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会消失吗
2023-03-23《新周刊》
商丘公交停运的背后,是公交行业经营困难的冰山一角。多种交通方式的冲击之下,客流减少、经营压力增大、发不出工资、停运,成了近几年来公交行业的关键词。怎样优化公交车的角色,是所有城市都在面临的难题。
“受疫情冲击、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目前我公司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
2 月23 日上午,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商丘公交”发布的这一则公告引起热议。公告最后表示:“鉴于我公司实际困难,经公司研究决定,拟于2023 年3 月1 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
在一座常住人口772 万的地级市,其公交服务突然宣布“准备停摆”,这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后,商丘公交重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不影响公众出行,并撤回此前发布的停运通告。
公交行业经营困难,事实上已经是陈年旧疾
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多地发生了公交公司停运或停运部分线路的情况,公告也几乎是一个模板,“亏损严重”“资金断裂”……一名交通运输的专家表示,公交运营的困境是一个长期现象,已有六七年了。
显然,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一个产品,公交公司并不能自主决定“停运”。但眼下,“公交之困”该如何破局?
多地发生“停运”风波
商丘公交停运并不是个案。今年2 月12 日,黑龙江漠河的公交公司就发出过类似的公告称,决定2 月15 日起暂停运行所有公交线路,但当天便撤回公告,宣布继续运营。
而在2 月18 日,广东清远佛冈县的公交公司也发布通告称,自3 月1 日起暂停部分县城内的公交线路运营,其余城乡公交线路将缩减班次营运。不过几天后,这则通告也被删除。
近一两年以来,多地公交公司都曾发生过停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地区一度宣布暂停部分或全部公交运营服务。这些宣布暂停公交服务的地区多数为县城(县级市),但也包括像广东阳江、广西玉林这样的地级市。
进一步梳理停运的原因,基本上如出一辙:疫情冲击、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地方财政补贴不到位,企业严重亏损,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
“没有补贴是做不下去的”
尽管如此,公交是公益性的行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公共汽车票价由政府定价,不得随意浮动。
一些地方此前寄希望于提高票价来维持成本,但往往难以如愿。2018 年,商丘曾经尝试上调部分线路的票价,但随即遭到大量市民投诉,调价最终也不了了之。
也正因如此,各种政府补贴被公交企业,特别是民营公交企业视为“活下去的根本”。去年7 月,广东惠州博罗县一家民营公交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之前是靠燃油补贴赚钱,更换纯电动车之后则靠国家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没有补贴是做不下去的”。
虽然直到今天,乘坐公交车都是最公平、最普惠、最绿色的出行方式之一,但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在各种多元化的交通出行方式冲击之下,乘坐公交车的人数在逐年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搭乘公交,转而钻进地底改乘“无堵车风险”的地铁,或者拿出手机打网约车。数据显示,2021 年城市轨道交通和巡游出租汽车合计占当年全国城市客运量的50.8%。
而当地铁、网约车、私家车、共享单车分流了原本的公交乘客后,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人挤人的景象已经一去不返。当客流锐减的势头无法逆转,公交线路的撤销、合并、改线越来越频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公交之困”如何破局
“人们的出行习惯一旦改变,再吸引回来就很难了。”2022 年7 月的一场行业交流会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中心智能交通部主任刘向龙说道。
也正因如此,开源节流、造血自救,成了不少地方公交行业努力求变的方向。一些大城市选择对既有的公交线网进行改革,将不合时宜的公交线路优化合并调整,同时削减部分运力节省开支;有城市看准了乘客的日常通勤需求,开通了一系列“一人一座、点对点直达”的定制公交,推出之后广受关注。
在深圳,去年初,不少人发现平时常坐的公交车变小了,而且变得更加“精致”。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介绍,这些“迷你”公交车虽然很小,但各方面的设施都非常完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之余,也能满足市民对公交的需求。
运营之外,有公交企业洞察到社会需求,尝试在公交停保场周边设立对外的车辆维修服务,或者试点将充电站开放经营,用“副业”来增加创收。还有城市另辟蹊径,将公交元素打造成为文创产品,在网络上红极一时。
说到底,公交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公平的最基本体现。即便公交客流大不如前,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每年全国仍有数百亿人次在乘坐公交车,“停运”无论如何都不该成为公交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