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3-03-23薛瑞婷
薛瑞婷
摘要:建设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很多因素影响着建设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融资渠道的开发方面,其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等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在资金方面获取支持的条件。为了让建设企业取得更好发展,从根本上规避和解决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及政策,配套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实施和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文章以“建设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来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建设企业;融资;融资管理;融资渠道
对于建设企业而言,其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建设项目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加剧了融资所面临的风险。基于此,建设企业有必要对现有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进行优化和分析,切实提高融资风险管理的品质和效果,这是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能够收获预期的必要条件。
一、建设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建设企业而言,其为了生存、发展及项目开发,往往离不开融资的支持。但是融资并不是建设企业单方面就可以实现的行为,其涉及诸多的金融机构甚至行业环境,其不仅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甚至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大环境造成制约。总结来看,现阶段建设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问题,技术措施研究力度明显不足
对于建设企业而言,行业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营业利润、产值等方面,虽然现阶段融资风险等管理指标并没有被直接纳入现有的风险评价及管理体系当中,但是其所具备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只不过绝大多数的建设企业还没有生成与融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相关联的措施及技术应用手段,也很难做到融资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的把控和分析。
(二)建设企业难以实现上市融资,民间借贷安全性和可行性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通过上市来解决短期内的资金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现阶段国内的上市门槛明显较高,绝大多数建设企业并没有入市的资格,故没有办法就此实现融资。此时,很多建设企业会希望借助民间借贷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但是相对而言,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较高,会给企业后续发展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甚至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相对不利的影响,最终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融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融资环境的分析不透彻
一方面,很多建设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将建设视作根本性的任务,并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所在。一些企业之所以进行融资,就是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从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将融资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由此也意味着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融资管理的关键性意义以及过程中进行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建设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管理者必须对整个建设行业的行情、规章制度进行充分了解,否则在行业内情、行业融资环境变化的趋势了解程度不足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关系不牢固,官方渠道融资可谓困难重重
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建设企业的存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现阶段针对建设企业所开启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建设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及市场服务等部门,能够向建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受各方因素影响,与建设企业之间的金融服务与合作不够稳定。
首先,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没有针对建设企业定向开发业务的情况,以至于金融机构很难与建设企业实现普遍性融通,更没有办法建立长久稳定的伙伴关系;其次,从建设企业本身来看,其没有予以金融机构足够的支持,以至于双方在實际沟通和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很难生成良性的互动,在导致双方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后续很难达到所谓的“共赢”;最后,很多建设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往往需要进行抵押担保,真正能够单纯进行信用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当无法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出的融资条件时,建设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及资金成本,对后续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无疑是一种相对沉重的影响和打击。
二、建设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对于建设企业而言,之所以会在融资过程中遭遇种种困境以及瓶颈,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导致。
(一)企业经营不够规范
在我国当下的建设行业发展体系当中,各类建设企业数量颇多,但是其运营管理质量及企业实力可谓参差不齐,也间接导致其整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企业本身的运营管理不够规范,还会导致自身资信条件的不佳,进而影响到后续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启。
(二)缺少健全的信用评价等级制度
现阶段,虽然国内用于信用评级的机构并不少,但是整体来看比较混乱,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情况其实并不理想。当现有的信用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建设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无论主导决策还是最终的退出,都会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结果。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
建设企业要成功实现融资,往往需要满足金融机构的担保条件,进而降低金融机构在开启投资的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但是很多建设企业本身的条件和资源其实无法满足担保方面的诉求,因此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就变得十分关键。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虽然国家和政府层面确实为建设企业获取融资提供了一定的平台资源和政策上的支持,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引导和辅助信用担保体系的生成,但是因为担保机构或者体系的内容不够完善、相关手续比较复杂,所以保障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
三、建设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劣对比及应对策略
(一)建设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劣对比
对于建设性企业而言,其实现融资的渠道有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渠道之分,其中内源性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本金注册、留存收益折旧等,外源性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托存款以及融资租赁等。而根据企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综合实力的不同,对不同融资渠道的选择以及适应情况也会有很大差别,从内源性融资角度来说,因为建设项目本身牵扯的资金数量较为庞大、涉及人数比较多,对宏观政策的把握能力又比较有限,所以即便其手续比较简单、成本和所带来的风险都是比较高的,甚至风险指数已经超过了其所能带来的利润;从外源性融资的角度来说,建设企业一般会优先考虑同广大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获取融资,但是实际提交了融资申请材料之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审批时间较长、考虑的要素较多,鉴于这种融资方式本身比较复杂,实际通过的概率其实也比较一般。
另外,还有一些建设企业会选择与信托机构进行合作筹集资金,虽然这种融资方式会比较灵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信托机构出于降低风险隐患的目的,对融资款项的使用方向也有着相对特殊的要求,后续企业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比较高,只不过相对而言,其能够有效地解决建设企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断档问题,规避损失的发生。
(二)建设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建设企业要对现阶段的融资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需要从以下角度来予以实践。
1. 加大政府对建设企业的扶持力度
因为建设企业在争取融资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困难,所以从政府角度出发,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比如完善相应的配套法规和福利政策等,如此才能为其创造安全、可靠的融资环境,从金融角度保障其发展,为其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政府需要在税收方面予以建设企业一定优惠,并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近年行业环境大势及实体经济困境普遍性的情况下,更需如此;其次,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完善金融担保机构建设角度出发,优化建设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放松市场管制,为助力融资提供一定的帮扶和指导。
2. 改善建设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不断强化自身信用建设
为了切实帮助建设企业解决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企业有必要对当下的融资环境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切实提高企业的信用程度同时,通过有力的信用担保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而降低融资风险。
首先,建设企业必须从自身着手提高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包括对日常口碑和社会名誉的维系,包括对权责的贯彻和执行等;其次,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结合市场趋势及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的同时,保障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再次,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口碑以及影响力,通过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打响知名度,进而在为争取和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信心;其次,建设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各类风险作出精准评估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内部资金的有效利用,减少资金管理风险及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最后,从内部管理着手,规范建设企业的管理模式及运营机制,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及时针对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展开内部管理控制,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风险隐患要及时遏制。
3. 生成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
生成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有助于打破国内以往建设企业在融资诉求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传统和局限性,同时通过导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思想,实现对金融资本的有效配合,不断拓展建设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根据我国现有的规定和要求,建设企业可以完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妥善解决信用担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企业资信方面的信息,促成双方之间默契以及信任的实现。如此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投资风险,还能妥善解决建设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真实诉求;其次,建设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开发能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争取融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支持。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建设企业需要保持足够的市场分析及前瞻能力,通过组建专门的市场分析部门,积极倒入专业性人才,对当下企业所处的时代、行情以及市场趋势进行分析,不断激发企业的组织活力以及能动性,进而实现发展前行的创新。只有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其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站稳脚跟,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融资。
4. 多元融资,加大对PPP融资模式的有效利用
对于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建设企业而言,其在未来有必要开发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满足自身再融资方法选择方面的诉求,更减少过去因为渠道狭窄而带来的种种影响和制约。
(1)融资渠道以及融资方法的多样化选择。建设企业在向金融机构争取融资时,可以考虑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在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寻求共赢之路。比如其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来获取融资,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融资渠道,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而除此之外,建设企业可以考虑的,还包括以下融资方式和渠道。
第一,产品支付。其主要是针对融资费用所展开的,特点在于用于清偿债务的来源必须是项目的产品,融资方对项目经营费用不承担任何责任以及融资偿还期必须短于项目的有效期。
第二,融资租赁。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债务融资办法,意味着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借助资金购买设备,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租赁,最终由该金融机构购入该设备,租金给建设企业进行使用,建设单位在使用该设备时需要定期支付租金。相对来说,融资租赁是目前建设企业资产抵押性融资过程中使用相对普遍的一种融资手段,尤其是在企业有购买大型交通或者运输工具的需求、筹建大型电力项目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这类融资办法。
第三,ABS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资产收益的证券化融资,其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前提,借助一套有助于提高信用等级的资金募集手段来达到项目融资的方式,其具体的运作流程如下所示:一是建设企业需要成立一个特别的目标企业;二是目标企业需要选择能够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象;三是企业通过协议、合同等方式,尝试将政府项目未来所获得的现金收入转让给目标企业;四是目标企业在资本市场所发行的债券或者进行的资金募集需要由企业自身进行信用担保,实际发行可交由其他组织机构进行,实际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项目建设;五是目标企业通过项目资金的流入来最终达到清偿债券本息的目的。
第四,PFI融资。现阶段这种融资方式用于社会公共福利性的建设项目比较多,而且在那些基础条件和硬件设施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对常见。总结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来进行分析,因为发展中国家为经济和条件所影响,很多资源都是直接被应用到能够快速产生效益的环境以及项目当中,而鉴于一些基础性设施的功能性作用促使政府等部门其实很难放弃对其的所有和控制权。以大众较为熟知的日本和英国为例,前者所侧重的建设领域分别为社会福利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后者则更侧重于社会福利领域、基础设施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而且排名显示出国家的侧重程度。如果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日本在这三个领域所投入的资金占比较之英国可谓相距甚远,英国现阶段的PFI融资主要用于国防建设、民用建筑等。
第五,BOT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基础建设,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方式具备以下特点和优越性,首先,建设企业可以将效率导入公共项目当中,大幅度提升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再次,这种融资模式不会让政府构成外债,同时还能提高其信用程度,从政府角度来进行分析,也不必为增加债务而烦恼;其次,城建企业可以直接吸收来自国外的现金管理办法和技术,进而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现阶段这种投资方式主要用于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如交通项目、水电项目等;最后,减少建设项目对政府预算所产生的影响,促使政府部门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完成建设项目的开发和推进。其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优势,直接对那些虽然投资者本身不看好,但是对政府而言有着重大意义的项目开启投资。
第六,TOT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协议后,将已经投产的、能够带来稳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移交给投资者进行经营。通过经营所获取的收益,既可让投资者用于新项目的投资建设,也可以在经营期限满后,将项目继续转交给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较之BOT的融资模式,TOT式融资不需要由投资者进行项目建设,由此也规避了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矛盾,相对来说,其更容易让投资者和政府的意见、利益达成一致,属于目前在交通设施领域应用比较多的融资形式。
近年来,伴随TOT和BOT两种融资模式的发展,国外出现了结合两种融资模式的新型融资办法,也称之为TBT融资。在这种融资形式中,TOT的功能在于辅助,根本目的是达成BOT融资。就种类而言,TBT式的融资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无偿转让,及经营机构将已经完成建设的项目经营权以TOT的方式转让给投资者,但提出的条件是与BOT项目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操作模式;另一种是经营机构借助TOT的方式有偿转让已经完成建设的设施的经营权,在获取融资之后,利用这笔资金入股BOT项目,参与新项目的经营,一直到最后可以直接回收经营权。
(2)PPP模式下建设企业融资特征及风险控制办法。PPP模式下,建设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改变,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运营管理无形中融于一体。PPP模式下建设企业融资特征。建设企业在导入PPP模式之后,过往的经营管理以及发展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要真正意义上防范这种全新模式所带来的融资风险,必须对其特征及运营现状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感知。
首先,PPP模式下,建设企业可以采用购置政府补助或者服务资金的方式来维系开发权益,让企业内部的资金流流轉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最终促成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实现平衡;其次,在PPP模式的影响和带动下,建设企业的融资主体发生改变,此时相关部门可以在核查建设企业授信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以及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核查与分析;然后,PPP模式之下,建设企业本身的定位和属性也会发生转变,其将成为集合建设投资、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实现对投融资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规避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再次,PPP模式下,建设企业的资金偿还可以直接使用建设项目的回笼资金来主导,其不仅可以用于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支付,而且可以用于偿还各种融资费用,确保建设项目在资金问题方面不遇到问题;最后,在以往的建设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当中,企业要获得利润,往往需要借助承包更多的工程项目才能有所实现,反之就不会有业绩,不会有收益,而且由于建设项目本身推进的时间较长、进度较慢,企业所投入的资金短期内无法实现回笼,所以除非企业本身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和拥有更多的资本去承包项目,否则一旦资金周转方面出现问题,就会让企业蒙受损失。但是在PPP模式之下,建设企业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捕获大量的资金,也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投入资金,满足不同阶段项目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保障企业最终实现良性发展、可持续性运作。
PPP模式下建设企业融资风险的管理和应对办法。虽然PPP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对其进行防控,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启。
首先,PPP模式下建设企业融资风险的有序控制。建设企业本身的资信条件必然会影响到融资结果,所以建设企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提高自身的资信条件;其次,在建设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检查,确保项目手续的合法合规。一方面,在启动合作时,要对项目的规程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核,以免出现政策性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的运行;另一方面,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其能够完全满足质量建设标准,防止过程中出现任何不合格的情况;最后,PPP模式之下,会有更多企业和单位参与到建设企业的融资管理过程中,也会促使所谓的分担机制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建设企业有必要出台更为清晰的权责分担机制,确保在与各方面签订合作协议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确保合约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另外,建设企业有必要创建和生成完善的联合管理和风险应对机制,一旦出现突发性风险时,要确保在制度的支撑下,企业能够及时联合多方出台相应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步入行业发展及社会建设的全新时期,建设企业要从根本上改进和减缓融资困境,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就必须及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的融资问题。建设企业有必要从自身管理处罚,及时规范内部管理、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强化信用建设,更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分析和开发能力,在构建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更多的投资。与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企业需要对建设企业融资工作予以一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以及责任体系,对企业内部的评价指标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建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如此有助于其更好地解决融资困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素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探讨[J].财富生活,2021,85(10):9-10.
[2]葛艳武.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探讨[J].商业会计,2021,701(05):115-117.
[3]詹斯兰.建设工程投融资项目经营管理思路分析[J].知识经济,2021,572(11):25-26.
[4]魏娜.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风险控制探讨[J].会计师,2021(08):122-123.
[5]毛科俊.应加快优化交通投融资政策精准保障“新一轮“基建需要[J].中国经贸导刊,2021(12):25-27.
(作者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