何和同伴相处,需要面对成长中的考验与挑战。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生生不息

《少男少女》:您的《内伶仃岛上的猕猴》(节选刊于《少男少女》2021.3B),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背景,通过猕猴黑儿的成长故事,将动物的生命启示融入文学,是一部深受大小读者喜爱的动物小说。李国伟老师在《袁博的动物小说创作体验》(刊于《少男少女》2021.3B)一文点评道:“《内伶仃岛上的猕猴》打破了动物小说原有的格局,完完全全地以伶仃岛上的各种动物,特别是猕猴族群的视角,将动物的各种特性完整地呈现给受众。”借由这种叙事模式与创作风格,你想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或者说试图带领他们发现什么?

袁博:初中时,我家住在深圳市福田区,离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周末我常常到福田红树林观鸟。2014年初,我结识了自然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科研室主任徐华林老师。在徐华林老师的指导下,我用几年时间多次到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观测猕猴和候鸟。

在《内伶仃岛上的猕猴》里,我不仅仅书写猕猴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状况,更多关注的是猕猴在自然之中的生活。生存条件是客观的,而生活却是主观的。以往的世界经典动物小说作品大多只关注动物客观生存条件的艰难,但并没有注重书写从动物的视角看到的世界。

中文中的“灵长类动物”,得名自万物灵长,意指动物进化的最高点,包括猕猴在内的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对灵长类情绪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到,灵长类動物的生命生生不息的最大动力,或许并不是求生的欲望,而是生活的乐趣。所有灵长类动物都天然有感知生活乐趣的能力,有追求快乐与幸福的天性。

但是,我们经常在自己身边、或者在媒体中,看到青少年轻生的事情,有些年轻人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里轻而易举地放弃生命。尽管这只是一小部分极端事例,但其实也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已经在生活中出现了长期的精神危机。

今天人类的生存条件对比千万年前已大有改观,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延长了数倍。在当下人类文明日益繁荣的世界里,更严重的焦虑感却普遍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与乡村蔓延。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更重要的也许并不是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具有能够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

“每天太阳会照样升起,但谁也不知道潮水会带来什么。”这既是对内伶仃岛的自然环境频繁变迁的概括,也是贯穿全书的灵魂。书中极具韧性的猕猴主角黑儿,在环境的变迁中,不论面对何种境遇,它都充满对生活的希望,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发现生活的乐趣。黑儿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克服困难,把不幸的遭遇化为成长的经验。在内伶仃岛上,一代代像黑儿一样的年轻猕猴不断更新着自己的适应能力,让猴群总是能够在变化的自然环境中克服新的挑战,生生不息。

对于生命而言,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应对挑战的韧性,这是我在书中想要告诉小读者们的。

阿佤山里中缅少年的友谊桥梁

《少男少女》:您的新作《少年的边境奇遇》获得第九届上海好童书奖,为什么想要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呢?你认为这本书的吸引力是什么?

袁博:我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因研究需要,我曾多次到云南进行田野调查并收集研究资料。2017年5月,我又有幸参加晨光出版社组织的原创儿童文学主题出版“春天三部曲”创作采风活动,深入云南西部的边疆地区体验生活,并到当地学校了解当下云南边疆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中缅边境地区并非文明贫瘠之地,而是多元文化并存互动的富饶之土。中缅边境地区,是佤族、傣族、汉族等多个民族世代生活的聚居区。两国的边界,并没有隔断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的人们的情谊。在这里,两个国家、多个民族的孩子一起成长,既是同学,也是邻居、亲友,从小沉浸在多元文化的环境氛围中。

在和中缅边境地区学校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孩子更能从多元文化角度考虑问题,将来他们会成长为具有跨国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中缅边境少年们所更关心的,往往并不是高尔夫、冰球、马术等所谓具有国际气质的体育竞技,也不是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等那些所谓能够沟通世界的乐器,而是山里的一草一木,是自己民族的节日和同班小朋友民族的节日,是边境内外的两个国家的生活见闻。这是大城市的国际学校无论怎样刻意进行教学设计,都难以形成的质朴而天然的国际交流能力。

结束云南采风之行后,2017年8月到2018年6月,我作为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到耶鲁大学进行访学研究。我的研究着重于探讨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之间建立沟通桥梁,我和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分享我到中缅边境采风时的所见所感,并了解他们对于边境地区儿童跨国学习成长的见解体会,收获颇丰。

后来,我根据在中缅边境地区小学的采风见闻,综合过去在云南边境佤族聚居区进行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经历和所收集的研究资料,结合我对于跨国交往和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思考,从2017年到2021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少年的边境奇遇》。小说展示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小小主人翁的智慧与担当,体现了中缅两国几代人携手并行的深厚友谊。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生活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是人类现代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努力创造的安宁有序的环境下,中国的繁荣发展不仅使本国孩子的教育和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还惠及邻国少年儿童。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让更多读者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的儿童生活,认识到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可贵。

让孩子们学会理解与同情

《少男少女》:您是怎样与儿童文学创作结缘的,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或人物促使你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袁博:中学时,我是深圳翠园中学青青翠园文学社社长,也加入了深圳学生文联。可以说,我的文学成长历程是从校园开始的。选择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与深圳学生文联在中学时给予我的教育密不可分,是深圳学生文联的老师和同学们教会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品格:理解與同情他人。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在当下的儿童文学研讨中,常常面对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感动今天的孩子们?我想:感动孩子们的前提,是让孩子们学会理解与同情。长大成人是一个融入外界的过程,这要求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学会理解并同情生活背景不同的其他人。

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深圳学生文联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地方。在这里,文学的读与写是为了养成理解并关心别人的态度。但仅仅学会读书写作还不够,学生还需要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形成一种将社会作为家园的胸怀。深圳学生文联给深圳所有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担任学生记者、为社会公益发展献计献策,可以去聆听不同处境的长辈们思考人生的方式,能够因为理解而去同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深圳学生文联给了我一种文学信念: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在我的儿童文学和成长文学创作中,我鼓励孩子们走出自己的生活空间,体验外面的世界,在多彩的世界里发现生活的感动与美丽。

《少男少女》:您觉得文学创作带给您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接下来您有什么具体的创作计划?

袁博:更完整地认知理解世界,是文学创作带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文学创作能够帮助作者和读者认知世界的美丽和善意;同时,文学作品揭示世界的灰暗与艰辛,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拥抱光明,拥抱真善美。

少年小说,为少年从梦幻般的童年跨入成年人所面对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准备,往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并不像童话中那么完美的现实世界。但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并不那么美好的世界里,我们依然可以追寻光明与希望。即便是在一个有着种种缺陷的世界里,我们也可以始终怀着来自童年的真诚。

近期,我主要在创作两部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的作品——民间故事新编《写给孩子的中华名山传说》(10册)和人物传记《特区故事》,预计不久后就会与读者见面。

作家档案

袁博,深圳市坪山区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袁博动物小说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写给孩子的中华名山传说》《特区故事》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内伶仃岛上的猕猴》获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好童书奖、广东好童书奖、大鹏自然童书奖;《火烈马》《狼群的覆灭》《狮子的心》《野牛的故事》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星宿海上的野牦牛》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19年度劳动者文学十大好书奖;《狮子的心》获月度“中国好书”、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饥饿的猿人》《少年的边境奇遇》获上海好童书奖;《鸟飞芦苇荡,人迹红海滩》获大自然儿童文学奖。

猜你喜欢

鸵鸟猕猴小说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