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经济学密码

2023-03-23肖玉飞

天府新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经济

周 文 肖玉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伟大发展奇迹,谱写了前所未有的人类发展史诗。“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5页。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震撼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向东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越来越吸引世界目光。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能更好地“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并破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密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之所以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发展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将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发展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始终坚持将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归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4页。只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打压,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抵制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方案和“休克疗法”,拒绝以所谓“华盛顿共识”为旗帜的改革方向,不盲从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和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方案不是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仅使得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误入歧途、步入西方国家的围猎陷阱,以拉美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由于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近年来,尽管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灾难的新自由主义已经臭名昭著,然而,宣扬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和绝对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余波未息。作为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社会思潮的结合体,新自由主义依然具有强烈的理论欺骗性和顽固的社会影响力。当前,面对新自由主义改头换面的种种说辞和思潮,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正确方向。面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种种污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真正市场经济”的无理指责,以及抹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优越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图,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既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等同于国家资本主义,混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不能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标准评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迎合西方市场经济的框架标准,满足西方市场经济标尺的裁剪(5)周文:《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66页。。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丰富和完善。市场经济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属,西方市场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市场经济不是抽象的理论体系,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范畴,世界上也不存在固定的标准经济模式。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参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复刻和翻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6)周文:《用中国经济丰富和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2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教条,突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党—政府—市场三维谱系结构(7)⑤周文:《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99页,第100页。。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市场主导一切的市场经济、不是一切都由市场决定的简单经济模式,而是不断探索更好地利用和驾驭资本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党的领导下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超越了西方主流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推进了对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好的把握,为人类社会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300余年的经济学始终囿于政府与市场的互相对立,市场与政府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紧张对立状态,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总是陷入彼此互相替代的争斗漩涡,经济发展总是难以避免地陷入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频繁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摇摆境地。我国的实践证明,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的关键。(8)裴长洪、倪江飞:《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4期。一方面,党的领导既为市场高效配置资源提供基础体制机制制度支撑,通过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市场运行的障碍和壁垒,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也可纠正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引导市场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也有效弥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缺位与越位,避免政府作用的错位现象,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更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18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为关键因素(10)⑤周文:《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99页,第100页。,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显著优势与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辩证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实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实践经验的总结就是: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迫切要求创新经济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突破深层次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6页。中国共产党具有超越党派和突破利益集团束缚的强大能力和力量,能够真正做到以彻底的自我革命,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集团藩篱”(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7页。,做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13)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25页,第31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叠加,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各种冲突矛盾和风险挑战层出不穷。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与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面对全球急剧上升的风险挑战及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对经济工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们党具有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驾驭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能力和高超智慧。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利用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实践始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引领着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内容不断充实,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根本立场和价值目标,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书写着以人民幸福为底色、将人民作为真正主角的壮美画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是社会历史变革的主体,阐述了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不仅阐明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美好图景,还科学指明了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现实途径和实践主体。“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9页。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页。。毛泽东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23页。。邓小平同志鲜明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8)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25页,第31页。。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于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最鲜明本质区别。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发展遵循。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深刻凸显了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目的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区别。资本至上是资本主义的内核。当今人类社会已经日益处于一个世界发展严重不均、财富分配高度不公、社会两极分化突出的关键当口。此次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棱镜,再次透射出了资本主义宁可牺牲民众健康也要追求垄断资本利益和资本无限增殖的本质,资本利益凌驾于一切,“资本至上”牺牲“生命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思想存在着显著差异。西方福利主义发展思想只是针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尖锐与社会严重不公等现象的补救方案和缓和措施,它并不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它的实质是部分转移工人阶级和社会底层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通过社会福利形式返还给他们,对他们进行赎买来缓和阶级矛盾,以此为资本增殖营造稳定的环境从而继续维持资本的增殖积累(20)周文:《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105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驾驭资本、使资本围绕和服务于满足人民需要,利用和驾驭市场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7页。,社会生产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有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以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巨历史任务;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为恢宏的史诗。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共产党100年经济发展实践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一以贯之的价值目标和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100年以来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和拼搏、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终实现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落后生产关系,建立了平等的新民主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彻底铲除几千年来的经济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历史壮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回首过往,人民是最为鲜亮的底色,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是创造伟大中国发展奇迹的力量源泉。

三、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发展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2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73页。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24)何自力、李路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人文杂志》2021年第11期。。资本主义国家是“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的“虚幻共同体”(25)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页,第874页。。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消除了个人特殊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之间的对立,个人特殊利益真正实现了与社会共同利益的一致统一。作为“真正的共同体”的国家出于整个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代表社会自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大生产。建立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前进发展,“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26)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页,第874页。。社会主义制度天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因为社会主义消除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除了少数人剥削多数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分裂的制度根基,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坚实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避免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与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充分发挥市场的高效资源配置作用与政府的强大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能摆脱利益集团的束缚和牵制,从长远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调动各种资源。

集中力量办大事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一穷二白的落后基础上,面对帝国主义围堵封锁的严峻形势,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赶超和中国的快速崛起复兴;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完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最为艰巨的减贫任务,带领14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人类历史上从未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一度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的高分答卷。正是建立于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优越国家治理体系和强大国家治理能力,赋予我们党和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才能够有力实施重大战略部署、顺利建设重大工程、突破重大科技难关、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够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我国就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抗击自然灾害、坚决抵御外侮、建设宏大工程等复杂的治国理政实践积累了举国之力办大事的丰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国家治理能力的超越才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超越。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东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遥遥领先世界,还是近代以来西方世界的突然兴起与领跑,以及当代东亚国家的迅速崛起与赶超,世界经济的发展总是依靠国家为主体推动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兴衰永远是经济发展变动的主线。没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超越,就不可能出现经济的超越,只有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超越,才有经济发展的超越。国富国穷的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27)周文:《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138-140页。。国家是资源的“动员者”(28)周文、司婧雯:《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特征与进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集中力量办大事鲜明地展现了我国优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背后所体现的是出色的资源动员能力,可以高效地调动集合资源以达成特定目标(29)周文、何雨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财经问题研究》2020年第4期。。

制度优势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变革完善才能始终保持。过去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法宝,我们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现在也要继续依靠这一法宝,不断坚持和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创新的集中体现,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动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破解关键领域受制于人、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对突飞猛进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逐步占据国际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根本制度安排,包含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内在统一的制度体系(30)周文、刘少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治理效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经济问题》2020年第4期。。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治理体系,治理体系集中反映基本经济制度。制度优势不是静止不变的。为了维持制度优势,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完善,才能够保持国家治理体系的动态优势,才能不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四、始终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创造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GDP跃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快速增长奇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不是接受新自由主义改革方案的激进西方化,也不是遵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渐进式改革,而是摆脱西方经济学窠臼,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案。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简单复制西方国家市场主导一切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不是重蹈西方国家市场与政府二元对立、此消彼长的原始市场经济窠臼,而是走出了一条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高水平现代化市场经济新道路(31)周文、司婧雯:《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海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从改革开放伊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就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从“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5页。,到“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3)《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页。,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6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加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实现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作用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独具特色与鲜明优势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方案,而且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不断开拓创新。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理解更加全面,把握更加透彻。正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突破和实践超越造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功实践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革与重构,预示着一条崭新的中国道路的可能(36)周文:《中国道路与中国经济学——来自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与总结》,《经济学家》2018年第7期。。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属于资本主义(37)周文:《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日报》2021年12月29日。。自然产生、自治自为的市场“必然是一个假象”(38)马克·贝维尔、弗兰克·特伦特曼编:《历史语境中的市场:现代世界的思想与政治》,杨芳等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2页。,因为完全自由放任、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闻所未闻、彻头彻尾的乌托邦”,没有国家力量发挥作用,自由市场经济就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只有国家干预才是自由市场困境的“解围之神”(deus ex machina)(39)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页,第63页。。自亚当·斯密以来,建立于固定不变的、非历史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上,宣扬市场万能、市场最优的完美自由主义经济学逐步占据了西方经济学主导地位,甚至天然地成为经济学不言自明的理论根基和意识形态。实际上,自由市场只是一种幻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脱离历史现实的精美抽象理论,看似逻辑严密精巧却缺乏历史现实基础与思想内核,经济历史不是反映西方经济发展的真实历史而是成了建立理想纯粹市场经济模型的空洞历史(40)杰弗里·M.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页。,既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市场机制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也难以解释政府在市场的形成和运行中所发挥巨大作用的机制,更缺乏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整体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总体系统理论,只是形成了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许多特性以及部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碎片化理解(41)周文:《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53页。。主张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与绝对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更是引起了严重的世界经济灾难,苏东倒退、拉美陷阱、非洲停滞都是政府作用退场、市场失去控制的恶果。“如果允许市场机制成为人的命运,人的自然环境,乃至他的购买力数量和用途的唯一主宰,那么它就会导致社会的毁灭”(42)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页,第63页。。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霸权的婢女,使得人类社会长期迷失于市场支配一切的自由市场原始丛林之中。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出现种种治理乱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错乱,市场机制占据主导地位,政府作用乏力失灵,政府始终局限于市场机制的束缚和限制下发挥作用,国家在市场的镣铐下艰难前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同时不断改革宏观调控和完善政府职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有效构建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43)④ 周文:《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99页,第125页。。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在所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0页。;另一方面,我国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能够使得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探索形成的党—政府—市场三维谱系结构,通过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形成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既突破了传统僵硬计划经济模式,也超越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囿于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左右摇摆的矛盾处境,实现了微观领域市场高效配置资源、宏观领域政府调控有度、市场经济体制高效公平运行、基本经济制度充满生机活力(45)周文:《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71页。。始终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造巨大发展成就的成功之路。

近代以来,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体系中,长期遮蔽国家扮演的真实角色和政府发挥的积极作用,政府始终被限定为“守夜人”角色,国家根深蒂固地被视为“必要的恶”,自由市场机制被视为自动调节的完美机制,西方自由市场经济被视为人类社会最优的经济制度,西方世界兴起的传统叙事就是自由市场的兴起和西方文明无比优越注定崛起的历史(46)④ 周文:《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99页,第125页。。这种自由主义经济学通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霸权向全世界强势推广,成为具有所谓普世价值的霸权话语体系。当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已经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步入歧途,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无一例外落入发展陷阱,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巨大的发展鸿沟,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多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发展前景阴云笼罩。同时,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的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需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4页。。我国是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成功典范,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实际且行之有效,又对发展中国家有普遍的借鉴价值、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发展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不断开辟政府和市场关系新境界,为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世界性难题、探索人类经济发展更好制度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归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战略部署,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度与最大规模的脱贫成就,彻底消除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最壮丽的史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贫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悬殊与社会两极分化,更无法消除阶级剥削与压迫(48)周文、肖玉飞:《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以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来维持运转的制度体系,所以,资本主义不会也不可能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马克思给予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深刻、最彻底、最坚决的批判,通过彻底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与两极分化的本质和根源,科学揭示了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消灭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压迫的根本途径,明确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胜利前景,阐明了未来社会的美好社会图景。社会主义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证。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不再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再有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财富的社会不公状况,“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5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5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懈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据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遭受着最为严重的剥削压迫,处于最为贫困的境况,解决广大农民的生活温饱、使农民摆脱贫困落后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迫切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致力于使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从而解决温饱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5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2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性提出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的经济快速增长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共同富裕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明确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安排、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为新起点新征程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一以贯之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站在新起点,步入新征程,应该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还比较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更加艰巨。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包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关系。“富裕”指向生产力发展高度,“共同”指向生产关系维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创造足够的物质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高度和充足的物质财富基础,共同富裕是无法实现的。“共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富裕不是共同富裕,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53)周文、何雨晴:《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经济纵横》2022年第5期。。我国的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福利制度的翻版、不是坐享其成养懒汉,也不是搞“劫富济贫”平均主义,而是生产与分配的有机结合、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阶段任务与长远目标的有机结合(54)周文、唐教成:《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方面,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另一方面,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优化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破解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矛盾(55)周文、司婧雯:《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4期。,切实分好“经济蛋糕”,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建设共同富裕更高层次、中国式现代化更高目标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绝对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摆脱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在农业社会阶段,普遍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主要难题。近代以来,社会不平等开始慢慢成为人类社会的棘手难题。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和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因为资本主义正是以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资本剥削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仅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最壮丽的史诗。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人民,昂首阔步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探索在中华大地上实现14亿人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会破解现代化的世纪难题、人类社会千古未解的难题,创造前所未有的人类奇迹。共同富裕的中国实现,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将会给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产生示范作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全新的选择,也将为人类社会消除普遍贫困、消除社会不公、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好世界注入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开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世界共同发展繁荣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经济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