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2023-03-23周秋月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督单位

周秋月

法库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协调运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而各个单位在日常事务与活动中,也会产生经济往来与结算,只有对接市场、对接企业主体,才能在各项活动中得心应手,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工作整体效率,避免出现财务运行风险,保证单位良好的运行。单位通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现稳定安全的运行目标,为单位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协调又统一联系的整体。

一、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1.保障单位规范高效运行

单位作为公益性组织,在日常工作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当地的财政支出,在内部财务运行中,需要规范与财政对接,更好地维护单位的良好运行。在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各个单位也不仅仅是依靠财政的支持,还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自主创新收入,如果依靠传统的方式,则很难与企业对接,无法完成经济运行任务,通过内部控制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强化内部管理是重要手段,更是构建良好内控环境的主要方式,通过内部控制,更加有利于单位推进会计事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避免资产损失和浪费;会计内控管理能够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规范、严谨运行,确保了单位信息完整,便于领导层管理与决策。

2.构建单位防范舞弊、预防腐败的防线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是一级公益性组织,但也承担大部分公共职能,在日常运行中,会用到大量的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手中掌握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展览、体育等,这些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好坏,影响到了整体的社会服务质量,只有做好管理与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更好地维护大众利益,维护行业形象。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构建,可以强化责任,明晰任务,使相关的工作人员遵守规则,从自身的思想上建立起“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意识,通过控制,使各层级人员能够认真履行公权,可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但能够防范风险,更是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监控制约体系的关键。

3.提高单位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

各个单位是主要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其各方面的工作涉及到百姓的利益与政府的形象,如果内部控制过于松散,则不利于服务效果的显现,内部控制贯穿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全程,只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行,实现整体长期战略目标,有力的促进服务型政府建立。

二、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单位内部控制与政府的管理密切相关,其体系建设包括制度设计、控制活动、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相对闭环的管理,这套运行体系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实现自我监督和更新。从目前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虽然有了初步体系,但是距离整体预期还有差距,目前的现况为:

1.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框架方面

内部控制需要以财政为主线,良好的预算控制管理是政府部门运行顺畅的根本保障。我国不断推进法制政府建设,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公开透明,特别是人民监督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政府相关活动预算公开,网站上随时可见各级政府的公告公示,便于群众随时进行监督,政务公开、透明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多层次、全方位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化解重大风险,当前,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活动相互联系、顺畅运行的整体生态还没有形成。

2.内部控制体系涵盖范围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织,其职能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许多部门承担着不同行业服务和发展,运行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通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更需要以自身行业为基础,做好内部控制的创新与改革,这就要求,通用内部控制规范基础上形成多样化控制,建立多个覆盖行业领域内部控制的引导性文件,以此,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3.内部控制体系自我革新能力方面

单位内部控制必须要由内生动力而生成,以此统领行业创新与进步,在当前的整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领导层对内部控制规范缺乏重视度,整体执行层面力度不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说到管理就是开会走形式,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管理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制度规范好看不好用,不能体现行业特点,无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不同行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几乎如出一辙,应付上级检查和审核随意制定,没有实际的操作性,更谈不上落实与执行。

4.评价监督环节方面

当前的一些单位内部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整体显得非常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达不到预期。不能参与到各个环节的运行,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活动不能参与到管理的全过程,具体哪个环节影响到了哪个部分,也无从了解与把握,总体服务效率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评价监督机制没有对资金活动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

三、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很多单位不能从本质上把握风险与控制,总是认为风险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习惯性的把财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内部控制虽然与财务工作有直接关系,但是,并非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与全员息息相关,对风险点的估计不足,存在防范意识薄弱的具体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有效干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效率不高;一部分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足,在牵头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履行职责,制度制定不到位,缺乏财务人员严谨与认真的劲头,内控管理起不到协调监督的功能。

2.内部控制整体执行不力

单位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建设时,没有照顾到整体性工作,而是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到了传统会计职能上,对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约束,而在内部控制设置中,没有形成整体协调能力,呈现了片面的特点,只对本部门的工作过于关注,没有考虑到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的运行需要,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强,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中缺乏指导性与适应性,内控工作就是“走形式”、“出文件”;虽然一些单位能够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管理控制,但是,岗位并没有分离,职责权限不清,这种随意性的管理,容易引起工作人员怠工、推诿、造假等,整体运行的流程不畅,内部控制管理无法起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功能,严重影响到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内控管理效率不高,效能低下。

3.预算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制度管理,越来越综合全面,使各个方面都得到的有效的控制,预算管理已经在组织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组织也非常重视,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如:各单位的预算往往是由当年的运行情况决定的,编制的时候,往往是时间紧、不充分,要想全面顾及到各方面的工作,也是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降低了预算控制效力,影响单位目标实现;预算编制人员和业务人员,在沟通上时间较短,或者沟通不力,对单位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预算管理权责不匹配,使单位的预算脱离了实际,影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有效开展;预算项目科目设置不合理、不细致、随意性大,预算执行时也缺乏刚性制度,很容易不切合实际,使预算超支或少列,预算管理失控。

4.收支业务不规范

各个单位在日常经济运行中,则需要标准经规范化处理好各项费用收支,同时,活动项目的开展,也需要与市场对接,各个方面均需要标准化处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保证资金收入的安全有效。但是,一些单位收入业务管理上并不规范,相关的财务人员与执收部门沟通不利,款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也从根本上损害了单位的利益;还有的应缴财政收入长期挂账,严重违反了财务工作“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支出业务需要严格管理,但是,一些单位对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没有严格把控,特别是涉及到“三公经费”的支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违反了国家财经规定,从国家的层面看,为了更好地管理好三公费用,国家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方面均做出详尽规定,在具体执行时,一些单位标准不严、把握不准、审核不到位,超预算支出、超范围消费的问题较频繁,三公费用的增加,也挤占了其他的款项,出现财政资金流失;资金往来要有严格的审核流程,但是,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程序,资产采购活动程序不合规、不严谨,往往会带来违规行为或舞弊行为,财务内部管理混乱,资金失控。

5.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隐患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在财务工作中,已经开始使用了电算化,当电算化成为日常工作常态的时候,不但要求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技能,更要保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就要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更好地保证工作效率提升。目前看,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在单位各部门间传递、交流不畅,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领导层难以掌握关键信息,无法给决策提供必要支撑;网上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黑客入侵,一些单位使用的软件安全得不到保障,信息系统隐患较多,如果不注意就很可能出现信息泄露或系统瘫痪,影响到了正常工作秩序,更重要的是还会导致济损失或负面影响。

6.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不力

内部控制评价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内部的评价与监督,能够把握资金的往来去向,一些单位在评价工作上不够重视,主动性不强,主要成因:一是被评价方的思想认识不足,总是以为在挑毛病,存在抵触,做事敷衍,不配合的心理导致了评价不真实,无法发现问题所在,更不能通过结果导向指导工作决策,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二是人手不够,一些单位注重业务工作,财务评价方面人手不足、专业不强,不能胜任评价工作,无法履行独立监督职责。

四、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要建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单位负责人要带头执行相关制度,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积极发挥带动作用。为了提高内控质量,还需要在整体上做文章,采用专题讲座、定期业务培训的方式,对各方面工作人员实行业务培训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履职行为,构建出有利于协调统一单位、部门、个人间的风险偏好差异,使单位内部能够形成积极、稳健的氛围;要对财务运行中的风险进行排查,定期开展风险点排除,对内容和流程梳理清晰,将风险防范意识转化成共同认知,这样,就能够发挥出全员的力量,形成工作自觉行为,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开展。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力

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大方向,一是明确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内部责任,根据“三定”规定要求设置整体的机制流程,使责任清晰、落实到位,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协调、促进作用,调动财务、内审、纪检、业务各个部门的能力,在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控制体系。二是明确流程。对各项工作流程梳理,对不完善的地方做好漏洞修复,把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有机融合到各个环节流程中。做到集体决策、集体会签。三是建立报告制度。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保证报告全面、真实,能够反映单位内部控制执行落实的准确情况,突出隐患排除,避免潜在风险,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监督功能。

3.提高预算控制水平,建立预算分析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工作,建立适应性更好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单位各部门应积极参与预算编制,财务人员也需要和业务部门多交流合作,根据单位年度的目标,合理配置各方面的资源,有效的建立起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对单位资金往来使用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查找,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提升管控能力;形成绩效目标细化、量化,这样,才能在执行中得以落实,把决算分析与预算绩效评价结合到一起,通过结果的应用,推动目标的实现。

4.强化收支业务控制,严格审批程序

一是明确归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需要明确责任,确定财务部门的主导性,要以财务部门为基础,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同财务部门对各项收入归口管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执收部门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各类应收款项金额和时限,严肃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对账制度,保证了应收款项及时到位,应收尽收、全面完成,至年终结账时,做到足额上缴;内部控制离不开严格的规定,要不断完善票据和印信制度,确保票据和印信责任落实,对于重要的票据申领、使用、核销、销毁及印信使用,都要严格审批、登记,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二是明晰标准规范。单位支出业务要在预算范围内,符合年初的预算目标,避免出现超支和违规,提高资金的管控力度,避免出现挤占或变更用途的行为,完善审批程序,做到分权制衡、细化审核、约束行为、定向问责,切实保证资金利用率。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有效促进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性、合理化,要建立符合实际运行的核算系统、预算系统、业务系统等,使各方面能够形成统一整体、有机结合,以此,保证领导层正确的决策与应用,各部门间信息要及时沟通上传,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强化信息公开度、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出现舞弊;建立严格的制度,制定访问权限,防止信息篡改、外泄等问题,做到良好的应急处理,保证信息系统在安全、高效、稳定的环境下运行。

6.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

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调动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每年至少做到一次监督检查,细化控制方案,对关键岗位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落实,保证资金安全;充分联合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做好外部监督,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确保内部控制效能。

五、结语

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法治治理能力的体现,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多层次、全方位做好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深度链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到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以此,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效果。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监督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